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和後者

看著窗外好似永遠都不會傷感的天氣,我心中盪起一圈圈漣漪。回憶起昨天傍晚的事,還是有些手足無措地不甘心。

深冬下午的陽光格外微弱,就像是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明明快死了,可還是有一絲生機。和往常的假日一般,吃完午飯,我在等待大家都吃完後,挽起雙臂上的衣服,去收拾鍋碗瓢盆,然後在開著溫水的水龍頭下清洗著上面的污漬,將它們變成剛買時潔淨的模樣。記得,這樣的動作已做了不下千百遍,從剛開始的不情願到了淡然,這就是時間的效果吧!“吱--”可愛的兔子拖鞋發出親吻地板的聲音,這是我上樓時雙腿不想工作的模樣,可最後還是被腦海中父母的表揚以及他們的笑顏所戰勝了我的懶惰意識。“咔--”開門的聲音跳入了我的腦海,進入房間,裡面除了窗戶外風吹進來的“嗖”“嗖”聲,只有一片寂靜的沉默。突然響起“砰”“嗵”“咚”“叮”等亂七八糟的雜音,為這死寂的房間增添了一些人氣,當然,這些聲音的創始人是我,這是我在整理房間時響起的樂曲。連續整理了三個房間後的我,在下午四點半左右,因為前天的感冒,而不舒服地半躺在沙發上。

晚上,吃晚飯的我和爸媽一起坐在沙發上,靜靜地享受著家的溫暖。小弟突然從房間跑出來指著我說我壞,不整理他的房間,我反駁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已經十二歲了。”卻引來父母“你是姐姐要幫弟弟”的說法。看著父母去幫弟弟的背影。我,心有些痛。知道嗎?大人們的注意力總是會不自覺地會放在嬌慣、不懂事的孩子身上,而那些懂事的孩子,知道怎樣讓大人放心,卻缺少了大人的關愛和呵護。人並非生而平等,太平等的世界反而失去了進步,只有不平等,才可以激發人奮進的動力。嬌慣的孩子,一定會在以後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懂事的孩子,也一定會在以後知道自己得到了什麼。兩者,前者失去了照顧自己和獨當一面的能力,而後者,則獲得了前者所失去的,以及強大的內心。這,便是答案。

六年級:wea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