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採風開眼界

我攀登過享有“五嶽之首”美稱的泰山;我參觀過“海洋動物樂園”的美麗青島;這幾天,我要遊覽的是素有“古都”美譽的古城西安。

歡快上路

——古城採風之一

伴隨著黎明時分的一絲薄薄的晨霧,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踏上了古城採風之旅。經過兩個小時的奔波,我們來到了濟南。然後轉乘去西安的火車。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坐火車,所以即使之前多么勞累,現在也被自己的興奮勁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路途觀光

——古城採風之二

接近上午十一點半,火車要發車了。我們拎著大大小小的行李在車廂內到處遊走,尋找自己的座位。又過了幾分鐘,我們夏令營的12名師生終於都安頓好了。我躺在自己的臥鋪上感覺還算舒服,因為之前的長途奔波,不一會兒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一覺起來,我們已經來到了菏澤。透過窗戶向外望去,只見一片片綠色的海洋——玉米田。那一棵棵碧綠色的玉米包裹著黃澄澄的果實,宛若一個個嬌羞欲語、身著綠衣的少女,頭髮上插著一朵金黃色的花;又仿佛是在一個綠色建築物的頂樓上鑲嵌了一個金黃色的鑽石,美麗極了。又過了一會兒,我們路過了一片荷塘。那一片片荷葉如幾個忠誠的士兵,默默守護著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的公主,令我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語:“紅花還須綠葉扶”,真是一點沒錯。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也有一些默默無聞為我們服務的人,如果沒有他們的辛勤勞作,我們也不會生活得這么無憂無慮。

初入古城

——古城採風之三

經過一下午加一夜的長途奔波,我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一下火車,我們就驚呆了,許許多多高大的城樓聳立在我們眼前。一座座城樓由許許多多大青磚塊兒構成。遠遠望去,城樓呈梯形,城樓上還插著許許多多彩色的小旗子,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再現了中國古代建築之雄偉、大氣。我不禁讚嘆道:“多么宏偉的古建築呀!”我不禁聯想到一個場面:在很久以前,許許多多年輕的小伙子排著整齊的隊伍,每個人的肩上扛著幾塊大石頭,嘴裡喊著號子:“嘿咻,嘿咻!”一旁還有幾個官兵在督促他們。想到這裡,我不禁佩服起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來。

再往裡走,我們又看見了許多古建築,其中那個唐朝的城樓最令我難忘了,它比之前我們看過的所有城樓都要高,都要大。司機師傅說:“這個城樓還不算大,這個古城也不算大,要知道,唐朝的時候,城池是現在的16倍呢!”我驚訝極了,油然而生出一種敬佩感。司機師傅又給我們講了“東西”的來歷:古代的時候,有東市和西市這兩個集市,東市是負責賣食品食物的,而西市主要是賣絲綢衣物的,去買東西,就是又買食品又買衣服,“買東西”這個詞就這么逐漸流傳下來了。

老師又給我們講解道:“望著中國的地圖,其實西安的位置才是中國的心臟。西安古稱長安,有13個朝代在這裡建都,歷史非常悠久,比北京建都的時間要長得多吶!”聽後,我不禁對西安這座古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天邊露出了魚肚白,天慢慢亮了起來,我透過玻璃向外望,興致勃勃地觀賞著古城的博大風采。

印象華清池

——古城採風之四

匆匆吃過早飯,我們準備乘車去第一個景點——位於臨潼的華清池。路上,導遊給我們講解道:“華清池又名華清宮,位於西安東約30公里的臨潼驪山腳下北麓,是中國著名的溫泉勝地。溫泉水與日月同流不盈,不虛,每天都有很多遊人在這裡洗溫泉澡,以302024年的皇家園林史和602024年的溫泉利用史而享譽海內外。”聽了介紹,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一睹華清池的風采。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來到了華清池景區。一下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神秘青青——驪山。

只見一片片潔白無瑕的雲團圍繞在半山腰,宛若一個綠衣仙女圍上了一條白色的浴巾;又仿佛是一個蒙著面紗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又好像是一排衛兵守護著一個小姑娘;更好似一個白衣姑娘正在和她的好友竊竊私語。氣勢之磅礴,姿態之美麗,奇景美不勝收,令人如痴如醉,為之震憾。這時,我不禁想起了宋朝大詩人蘇軾的一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驪山就是如此啊!

我們一直向里走,穿過津陽門,走過山水唐音,一路奔向楊貴妃沐浴的地方——海棠湯。海棠湯名副其實,整個浴池呈現出一朵海棠花的形狀,當年楊貴妃就是在這個地方沐浴的。我望著這個浴池,頭腦里出現了這樣一個場景:楊貴妃慢慢地邁進浴池,一旁的宮女們正在給她撒著花瓣,楊貴妃在這樣一個情境下盡情的享受著溫泉湯。我記得在一部名叫《尋找楊貴妃》的小說中曾經寫道:我似乎看見剛剛沐浴完畢的貴妃,嬌娜不勝的任由宮人攙扶著裊娜而行,留下一池沁人的芬芳。這個場景是那么的美輪美奐,讓我陷入了美好的遐想中。“走了,走了。”直到同學們的叫喊把我喊醒,我才從這場美夢中甦醒過來。我們出了門,看見了一個小亭子,導遊給我們講解道:“那個年代是沒有吹風機的,所以,唐玄宗給楊貴妃修建了這樣一個小亭台,讓楊貴妃沐浴完畢之後站在上面,用自然風把頭髮吹乾。”我仿佛看見了沐浴之後的楊貴妃,小心翼翼地走上台子,閉上雙眼,頭髮被風吹起來了,飄飄颯颯,那場景簡直美極了!

我們繼續向里走,來到了當年唐玄宗洗澡的地方——蓮花湯。蓮花湯非常大,比楊貴妃的海棠湯還要大許多,傳說當唐玄宗第一次來洗澡的時候,看見浴池底面的圖案後嚇了一大跳,因為工匠雕刻的實在是太精細了,栩栩如生,讓皇帝以為是真的,故而嚇了一跳。

我們又參觀了許多地方,星辰湯、尚食湯、蔣介石五行宮、戰爭年代留下的槍眼、宮廷壁畫……真是美不勝收。

秦兵馬俑開眼界

——古城採風之五

參觀完華清池,我們準備乘車去秦兵馬俑博物館。路上,老天爺就像孫猴子的臉一樣——說變就變,突然下起了濛濛細雨,就當我正在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夏雨而不開心時,導遊卻笑了起來,我有些疑惑,導遊見我們一臉迷惑的樣子,給我們講解了她笑的緣由:“西安屬於西北地區,乾旱是非常常見的事,今年是近88年以來最旱的一年,你們到這來旅遊,正好碰上下雨,是非常幸運的。”聽了導遊的話,我瞬間開心了起來。

不一會兒,我們便到達了目的地。我們跟著導遊來到了一號坑參觀。導遊介紹道:“一號坑是所有的兵馬俑坑裡規模最大的,呈長方形,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1978年開放,長210米,寬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積14260平方米。”聽了這些數據,我不禁驚訝得張大了嘴巴。我看著這些兵馬俑,發現了一個特點:每一個兵馬俑無論是從相貌、姿態還有裝束上,個個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沒有哪兩個是完全相同的,這也讓我不禁佩服起了製作這些兵馬俑的工匠們。這時,我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這些土存放了這么些年卻寸草不生呢?”導遊給我們解釋道:“這些土並非普普通通的土,而是用鍋炒過的熟土,是工人們一車一車的運到這裡的,所以,不論它經過多少年,上面也不會生長植物。”“喔,原來是這樣呀。”這次,我又長了見識。導遊又給我們介紹道:“這些兵馬俑高的能有1.96米,矮的也只有1.72米,當時秦朝的士兵是沒有這么高的,是秦始皇讓工匠們做的這么高大,寓意就是秦始皇想讓自己的士兵都人高馬大,國勢強盛。在當時一塊兵馬俑磚拍賣價應為2019元,可如果現在的話,應該高達15萬元。”“哇!”聽了導遊的話,我又被震撼了。

望著這些兵馬俑,我不禁想到了秦朝時期的情景,將軍身材魁梧,頭戴鶡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武士體格健壯,體形勻稱。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騎兵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一匹匹戰馬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的。這時,仿佛眼前出現一種場景:“嗚——”城牆上吹起軍號,將軍、武士喊著口號,勇往直前。騎兵們騎著馬,個個英武無比,想想就感覺特興奮。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二、三號坑,這兩個坑還在開掘中。接著,導遊又給我們講述了秦兵馬俑的來歷:“這裡以前曾經是一個村子,叫西楊村,這個村子裡有一位農民,他叫楊繼德。他出生於1948年1月,在1974年抗旱打井時,無意間發現了兵馬俑。後來,人們為了感謝楊繼德,還特意為他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翻身不忘共產黨,下聯是:致富不忘秦始皇,橫批是:感謝老楊。”然後,導遊又帶領我們去看望楊繼德老先生。這時的楊老先生已經成為了博物館的名譽館長,他正在售賣圖書,他的眼睛因為經常被別人拍照,患上了青光眼,我細細端詳著這位楊老先生,心裡想:這位老先生太偉大了,他為我們中華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時,天色不早了,我們匆匆吃過了晚飯,準備晚上記下一天的見聞,明天好繼續我們的行程。

明代城牆賞風景

——古城採風之六

吃過早飯,我們開始了新一天的行程,我們第一站要去爬明代的城牆。導遊在城牆上為我們講解道:“它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穩固如山,這裡的建築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城牆外還有一個石碑,上面刻著對城牆的介紹,這個城牆是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建成的,呈現長方形,有5984個垛口,0.96米高,周長13.74公里,是瓮城的城門。我們進入了東邊的城樓內,裡面有許許多多的貔貅,因為皇帝非常信風水學,所以,屋內的吉祥物自然是少不了的。

音樂噴泉好美麗

——古城採風之七

匆匆參觀完了明代城牆,我們又來到了下一站——大雁塔廣場。我們來不僅僅是看塔,而是來觀賞“亞洲第一噴泉”——大雁塔的音樂噴泉。音樂噴泉,顧名思義,音樂是少不了的,一簇簇噴泉隨著音樂,高低起伏的噴著。“嘩”地一聲落下來,濺起了一朵朵浪花,然後又上去,又下來……好像正在演奏者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型音樂會,泉水妹妹和著優美的音樂,在空中翩翩起舞,美麗極了!

旅程結束返回時

我們參觀完大雁塔,又去了小吃街、下午,我們便坐上了返航的火車。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我們終於回到了家。回想起這次的旅程,還真是難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