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10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1)

1880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出生了!可不幸的是,她在出生一年半後由於生了一場大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他與美妙的、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面對的將是沒有光明與黑暗的世界,海倫.凱勒看不到多姿多彩的世界!他變得越來越沒有自我,同時他也失去了快樂!

後來,海倫的母親為他請來了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就像是一盞明燈,點燃了海倫,讓海倫走出黑暗的世界。終於,在莎莉文老師細心的教導下,與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學,功課的繁多,是海倫比其他人跟繁忙,更吃力,但他還是用自己那股力量堅持的下來,以優異的大學成績畢了業。

海倫接受了命運的挑戰,以自己堅強的毅力克服困難,在黑暗中找到人生的光芒,海倫雖然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是她能戰勝困難,取得那么大的成就,那我們作為身體健全,健康的人,如果不好好學習,因為一點小困難就退縮,放棄,那我們能有海倫.凱勒這樣大的成就嗎?

我們不要再失去了一樣東西之後才來懂得珍惜,懂得寶貴,不要等到黑暗降臨時,才感到自己沒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海倫.凱勒讓我們懂得做人不管遇到任何問題都要樂觀,有著積極自強不息的信念。

要以愛面對未來,用心面對未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六年級:樓佳圓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2)

國慶小長假期間,我又翻出那本我讀過上十遍的世界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便是她。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的一生,他本來也是一個聰明活潑的小女孩,半歲的時候就會說一些簡單的語言,剛一歲就會走路,她比一般的小孩要聰明得多,好學得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時光總是結束的太快,19個月的時候,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再醒來時耳朵聾了;眼睛瞎了;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幸運的是海倫遇到了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安妮。莎利文。莎利文老師不但打開了海倫的心靈之窗,更改變了她的一生,從只會用手語表示意思到可以獨立閱讀再到用口與他人交流,海倫付出了比同齡人上千萬倍的努力,她接受了命運的挑戰。

看完了這本書,我感觸頗深。可很多人認為,自己不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偉大,那么我們也可以試著像莎莉文老師一樣去幫助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許多孩子沒有像海倫·凱勒那樣悲慘的生活,沒有失明、失聰,卻連疊個被子,鋪個床都做不了。雷鋒也說過:“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那么,如果你是一個健康人,你是否為家裡,為社會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呢?

讓我們相信,意志力也能令人創造奇蹟;讓我們相信,命運在自己手中!

六年級:吳蘇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劉彝寫的一句看書的名言佳句,愛看書的同學都知道,書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看書可以使我們走向知識的殿堂。然而我的“好朋友”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里主要講了一位盲聾啞,但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女作家——海倫·凱勒,剛開始海倫對自己命運是失望的,經常發脾氣,亂扔東西,父母因此為海倫請了一位老師——莎莉文,這位老師讓海倫對生活又有了希望,就好比在暗暗黑洞中,有一絲微弱的光芒一樣……

我在遇到困難時,總會輕易去放棄,現在回想起來,我實在太不會去珍惜……記得那時一個炎熱的夏天,我穿上衣服就約小夥伴們出去玩我們都騎著腳踏車,在那時我騎腳踏車的技術真的不怎么樣,我總是騎在小夥伴的後面,怎么追也追不上。這回小夥伴們要教我怎么轉彎,我裝可憐的對她們說:“我學怎么上車還學了好一會呢,這回要學轉彎,哎!”小夥伴們二話沒說,就把我拉上了腳踏車,我扶著牆慢慢轉彎,但我一隻手扶在牆上,一隻手握著腳踏車的龍頭,不一會,我就摔了下來,我心中暗暗發誓:我不學了,反正腳踏車也不多騎了,只有會走走直線就行了。我用不說話和小夥伴做無聲地對抗,小夥伴對我說:“好,你不學算了,我們也不逼了,那我們騎你就看著吧!”我知道這是激將法,我忍不住了,又重新上了腳踏車,但是由於腳踩空了,又摔了下來,我坐在地上沉思了會,我想起了海倫·凱勒,她為什麼經歷過這么大的挫折都沒有放棄,我為什麼要放棄,想著想著,我又重新振作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的努力,最後還是學會了轉彎。

遇到挫折不要怕,只要堅持就是勝利,無論多大的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

六年級:張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了20世紀,海倫凱勒.凱勒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在海倫.凱勒一生的88年中。她只在生命頭19個月像普通人一樣享用光明和聲音,她就因疾病跌入無盡的黑暗與寂寞。在家庭教師沙利文小姐的幫助下,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不但學會了閱讀和說話,還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學院的學業。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我也想試試盲人的生活。於是我閉上眼睛,在我閉上眼睛的那一刻,我感到無盡的黑暗與寂寞。我試著走了幾步,我感覺地面凹凸不平的,結果一睜開眼一看,路根本就是平的。做完這件事後,我感覺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無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擁有健全的身體,可以睜開眼看著美麗的世界,卻整天抱怨這抱怨那的,連身體有疾病的人都沒抱怨,我們有什麼資格抱怨呢?海倫.凱勒雖然身有殘疾,但她知道她不能向命運低頭,她要振作起來,她一定要改造自己的命運,她憑著那種不向命運低頭堅強意志和頑強精神努力學習,最終她成功了。我們都知道成功並不簡單,我們這些人當中又有多少人放棄了成功呢?而海倫.凱勒身有殘疾,但她卻成功了。成功並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點一滴積累來的,海倫.凱勒在成功的路上遭受了多少挫折,可是她依舊沒有放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健全的身體,不要到失去了才去追悔。

這是這本書給我的啟示。

六年級:李慕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5)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繫,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像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樑!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的描寫,使人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划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識使她產生了一種的信仰: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抱持希望,不斷奮鬥.生命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像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過去的日子不再重現,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蹟,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

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海倫說:“我努力求取知識的目的在於為社會人類貢獻一點力量.”

知識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有生之年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著這種追求,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多少幸福啊!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六年級:黃琦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6)

細雨中迷茫,驀然間回首,又看見灰塵中的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興趣油生,捧著至寶般細細品讀……

作者海倫·凱勒用記敘的手法寫了自己痛苦而又美好的一生,剛出生時的光明讓她如此地留戀,可漸漸的黑暗又讓她恐懼,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慢慢熟悉了這個黑暗的世界。在書末也寫到,海倫·凱勒假想自己能有三天的光明,去觀察、感受這美好的世界,也表達了她對於光明的渴望與追求。

海倫·凱勒的這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告訴了我們一個,不,是無數個蘊含哲理的人生領悟,在她失去了光明後的時間裡,她已不再留戀,而是告訴自己:要勇於面對!她的面對,也許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也許是她克服困難的勇氣的生成,不過無論是怎樣她的面對,成就了她的一生。

在生活中,退縮,永遠都是人們在面臨巨大困難的反應,可海倫·凱勒創造了新的奇蹟,在黑暗與寂靜的世界中渡過了偉大的一生。她以自己難忘的親身經歷告誡了人們在困難面前眼只能朝上,不能朝下,只能遠望未來,不能抱怨現實。

曾經有人問我,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你最敬佩誰,我當時脫口而出的就是海倫·凱勒。但現在想想,其實還有一個人很值得我們去尊敬,那就是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老師。

其實,安妮·莎莉文在5歲時失去了視力,也經歷過黑暗又寂寞的世界。她用自己五歲時經歷的黑暗與寂寞來鼓勵與教育海倫·凱勒在困難面前不能輕言放棄的人生哲理。她用了自己極限的耐心和愛心,在自己沒有一點教育經驗下僅僅用了自己經歷黑暗時的方法將海倫·凱勒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培養成了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一個世紀的奇蹟!

聽!仿佛那雨也聽懂了她的故事,正輕輕的踩在水窪上,沉醉於她不朽的精神中,細細回味著這個傳奇人物。

六年級:張亞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7)

在這個快樂的暑假裡,我用了兩天的時間反覆讀了這本僅有142頁的好書,心裡非常激動,敬仰這位偉大的人物——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自幼因為一場可怕的疾病而失去了視覺和聽覺,並且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她想到自己將永遠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裡,她曾經是多么傷心,多么痛苦。但她在一位認真、負責的啟蒙老師——莎莉文的幫助下,以堅強的意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僅學會了說話,而且考進了全美國最好的大學——哈佛大學,並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光榮地畢業。

海倫·凱勒是個殘疾人都能夠如此堅強地面對人生,更何況一個正常人呢。海倫·凱勒讓我知道了做人要有勇氣、有毅力、勇於嘗試、自強不息。說到勇氣,我回想到了自己:有一次,班裡舉行演講,很多同學都勇於嘗試了,大部分人都講得不錯,我卻在一旁向他們投去羨慕的眼神。演講完後,老師表揚了那些演講的人,就算演講得不好,也表揚他有勇氣。我卻不敢上台演講。就這樣,我失去了一次寶貴的上台演講機會。

還有一次,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全班舉手的人寥寥無幾,我知道了答案,但不敢舉手,怕答錯了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們笑話。後來老師點名其中一個回答,結果他的答案跟我想到的一樣,我才開始後悔剛才沒舉手。

在今後的日子裡,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人類,因為有夢想才能創造奇蹟。我要以她為榜樣,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絕不放棄,做一個堅強、勇敢、自強不息的人。為社會,為國家創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廣東廣州番禺區洛溪新城國小六年級:楊潔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8)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的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凱勒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凱勒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繫,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

書中,海倫.凱勒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的描寫,是人很難相信此書出自一位盲、聾、啞,人之筆。她去騎馬、划船、游泳、滑雪撬,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我想信她一定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心服、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識使她產生了一種信仰: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抱有希望,不斷奮鬥。生命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像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的生活,懶懶的工作,遇到困難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一般飛逝,過去的日子不再重現,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

知識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有生之年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著這種追求,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多少幸福啊!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六年級:伊呀伊呀喲(吳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9)

海倫·凱勒,一個傳奇般的人物,1880年出生於美國南部。度過了88個春秋,其中87個沒有聲音,沒有聽力,沒有光明的孤獨歲月。海倫因病失去了聽覺和視覺,6歲那年,遇到了她的恩師莎莉文,藉助於她的幫助入讀劍橋女子學院,一心努力學習,克服種種困難,最後竟畢業於哈佛德克利夫學院,圓了她的大學夢……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偉大的靈魂對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們再次看到書籍的意義。讀書之前,海倫和莎莉文都是任性自私、喜歡計較、報復心極強的“小暴君”;讀書之後,她們一天天安詳博大,懂得了愛與回報,生命變得強大而富有價值。

生理上的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盲聾啞了,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殘疾。唯有讀書才能喚醒心靈。海倫和莎莉文都是讀書有障礙的人,始終在孜孜不倦的閱讀。

海倫想要的三天光明是那么的奢侈,而我們已經度過4000多個日日夜夜,還有什麼不能滿足的呢?

名人名言佳句中有這樣一句話: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正是因為這樣一個盲聾啞的人,卻創造了一個個不朽的傳奇。

海倫,用她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真諦,給世人留下了一曲難忘的生命之歌!

六年級:王梓悅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10)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著名作家海倫·凱勒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深有感觸。

海倫有一個老師——安妮·莎莉文,但是在海倫一開始見到莎莉文老師的時候,並不喜歡她,有一次甚至還把莎莉文老師鎖在屋子裡,害得她爸爸不得不找來一把梯子來救老師。但是後來,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她學會了拼“杯子”這個詞,也漸漸的喜歡上了莎莉文老師,海倫很用功,進步也很快。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逐漸喜歡上了大自然,喜歡上了小動物們。

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人生的短暫一瞬間。而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現在的學生中也有這么一些人,擁有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還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但海倫雙目失明,她卻還能用自己殘疾的身體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於世的書。

如果給海倫三天光明,在第一天的時候,她會把朋友和親人都叫到身邊,看著他們的面龐,把他們深深的刻在心裡,再看一下那些人所讀的書。在下午的時候,她要去森林裡遠足,陶醉在大自然的美麗之中;第二天,海倫要看看將黑也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晚上,要在劇院裡度過,不管劇情怎樣,但她渴望看到每一個優雅的動作,每一個逗人的舉動,並在腦海里記錄下來;第三天,她要到花園、貧民窟、工廠去,到孩子們玩耍的樂園裡去,享受陽光和快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部書的內容令我受益匪淺,我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我找到了自信、堅強與樂觀!

六年級:夏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