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生命的讚歌——讀《童年》有感

我的書櫃裡有很多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書,而我最喜歡的,是高爾基先生的自傳本——《童年》。

《童年》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作品,它是作者以自身經歷為原型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步,它講述了高爾基的童年生活,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主要寫的是高爾基幼年時期從三歲到十歲這段時間的生活經歷。《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四歲時就失去了父親,不久,他跟著母親瓦爾瓦拉乘上輪船,來到尼白尼的外祖父家,在阿廖沙眼裡,這個家庭沒有一點親情,也沒有一點溫暖,人與人之前瀰漫著濃濃的敵意和仇恨,年幼的高爾基就是在這極端惡劣的最底層生活環境下成長的。特別使他感到悲哀的是自己的母親,他和自己的母親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毫無地位和尊嚴可言。貧困和疾病吞噬著她的美麗,最終,還是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不幸中的萬幸是,他有一個為人善良公正的外祖母,她給阿廖沙的影響是那么深刻。她相信善良總會戰勝邪惡,她會講述很多優美的童話和民間故事。在那些故事裡,窮人和弱者總是受到憐憫和保護,邪惡和貪婪的壞蛋最終會受到懲罰。小阿廖沙很喜歡這些充滿正義感、能夠讓他看到光明和希望的童話故事。

《童年》里所展現的俄國低層的生活場景是十分真實的,也是觸目驚心的。但是,小小的阿廖沙最終沒有被苦難、艱辛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所嚇倒,他滿懷信心,從逆境中站起,擦乾眼淚,面對接連不斷的厄運,繼續向明天走去。

這本書告訴我們,無論環境多么惡劣,生活多么艱難,只要懷著一顆向上的心,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下,也能培養出健康、正直的心靈。這是一曲動人心弦的生命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