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在臘八蒜里的親情

醃在臘八蒜里的親情

我的家鄉冀南一帶不僅有到臘月初八喝臘八粥的習慣,更有醃製臘八蒜的風俗。

說起臘八蒜,當地流行這樣的說法,說早年我們這做生意的人很多,每年到年底這上門要帳是很磨不開面子的事。有一個精明的生意人,靈機一動,在臘八這天,就醃製了很多小罐子的蒜,到年底要帳時,帶上一小罐子臘八蒜,來到欠帳人的家裡,問問過年缺什麼?短什麼?就是不提要帳的事情,臨了,掏出小罐子,說,要過年了,也沒什麼帶的,帶了罐臘八蒜,過年好好吃頓餃子。因為“蒜”與“算”同音,欠帳人自然想到大家也是辛苦了一年了,也到了該算帳的時候了,於是就主動算了帳。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就盛行開來。然而這臘八蒜延續到今天,已淡去了原本要帳的意義,取而代之的則是為春節的喜慶氣氛增添的喜慶色彩。

小時候,到了臘八這天,吃了臘八粥之後,就會在母親的召喚下,圍坐在母親身邊,高興地剝著蒜,因為在我幼小的心裡,知道這醃了臘八蒜,就意味著要過年了,又能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了。

我的母親在醃蒜時,先是洗好罈子,然後把剝了皮的蒜放進去,再倒上醋,蓋上罈子蓋,用泥巴封嚴,放到一個角落裡,最後和我們說,必須到年三十晚上才能開壇。到了三十晚上,打開罈子,一股蒜的清香立刻溢滿整個屋子,辣中有香,香中有酸,酸中有辣,那特別的香氣,讓人直流口水。再看那蒜,個個綠的像玉石,白中帶綠,綠中吐翠,咬開一個,仔細看,原來那綠色的春天早已來到了蒜的內心,只等人間春來早了。我曾問過母親,這醃的蒜為什麼必須在年三十才能打開呢?母親說:“傻孩子,大年五更柜子抽屜都不能開,打開蒜罈子財氣不是更跑了嗎?”這時我才明白,這罈子里有母親對新的一年美好期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