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伴我行

樂觀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樂觀是火,點亮人生的路。

縱觀古今,樂觀之人何其多。李白乃其一也。“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面對官場的失意,面對人生的挫折,李白並沒有悲觀,而是高吟著“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柄長劍,一樽清酒,笑傲山河,“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的浪漫樂觀情懷成就了他千古詩仙的美名。

蘇軾乃其二也。一代文豪,曾經鋒芒畢露,春風得意的才子,卻多次被貶。也許他曾失落過,彷徨過,痛苦過,而致“早生華髮”;但他從未失去那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仕途失意,他閒賞月色,“庭下如積水空明”;年近半百,卻豪邁的唱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他成就了古代文人的神話:為官,他造福一方,為民愛戴;在野,仍可淡泊閒適,逍遙自在。

古人們面對挫折都沒有悲觀,接下來,看看我們現代人是怎樣面對挫折.

汶川地震中的“可樂男孩”便是一例。當已被困廢墟80個小時的薛梟被救出的時候,第一句話便是要喝可樂。他說,他只是為了調節當時壓抑的氣氛。

他的樂觀,使當時在場的解放軍戰士們都深受感動;他的樂觀,使被悲傷籠罩的整箇中華為之震撼!

地震,使可樂男孩失去了一隻手臂,但他的樂觀使他今後的人生依然陽光明媚。

從古到今,從李白、蘇軾到“可樂男孩”,他們的樂觀精神不僅應受到人們的讚頌,更應被人們所傳承與發揚。

今日的社會是競爭型的社會,人在社會上總會觸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與挫折,面對這些時,我們要學會排解煩惱,讓樂觀伴隨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