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讀後感

我最近讀了《竹子》這本書,從中了解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知識。

全世界共有竹類植物1200多種,我國是世界上竹子分布最廣、種類最多、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常見的竹子有毛竹、黃竹、船竹等,其實還有很多罕見而奇特的竹子,例如:“拐拐竹”,它的形狀彎曲,就像一條條綠色的蛇垂吊在林中;又如“紅竹”,它通身紅色,身形苗條,風吹搖曳,遠看就像幾條紅色的繩子在隨風搖晃;此外,還有令人愛不釋手的“黃金間碧”竹、“枝枝滿淚痕”的“斑竹”……

竹子在中國向來是文人所喜愛之物,宋朝詩人蘇東坡寫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竹子象徵著古人的氣節和堅貞,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曾寫下這樣的詩篇:“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真心常自保。”唐朝的裴說也寫下了《春日山中竹》:“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鬚教此地生。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此外,竹子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重要題材之一,蘇東坡的《枯木竹石圖》、清朝鄭板橋的《墨竹圖》皆是傳世佳作,現代聞名的畫竹大師還有徐悲鴻、齊白石等。

竹子擁有廣泛的用途。早在古代,人們就開始用竹子製作竹排、竹筏、竹帽、竹梯等生活用品;竹子還可以種在小道兩旁或者公園一角,既可避暑,又可美化環境。

掩卷沉思,竹子的清風秀骨、名詩佳畫仿佛在我腦海里一一掠過:“抱節元無心,凌雲如有意。寂寂空山中,凜此君子志。”

竹子與我們的生活、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我喜歡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