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吹葉片歌唱

當筆落下,寫下了這個題目。我在思考,認真地——在我立下這個理想,是多久之前?只記得,那天風吹葉片,在輕聲歌唱。

坐在一片火紅之中——那是秋意正濃。正細細咀嚼著“冉·阿讓”的心,“雨果”所賦予的感情——這本書已經很破舊了——上面有時光啃噬的痕跡,翻著泛黃、斑斑點點的頁面——它脆弱得好像用力一過猛便碎了,便隨風而去似得。可我卻沒管那么多,正一遍一遍地讀——這是借來的,也快臨近還的日期了,怎么還看不懂、不了解。還有,故事是極精彩的,有些不捨。看來還得多長點知識——不如,我自己試試吧,這樣會更好地了解作者創作的心理。

說起來也許是有些荒謬,可一切就是這樣開始了。

聽著,豎起耳朵聽著——風輕輕摘下了一片葉,又輕輕吹奏,直至一起飛去遠方。於是,我便寫下了——“楓別怕別怕,風只是沙沙;風兒輕聲唱,楓風一起走天涯。”。也許寫得不太好,可這畢竟是第一首詩(沒寫全並不是不想寫,只是僅記得尾聲了——過了多少年了呢?)

也許,是過去了兩、三年,我才正式開始了xiezuo

為什麼這么說呢?——上三年級後,文章才有了形、樣。

再次的寫作——說來也巧——是葉片再次引發了我的靈感。便寫下了《楓之悅》——是一首諧音詩,大獲好評。

有一個問題——也許是早早就想提了——我的摯友便問過,為什麼寫作?

我的回答便是,這是在織夢。也許有人不了解。我是從小看童話長大,像安徒生、王爾德先生等;就為每個孩子織夢。不過,又有不同。我在為自己織夢。你知道的,人本該有夢——只有去憧憬,只有會做夢,才會去奮鬥,才會去實現。之所以寫作,是因為靈感如泉涌。

看著自己寫的——怎么感覺,有些自私?不,這不是的,雖不如醫生、教師那么無私,可卻並不自私——我推翻了這一想法。有誰敢說,看書沒得到收穫?——作家們嘔心瀝血,鑄成一本精華,待我們去吸取。就如曹雪芹、李時珍他們一樣。——當然,我可及不上。

既然是得實現,又怎么只說說而已?

我現在,雖然時間緊迫,卻還擠出時間來看書——正因時間太少,才練出了“速讀”的本領。再厚的外國小說,我兩小時定能看完,而且成效高——欣欣是見識過的——《霍比特人》與《罪與罰》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腦,就得靠“好”東西來補充。一、二年級買的“不切實際”、“無用”的科幻小說,我全捐給圖書室。——這不是害人,這些書,小孩看,沒事的。就得從小有個夢!省下零花錢,大把用在名著上——不疼惜——再貴也得買!

以上是很重要,可真正最需要的可是一個知己,也是一個對手。就像我和欣欣——隨時隨地切磋。平日也在比——文章多少好評,多少等級,多少人追?有時在說,同樣看過的書,如何看法,讚賞哪裡?也相互推薦。我們最大的樂趣便是——挑刺!看對方的文章,挑好挑壞地評價。當然,得有理有據。

又一個秋天。

——風吹葉片,隨風唱舞。

我在本子上寫下。

——時光又逃去了?

五年飛逝,手中枯葉破裂,任風飛。

——創造了多少,離彼岸幾何?

都是美麗的。乘風破浪會有時。

筆下的是過去,眼前便是未來。

當數年之後,再聽見風吹葉片,也會怎樣想?

呵呵,誰也不知道。

六年級:王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