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的傳遞

在充滿陽光的午後,讀一些民間故事,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都或多或少的給我們帶來了當今社會極其需要的正能量。

在許多的民間故事中,反映勞動人民反抗封建禮教,表達美好願望和理想的傳說有很多。有秦始皇為建長城,濫用皇權,逼壓人民,孟姜女不畏艱難,經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去長城下哀悼范杞梁的故事;如白娘子和許仙斷橋相會、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大戰法海、法海執迷不悟將白娘子鎮壓在雷鋒塔下的傳說;像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苦讀,不服包辦婚姻,堅貞不移雙雙化蝶的佳話;……故事裡主人公那剛正不阿,勤勞善良的品質深深地吸引著我們。而這些故事不僅在民間戲曲中廣為傳唱,還傳承千年,成為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文學作品;把本身的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

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所留下的寶貴文化。

春節時去天柱山旅行,一家子便興趣盎然的遊覽了附近的潛山縣,無意中了解到這是《孔雀東南飛》的發源地。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與南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後人又把《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

故事講述了(孔雀失偶),蘭芝被遣,(焦仲卿)被逼休妻,夫妻誓別,無奈別妻,(回家後)蘭芝抗婚,(因父母阻攔兩人)雙雙殉情,(最後將自己的感情)化思為(孔)雀(在墳頭吟唱)的歷史印記。

這首詞出自漢樂府,歷代傳唱,成為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我則從這首充滿悲傷的詞中,讀出了封建時期下層人民的哀與渴望自由的情。

以景抒情,以物舒懷,以事明志。

詩,詞,曲,小說,民間故事。無論形式如何,中華文化中依然少不了一個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