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家鄉的作文:離別的滋味

:小作者抓住老家小院特有的景色,寫出了離別的惆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離別的滋味》這篇作文吧。

南飛的大雁離別生活數月的草坪,寒風中最後一片枯葉,奔向大樹母親的懷抱,漂泊的浪子離別故鄉……

要走了,我不知道這是第幾次向你告別了——古藺。讓我再看一次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

臘梅,現在正是冬天,院兒中的臘梅開得正旺。或抑或仰,或正或側,嬌艷的花兒,千姿百態。討人喜!回到這裡的第一天,我便給它澆水、施肥、企盼它開花。可我現在要走了,誰給它澆水,誰給它施肥呢?想到這兒,我不覺心中一震。

幽深的巷兒。才來到這裡時,天還在下淅淅瀝瀝的雨,我就在這幽深的巷中嬉戲玩耍。小巷中的房屋不是城市中的高樓大廈,而是年代久遠的瓦房。雨水從瓦礫中穿過,流向地面。長著青苔的石板路上積起水窪。水面漾起不絕的漣漪,小小的青苔,沾滿水珠,泛著繽紛的霞光,米粒兒大小的花兒從中抽出,恰好應了一句詩“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隱於世俗的詩韻小巷,明年回來時不知還在不在了……

又要走了,又要離開這氤氳著梅香的院壩了。想起在這裡的點點滴滴,想起也是在這樣的夜幕下偷偷溜進後山捉螢火蟲——眼前不覺蒙起一層薄霧,我抿著嘴唇上了車。

趴在窗邊,看著那幽深的巷兒,嬌艷的梅,淚水不自覺地湧出。我埋下頭,不再看窗外,因為我怕,我怕再看一眼便捨不得走了。皎潔的月光泄下,似潔白的素錦又似凌空飛降的瀑布。樹影在輕輕跳動,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我抬起頭,古藺消失了,看不見了。明年再見,古藺。

離別,不是結束,而是重逢的開始。

作者: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