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與太上皇博弈的太監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唐潘州人(今高州市區),是中國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時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當時女皇帝武則天的賞識。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歷史典故:與太上皇博弈的太監,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歷史典故:與太上皇博弈的太監

一、得罪大太監

唐朝肅宗至德二年,京城長安經過安祿山之亂的戰火,總算是有了點繁榮的樣子。這個時候,因躲避亂匪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回來了。他來的時候,兒子李亨的皇位已經坐穩,這事就顯得很尷尬。最後,李亨便尊父親為太上皇,李隆基就在興慶官里養起了老。

雖然李隆基安心了,可他身邊的大太監高力士卻有些失落。以前他在皇帝身邊說一不二,現在卻沒有實權了。

李隆基搬到興慶宮後,皇上李亨每天都恭恭敬敬地來給父皇問安。問安的隊伍浩浩蕩蕩,每次都停在興慶官外。

高力士發現,皇上轎前有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太監,他就打聽那個大太監是誰。有人告訴他這人叫李輔國。高力士在宮中多年,大小太監都有印象,卻記不起誰叫李輔國了。

高力士又找了相熟的太監袁公公,問這個李輔國是個什麼來路。

袁公公說:“李輔國就是當年御馬監里餵馬的小太監小三子呀。”

高力士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才想起來。當年在御馬監里,的確是有個小太監叫小三子。那不過是個不起眼的人物,誰想到他竟然成了大太監。

袁公公又對高力士說,那個小三子在御馬監里待了幾年,後來又到太子李亨身邊。正趕上安祿山叛亂,李輔國便幫著李亨招兵買馬,把亂匪打敗,為太子坐到龍椅上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亨便賜他姓李,又給他取了個名字,李輔國。

高力士吸了口涼氣,在皇家有大臣太監被賜姓就算是無上的榮耀了,再加上“輔國”這個名字,就更厲害了。沒想到那小子飛黃騰達,爬得這么快。

那天早晨,皇上又來興慶官問安。等皇上進去見父皇,轎子停在興慶官外,高力士便走上前幾步,故意在轎前咳了兩聲。

李輔國抬頭見到高力士,馬上施禮說:“是高公公呀,這幾天一直沒騰出空來看望您,實在抱歉呀。”

高力士拿架子拿慣了,故意拖長了音問:“你是誰呀?”

李輔國不卑不亢:“我就是當年御馬監里給您餵馬的小三子呀。”

本來李輔國對高力士已經相當客氣了,可高力士從骨子裡既瞧不起他又忌恨他,心裡想著和他搞好關係,可嘴巴卻不聽話:“原來是小三子呀,我一直在深悔一件事,當年我的鞭子下得太狠了,打到你背上都出了血,不知道你的傷好了沒有?”

高力士這話無異於當眾揭了李輔國的傷疤。

當年,御馬監里一匹馬得了病,李輔國幾夜不眠不休地守著,不敢有半點怠慢,但馬還是瘦下來不少。正好那匹得了病的馬是高力士的愛馬,他一見愛馬瘦了不少,就生氣地問這匹馬是誰餵的。小三子說是他。高力士不由分說,揚起鞭子來就往小三子身上抽去。

高力士越抽越來勁,小三子身上留下一道一道的血痕,最後御馬監的管事太監過來苦苦勸阻,高力士這才住了手。

這件事已經過去多年了,現在高力士卻提起來,並且是當著眾多太監、大臣的面,無疑是給李輔國難堪。

李輔國卻還是笑著臉,說:“我怎么敢忘呢,一想起便覺得背上疼,還得感謝高公公賜我那幾鞭子。我時刻告誡自己,一定要當個有實權的太監,現在我終於實現夢想了。”說著陰笑了兩聲。

高力士脊梁骨微微發冷,心想這個李輔國怕是不好對付,但又想,自己有太上皇撐腰,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二、枕上做文章

過不到一個月,興慶宮裡發月錢,數量明顯減少了。

原來,興慶宮裡平時的吃穿用度以及那些太監們的月錢,都是皇宮裡統一發放的。以前發的跟在皇宮裡時一樣,可這個月怎么突然降下來了呢?

高力士預感到,這是李輔國在報復自己,就怒氣沖沖地問皇宮裡的太監:“你們這是欺負興慶宮的人嗎?”

太監說:“李公公說了,現在亂匪剛退,國家還不穩定,宮中的花費一定要節省著點。不光是興慶宮,我們皇宮裡的也都減了。”

高力士心想,糊弄鬼呢,又去找李隆基,可訴了半天苦,李隆基卻說:“我皇位都不爭了,為了國家大局,少得兩個錢又有什麼好爭的?”

高力士知道,現在的李隆基已經不是過去雄心勃勃的皇上了,只好作罷。

以後幾個月,每個月的月錢都在減少,弄得興慶宮的太監手裡都很緊。那些小太監撐不住了,紛紛來找高力士,說這太監當不下去了,還不如當乞丐呢。高力士心想,小三子這一招夠狠的,難道自己就這么逆來順受嗎?

這一天,高力士看到一個百姓抱著一個包袱,在宮門外徘徊,眼睛還不住向宮門口看去。高力士就讓幾個小太監把那個百姓叫過來。

那個百姓見到高力士戰戰兢兢的,高力士叫他不要緊張,慢慢說來。他就說,他叫劉海,家在京城,他這裡有宮中舊物,想獻出來。

劉海打開包袱,高力士就見是一對瓷枕,上有龍鳳呈祥的圖案,便知是一對鴛鴦枕,就是專供夫妻枕的。他再一看,這對鴛鴦枕正是興慶宮中舊物,是李隆基和楊貴妃安寢的榻上的。這對瓷枕可是他們枕了多年的心愛之物。高力士知道太上皇成天想念楊貴妃,如果讓他看到這對瓷枕,肯定很高興。

高力士就問那個劉海,是怎么得到這對鴛鴦枕的。

劉海就說,當年安祿山的亂匪入京,在京城裡大肆燒殺搶掠,連皇宮也不能倖免。皇宮裡值錢的東西,都叫那些亂匪搶了個遍。等亂匪走了,京城裡的百姓也趁機想發點財,紛紛到皇宮裡搶東西。可劉海膽子小,不敢進皇宮,去了興慶宮。

等劉海進了興慶宮,才發現裡面值錢的東西幾乎都叫人拿走了,他在宮裡轉了半天,就看到一張床上有一對瓷枕,就想不管孬好,拿點東西回去吧,就抱了那對瓷枕回去了。

劉海又說:“這些年,我一直珍藏著這對瓷枕,現在太上皇回來了,應該歸還皇宮才是。所以我就來了。

高力士便想到讓劉海給李隆基獻枕,博得太上皇的高興。可兩人剛要進宮,高力士卻突然又生了個主意,喊住劉海悄聲問:“你想發財嗎?”又悄悄在他耳邊說了幾句。劉海越聽越點頭,臉上興奮得不得了。

不長時間,劉海在高力士的帶領下,抱著枕頭進了宮。高力士向上稟報:“太上皇,當年您和貴妃娘娘枕的鴛鴦枕找到了。”

李隆基正睡得昏昏沉沉的,聽說是鴛鴦枕,立即從床上坐起來。劉海打開包袱,裡面卻只有一隻瓷枕了。

李隆基一眼就認出了鴛鴦枕,立即老淚縱橫,說:“這枕頭,我本想這輩子再也見不著的,沒想到……”又問劉海,“另一隻枕頭呢?”

劉海忙解釋說:“太上皇,這鴛鴦枕是我父親從安祿山敵軍中所得,現在我父親死了,我也不知另一隻的下落,只是找到一隻就獻上來了。”

李隆基嘆了口氣,說:“唉,罷了,罷了,人都不能齊全了,何況枕頭呢?”又擺了下手,說:“賞他十兩紋銀。”高力士在下面應了一聲,就把劉海領出來。

高力士向太上皇獻了瓷枕後,這幾天一直在觀察他的動靜,見他沒事就拿起瓷枕來,來回地摩挲著,還嘆氣:“可惜只有一隻,兩隻再也湊不到一起了。”他知道太上皇睹物思人,又想起在馬嵬坡死去的楊貴妃了。

高力士便趁機進言:“皇上,那對鴛鴦枕或許還能找到呀。”

這句話正說到李隆基的心坎里.就問高力士:“怎么個找法?”

高力士說:“就算百姓人家丟個東西貼張告示還能找到呢,別說咱們皇家了。”

李隆基覺得有理,他立即吩咐高力士,貼出告示懸賞,不管花多少銀子,都要把另一隻枕頭找到。

高力士馬上按太上皇的意思寫好了告示,懸賞另一隻鴛鴦瓷枕,並把瓷枕的圖案畫在上面。告示上說,誰要是能找到那隻瓷枕,就能得到賞銀一百兩。為了鼓勵大家踴躍獻枕,凡是來獻枕的人,都能得到十兩賞銀。

三、生財自有道

這告示一貼出去,京城裡立即一片譁然。獻枕都有錢拿,這等好事豈能錯過,不到一天,興慶官門前便排起了長長的獻枕隊伍。那些太監也忙了起來,每個來獻枕的人,都要把枕頭經由太監傳到太上皇那裡,讓李隆基驗看了,然後再給賞銀。

第一天,獻枕的有好幾百個人,第二天,來的人更多了,第三天、第四天……獻枕的人依舊源源不斷。

那些太監看到這么多人來獻枕,都高興得合不攏嘴。原來,太監們給百姓傳枕頭不能白傳,都要從十兩賞銀里抽二兩銀子,作為上傳費。百姓也樂意,反正還能賺八兩呢。

而這就是高力士的心機。當初他在宮門口悄悄對劉海說的,就是讓他先獻一個枕頭。因為兩個一同獻出去,他最多能得幾十兩銀子,如果獻出一個去,另一個便會不斷地升值……這樣一來,那些太監有了發財的路子,再也沒有怨言了,高力士的危機化解了,他想,小三子呀小三子,你以為剋扣月錢就能把我弄死呀,你太嫩了點。

興慶官前就這么一連收了十幾天的枕頭,李隆基在宮中看枕頭都看煩了,也沒找到真正的另一隻鴛鴦枕。由於他太想念楊貴妃,急於讓這對鴛鴦湊在一起,就讓高力士將賞銀提高到一千兩。

這樣一來,獻枕的人更多了,有人還從別處收了瓷枕,再到興慶宮來賣,拿獻枕當成買賣幹起來了。那些太監也不分辨,反正每個枕頭他們抽二兩銀子,別的都不管了。

又過了十多天,也沒見鴛鴦枕出現,李隆基坐不住了,又下旨說賞銀提到一萬兩。

這下,全京城都轟動了。

就在這一天,有一個人懷裡拿著個包袱,來到興慶宮門前。那個人就是之前來獻枕的劉海。高力士見到劉海,笑了一下,說:“你終於出現了。”

劉海說:“公公叫我到一萬兩的時候出現,我怎么敢不出現呢?”

高力士就領著劉海進宮。

在李隆基床前,劉海打開包袱,露出裡面的瓷枕。李隆基拿過瓷枕來,反覆看了幾眼,激動地說:“是它,就是它。”說著,又拿起以前那隻瓷枕,將兩隻瓷枕放在一起,淚水就流了出來。他擺了擺手,說賞。

高力士應了一聲,臉上得意地笑著,要知道這一萬兩銀子到手,自己能從中抽五千兩。

高力士正要領著劉海去領賞銀,宮殿里卻突然闖進了一夥御林軍,把高力士和劉海團團圍住了,為首的是李輔國。

高力士指著李輔國,怒喝道:“大膽李輔國,竟然私闖興慶宮,你還把太上皇放在眼裡嗎?”

李輔國卻說:“我是奉皇上之命來保護太上皇的。這個獻枕人根本就是個騙子,來人,把這個騙子抓起來!”

上來幾個御林兵就把劉海抓起來了。

李輔國又衝著高力士冷笑了一聲:“高公公,你放任那些不三不四、身份不明的人頻頻進入皇宮,不顧太上皇的安全,萬一有刺客怎么辦?”

高力士被問得啞口無言。

李輔國又跪下來說:“啟稟太上皇,奴才是奉了皇上的命令,來接太上皇人皇宮的,興慶官周圍人員太雜,皇上日夜難安,想還是把您接到皇宮裡才安全些。”

李隆基雖然老了,卻不糊塗,說:“皇兒恐怕是為皇位日夜難安吧?我只是想找一對鴛鴦枕,重溫過去的夢,可他還是不放心。現在想想,過去的都過去了,還找它乾什麼呀,人都不在了,更何況是物呢?”李隆基顫抖著雙手把那對瓷枕舉起來,重重地摔下去。鴛鴦枕瞬間在李輔國面前碎了一地。

以後的事,對高力士來說簡直是做夢一樣。當天他便陪著李隆基遷到皇宮裡。沒過幾天,他就被從太上皇跟前調開,徹底沒了依靠。幾天后,他又從皇宮被調往巫州,可等快到巫州的時候,身後卻來了皇宮的快馬,帶來了聖旨,要把他轉調到郎州,一刻也不能停留。巫州離著郎州路途遙遠,可聖旨不可違,高力士只好又往郎州趕去。

四、送命因貪財

又經過半個月,高力士剛到郎州,又來了聖旨,要把他調到巫州。

高力士本就年老體衰,如何經得起這么折騰,心想,這是李輔國存心要他的老命呀。而那個傳旨的太監,就是當初他打聽李輔國的袁公公,高力士一抱拳,說:“袁公公,我這副老身子骨,不想再走了。我只求袁公公給我個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公公說:“高公公是皇宮裡的老人了,你既然要真相,我就讓你死個明白。”

袁公公就對高力士說,李輔國是個睚眥必報的人,他對高力士懷恨在心,可高力士有太上皇撐腰,他沒法下手。就想先把太上皇扳倒了,再對高力士下手,那就易如反掌了。可怎么才能把太上皇扳倒呢?

李輔國最善察言觀色,他看出了皇上的憂慮。皇上雖然每天都去興慶宮裡問安,明是去看父皇,實際上也是觀察父皇的動靜。他看到朝中大臣對太上皇的崇敬之色,比對自己這個皇上可強多了。他的擔心更甚了,害怕哪天父皇再坐上皇位。李輔國看出這一點後,就不斷地向皇上進言,明里暗裡地提醒皇上,要防著太上皇點。可不管李輔國怎么說,太上皇那裡沒動靜,還是白搭。

就在這時候,興慶官里貼出告示,要尋找一隻鴛鴦枕。隨著去獻枕的人越來越多,並且還不斷地向皇宮要銀子,李輔國便看到了下手的機會。每次興慶宮門前人最多的時候,李輔國便想辦法讓皇上看到。皇上心裡也犯了疑:為了找一隻鴛鴦枕,父皇也不必召集這么多人呀,恐怕不只是找個枕頭那么簡單,說不定是在收買人心……最後,皇上下決心要對太上皇下手了,就讓李輔國帶兵把太上皇逼回皇宮。李輔國就讓安插在興慶宮的太監及時稟報,在劉海獻枕的關鍵時候,進兵興慶宮……

袁公公這一說,高力士全明白了,自己只知道撈錢,卻沒想到皇上對太上皇的猜忌之心,反而給了李輔國可乘之機。這都怨自己太貪婪了。他又想到,當年,皇上離京其中也有他的主張。也是為了他個人私利,他在皇宮多年,攢下了無數的金銀珠寶,害怕亂匪打進京城來動了他的錢,便想趁著皇上離京的時候把錢財轉移……如果當時自己反對離京,或許現在太上皇還是皇上,自己還是呼風喚雨的大太監。

高力士找了棵歪脖樹,一根繩子吊死了。

幾年後,李隆基在憂鬱中死去,緊接著他兒子李亨也死了。再剩下李輔國更加飛揚跋扈,可他最後也被刺殺了。等這些人都死乾淨了,那個叫劉海的才從獄中出來。是袁公公可憐他,覺得他不應該捲入皇家的鬥爭中,等這些相關的人一死,便把他放了。據說,劉海回家後,用他那第一隻鴛鴦枕換來的十兩銀子,做起了小買賣,可他卻始終不知道當年的鴛鴦枕是鬧出了怎樣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