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的真理——讀《童話之書》有感

有人說:童話是虛擬的事物;有人說:童話是作家通過想像、幻想和誇張而作的故事;還有人說:出現於其中的“人物”,是並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講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書中的宋先生說:“童話也許是些孩童的胡話,但越胡說便越有趣,意蘊便越是深刻。”

是童話把我們帶到一個個如夢般美好的世界,它是我們的第一位朋友,也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在安徒生童話中的《醜小鴨》中,我明白了:要學會樹立生活目標,在自信、自強、自立中成長,通過拼搏才可以變成“白天鵝”。而《灰姑娘》則告訴我,即使在艱難的環境中,也不能放棄自己的愛心與夢想……

為什麼在童話中的人物多數都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呢?《童話之書》中講道:在童話世界裡,也許人們並不完美,但他們溫順、謙卑,相互信任、關心,這種生命的本質便是為了他人的美好,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別人幸福基礎上的。沒錯,之所以他們會成功,那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可以信任與支持的友誼。友誼是沒有人能夠用金錢買得到,也沒有人能夠用利誘和武力爭取得到的,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自己的朋友,不能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

童話,不只是兩個字的意,更是千萬字的道理。雖然它只是由一件件虛構的故事構成的,但李秋沅說:“有時,虛構往往比現實更接近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