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

最近我利用國慶節假期和周末的時間讀了讀早已想一飽眼福的世界名著《童年》,這本書的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乃至世界之名作家高爾基,而書的內容也就是高爾基小時的童年。因為我從小就喜歡探究歷史,剛開始讀,故事內容就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的講述了19世紀7、80年代在暴君沙皇的統治下,俄國低層人民慘無人道的生活。

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在這樣一個勾心鬥角、愚昧的環境裡生長的,但在這個黑暗的家裡,只有堅強、勤勞、善良的外祖母經常給阿廖沙將一些好聽的、勵志的故事給阿廖沙聽,雖然環境是多么的醜惡,但由於外祖母的努力,才使年幼的阿廖沙沒有耳濡目染成為一個和舅舅們一樣貪婪、邪惡的人,叫阿廖沙成為一個不向醜惡現象低頭的人,這也為將來叱詫文壇的高爾基埋下了健康的童年。

我認為,這本書作者想說的並不是自己的童年有多苦,而過多想表示的是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不被險惡的環境而潛移默化,正是年少的阿廖沙在外祖母的指導下達到了這些要求,才讓阿廖沙成為了一名名揚天下,享譽海外的作家。相比高爾基的童年,我們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了,奶奶親,爺爺愛的,家人對我們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掉了,我們現在的祖國日漸強大,沙皇時代根本沒法比。堅強的阿廖沙都能做到,我們也要做到!好好學習!爭取成為祖國的棟樑!讓更多像阿廖沙有著悲慘童年的孩子們能夠有快樂學習的童年!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