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讀後感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我讀過許多書,可最使我愛不釋手的書就要數《螳螂捕蟬》了。

《螳螂捕蟬》這本書講一位吳王要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們的反對,大臣們認為,雖然攻打楚國獲勝的希望很大,不過其他國乘虛而入的話,後果不堪構想。吳王卻固執的說:“誰在來勸說我,我就殺死他!”

而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決心用自己用智慧勸說吳王,但怎么勸說呢?等到第二天早上,少年為了引起吳王注意,一連轉了3個早上,水打濕了他的衣服,也毫不介意。

少年終於被吳王發現了,少年給吳王講了個故事:從前有為年輕的少年,他對每一件事物都非常細心對待。一天,他見到樹上有一隻蟬,蟬自由自在的歌唱,卻不知道身後有一隻螳螂正要捕蟬,而螳螂身後有一隻黃雀在身後正要啄食捕蟬的螳螂呢。它們一心為了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及到自己身後的隱伏的禍患呢!吳王聽完故事恍然大悟,終於打消了出兵攻打楚國的念頭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使我明白了:不要一心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及到自己身後隱伏的禍患!在現實生活中也一樣,冷靜才能解決事情,不要學吳王聽不進大臣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