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三題

《空酒瓶》

一壺洞庭月色也已飲盡。

太白汲水而去,千古知己,對酌無人。

晚唐的酒引自此淡然無味,酒三分,水七分。

富麗的酒具,轉向骨感,瓶頸消瘦。

侍女們手捧花瓶。

月光落在瓷上,才子辜負佳人。

空,空,空——

時光的銅鐘,又響了三聲。

《貝殼風鈴》

有風吹動,風鈴就發出歌聲。

貝殼是一個修飾詞,就像我們說到大海的——蔚藍。

這些串線上上的貝殼,離開了大海,不會再被海風吹拂。

可是它們集體的發聲,是大海的聲音。帶著鹽,鹹腥。

有時候,我從青島,平潭,廈門,泉州,帶回海的氣息。

我看到它們小小的喜悅。隨著我的走動而發出輕微聲音。

它們背著海的殼,身體裡隱藏陣陣海風。

天涯,海角,打成一片,悅耳的風鈴。

《茶具》

因茶而生,茶聖陸羽賦予它形體和生命。

待茶而沽,紅湯綠汁百味生。上品?中品?下品?

一壺清明,一壺穀雨。一壺春,一壺秋。開枝散葉。

處陋室助添一段香,居寒寺偷得方寸靜。

道法自然。古人在草木間,盤土,燒瓷。

非物,非我。一盞功夫,一味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