聖誕節的由來及習俗

聖誕節(christmas),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是慶祝耶穌的誕辰,因而又名耶誕節。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一些基督教會舉行報佳音,東正教的聖誕節慶祝在每年的1月7日。聖誕節一詞也指聖人誕生日,如孔子誕辰日,黃帝、堯、舜、禹、的誕生日,道教也常常借用聖誕一詞,佛教中也有佛誕、佛辰的說法。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聖經實際上並無記載耶穌誕生日期,聖誕節是後人公定的。

詞源

聖誕這個詞的含義是指“基督的彌撒(christ'smass)”,有時又縮寫為“xmas”。“即為“基督的一次聚餐”。這個儀式源自《新約》的“最後的晚餐”。而“基督的彌撒(christ'smass)”這個詞是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拼湊,因為christ來自希臘語χριστ??,意思本來只是指猶太人的“受膏者”,引申為救世主;而mass來自拉丁語missa,本意為散會(dismissal),[1] 引申為基督教會感恩聚會。所以有時又縮寫為“xmas”。這可能是因為x類似於希臘字母χ(chi);χ 是“基督”的希臘語 χριστ??(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中國除大陸地區外基本翻譯為“耶誕節”,是比較準確的翻譯。

聖誕節 - 節日起源

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 為"主顯節"epiphany,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

聖誕節

聖誕節圖冊

後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曆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著:“基督降生在猶太的伯利恆。”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成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那穌的誕辰。

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曆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可能由於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

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曆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

耶穌基督降生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多個世紀,主要根據基督教福音書中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而來。馬可福音及約翰福音沒有著重記載耶穌的童年生活,路加的版本寫於其他三本之後,比較詳盡的介紹了耶穌早期的生活細節。

路加描述說,瑪利亞年幼時收到天使加百列的訊息,身為處女的她藉由聖靈受孕。當時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有下旨,叫天下人民各歸各城人口普查,於是她和丈夫約瑟離開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趕往猶太,這是居里扭作敘利亞總督之後,頭一次報名上冊,途中他們經過約瑟祖先大衛生活的伯利恆城,在伯利恆因為在鄉村旅店已經沒有空房,他們只好寄宿在旅舍外面,瑪利亞在那兒的馬廄里生下了耶穌,這裡的“馬廄”根據聖經版本不同而不同,但通常是一個餵食槽或是個畜欄。基督出生在伯利恆,伯利恆是約瑟祖先大衛王的家,這就實現了以色列的預言。後來耶穌家逃到埃及是為了逃避憤怒的大希律王的追殺,因為希律王聽說了在伯利恆出生一個新

聖誕節

聖誕節圖冊

的猶太王。當希律王死後,新的猶太王繼位,他並不認識耶穌和他的父母,因此耶穌的生命就沒有了威脅,這樣耶穌和家人返回了以色列,他們定居在拿撒勒。基督徒們相信耶穌是百分之百的人與百分之百的神,某些其它宗教則相信耶穌(如猶太教、伊斯蘭教)是神的一位先知,或者是一位偉大的教師。

同時與基督降生的故事從福音書里傳向大眾的還包括東方三博士(magi,古波斯祭司)參拜的故事,以及耶穌降生時天使向附近的牧羊人報喜的記錄。幾位博士,看見伯利恆方向的天空上有一顆大星,於是便跟著它來到了耶穌基督的降生地。由於他們向當時的希律王打聽新的猶太國王,才導致馬太福音中耶穌一家的逃難經歷。根據聖經版本的不同,東方博士也作“祭司”、“王”(部落領袖)或“賢者”;他們可能來自阿拉伯半島,因為他們獻給耶穌的禮物里包括“黃金、乳香和沒藥”。多年以來,天文學家和歷史學家給出了一堆相互矛盾的天文事件的組合以解釋這一以前從未看到過的巨星。

聖誕節 - 習俗慶祝

禮物

聖誕卡

聖誕卡圖冊

聖誕卡

聖誕卡(聖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聖誕節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寄贈聖誕卡,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懷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裝飾

聖誕襪

聖誕襪

聖誕襪圖冊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聖誕帽

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裡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

聖誕裝飾包括以聖誕裝飾和聖誕燈裝飾的聖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市政當局也會對聖誕裝飾加以支持,在街道懸掛聖誕標語或者是在廣場放置聖誕樹。

聖誕樹

聖誕樹

聖誕樹圖冊

聖誕樹(christmas tree)是聖誕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聖誕前後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裡或者在戶外,並用聖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並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聖誕樹最早出現在古羅馬12月中旬的農神節,德國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紀用縱樹供奉聖嬰。隨後,德國人把12月24日作為亞當和夏娃的節日,在家放上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聖餅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徵基督。到16世紀,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為求得一個滿天星斗的聖誕之夜,設計出在家中布置一顆裝著蠟燭的聖誕樹。

聖誕樹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徒,過聖誕節時都要準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用燈燭和裝飾品把樅樹或洋松裝點起來的常青樹,作為聖誕節慶祝活動的一部分。近代聖誕樹起源於德國。德國人於每年12月24日,即亞當和夏娃節,在家裡布置一株樅樹(伊甸園之樹),將薄餅乾掛在上面,象徵聖餅(基督徒贖罪的標記)。近代改用各式小甜餅代替聖餅,還常加上象徵基督的蠟燭。此外,室內還設有聖誕塔,是一木質的三角形結構,上有許多小架格放置基督雕像,塔身飾以常青樹枝葉、蠟燭和一顆星。到16世紀,聖誕塔和伊甸園樹合併為聖誕樹。

聖誕節櫥窗

聖誕櫥窗也是墨爾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

聖誕慶祝圖片

聖誕慶祝圖片圖冊

年的聖誕節來臨前商店的櫥窗設計人員就會動足腦筋,將這個聖誕節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絕不會和往年的風格重合,這裡也是媽媽最願意帶孩子們來的地方。聖誕爺爺醇厚的嗓音講述著驚心動魄的經歷,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聲、光、電的組合更生動有趣。排隊入場是瑪雅櫥窗參觀中不成文的規定,欄桿外是急匆匆路過的人流,欄桿內有序參觀,每個櫥窗有數分鐘的演繹。每個櫥窗左下角是滾動的螢幕,立體聲喇叭中講述的故事,都能在這裡顯示,“掃描一下二維碼還能下載”。

聖誕節環

西方國家聖誕節其間掛在家門口用的裝飾品,通常用綠色的枝葉或藤條(松毛、松針等)和銀色的金屬及金色的鈴鐺配以紅色的緞帶組成主色調綠、白、黃、紅代表歡樂喜慶上面寫著merry chrismas或者簡寫為x'mas

聖誕節環最早出現在芬蘭。

聖誕老人

聖誕老人

聖誕老人圖冊

聖誕節期間親朋好友互送禮物已經被人們接受並認可。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

自聖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溶入聖誕假期的慶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應的成為聖誕老人或者稱為saint nick(聖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中,聖誕老人總是快活的在聖誕前夜乘著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裡忙於製作禮物和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並記錄下來。

法語中聖誕老人叫做père noel(與聖誕老人幾乎完全一樣),其紅白相間的衣服曾經使可口可樂公司獲得靈感,在1930年代畫出了傳遍世界的聖誕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聖誕老人身旁跟隨著knecht ruprecht,或是稱作“黑彼得”(black peter)的傢伙。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里的侏儒製作了節日禮物,有時聖誕老人與聖誕夫人是夫妻。在聖誕季期間的北美和英國超市,都有小孩可向其要禮物的聖誕老人出現。

在許多國家裡,孩子們準備好空的容器,以便聖誕老人可以裝進一些小禮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國,孩子們於聖誕夜在壁爐上懸掛聖誕襪,因為聖誕老人說過要在聖誕前夜從煙囪下來把禮物放到襪子裡。在其他國家,孩子們把空鞋放到戶外,以便聖誕老人可以在聖誕前夜(或聖尼古拉斯日前夜12月5日)贈送禮物。贈送禮物不單單是指聖誕老人,家庭成員和朋友也互相給予禮物。

聖誕大餐

聖誕大餐

聖誕大餐圖冊

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聖誕習俗

聖誕頌歌

聖誕節時唱的讚美詩稱為“聖誕頌歌”。聖誕頌歌很多,曲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家的名作。經常唱的有《普世歡騰,救主下降》、(joy to the world!)、《天使歌唱在高天》(angels wehave heard on high)、《緬想當年時方夜半》(it cametbe midnight clear)、《美哉小城,小伯利恆》(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牧人聞信》(while shepherds watched their flocks)、《遠遠在馬槽里》(away in the manger )、《榮耀天軍》(angels,from the realms of glory)、《聽啊,天使唱高聲》(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聖誕鐘聲》(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等等其中以《平安夜》(silent night)最為有名。

報佳音

聖誕夜指月日晚至日晨。教會組織一些聖詩班(或由信徒自發地組成)挨門挨戶地在門口或窗下唱聖誕頌歌,叫作報佳音,意思是再現當年天使向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報告耶穌降生的喜訊。 報佳音的人稱為,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大街小巷滿城儘是歌聲。 

娛樂聚會

很多國家裡,商業機構,學校以及組織團體會在聖誕節前幾周舉行聖誕聚會和舞會。一些組織還會有聖誕遊行表演,表演有時會包括基督降生的故事。一些團體還會有露天唱詩活動,如訪問鄰居家歌唱聖誕歌曲。有些人想用假日喚起人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參與特別的義工工作,或是進行慈善籌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