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面對人生

在燦爛的陽光下,回首我們祖國偉大的歷史,一位令我敬佩的人的蹤影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在那滿是艱辛的道路上,因為她——張海迪,在艱難的道路上我們也不再畏懼;在再曲折的道路中我們也不再退縮!她所給予我們的是堅強!

張海迪於1955年9月,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但沒過多久,五歲的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最後高位截癱。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如今只能整天臥在床上。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為,張海迪很難活過27歲。然而她卻堅強的活了下來。張海迪為了不讓更多的人和她一樣受到疾病的痛苦,她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民眾病痛的念頭。她開始慢慢地學針灸,還在自己身上做實驗,她並沒有扎她沒有知覺的下肢上,而是扎在她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像包括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這十幾年中,為民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張海迪和其他不幸的人一樣,想了結自己的人生,她也想到過自殺。1974年7月的一天,她趁父母不在家,收拾好東西,寫好遺書,然後一次性吃了30片冬眠靈,又給自己打了6支冬眠靈。靜靜地躺在那兒等待離開這個世界,她忽然想到了尚樓村的鄉親們,真捨不得離開他們;又想到了保爾在海淀公園自殺的情景,他也絕望過,但最終還是戰勝了懦弱和病殘,成了生活的強者。想到這些,張海迪掙扎著爬起來。可藥物起作用了,爬不起來了。於是,她拚命地喊:“快來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經過五六天的搶救,張海迪終於甦醒過來。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醫生護士,她慚愧極了,對大家說:“我錯了,從今以後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後來,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張海迪的一生是那么的曲折,坎坷。但她依然堅強的面對人生。她用她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堅強”這個看似簡單,做起來難的字眼。她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並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等多種語言。後來還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同學們,身為一個健全人,當你們面對困難時,你們是否也和張海迪一樣呢?一樣堅強的面對困難,一樣努力的完成自己的目標呢?我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張海迪那種頑強不屈,百折不撓的品質;那種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的精神。讓我們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