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星

天狼星屬大犬座中的一顆一等星,根據巴耶恆星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在中國屬於二十八星宿的井宿。天狼星是冬季夜空里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南河三和參宿四對於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來看,組成了冬季大三角的三個頂點。

1844年,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根據它的移動路徑出現的波浪圖形推斷天狼星是一顆雙星,因為該星在附近空間中沿一條呈波形的軌跡運動,從而得出它有一顆伴星和繞轉周期約為50年的結論。這顆伴星於1862年被美國天文學家克拉克(a.clark)用他自製的當時最大的口徑45cm折射天文望遠鏡最先看到。天狼星及其伴星都在偏心率頗大的軌道上互相繞轉,繞轉的周期是49.9年,平均距離約為日地距離的20倍。儘管亮星光芒四射,用大望遠鏡還是不難看到那顆7等的伴星。伴星的質量與太陽差不多,它的半徑卻只有太陽的1/119,密度則比太陽大得多,平均密度為30㎏/立方厘米,是第一顆被發現的白矮星。

雙星相距約20天文單位。雙星中的亮星是一顆比太陽亮23倍的藍白星,體積略大於太陽,直徑是太陽的1.8倍,表面溫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2倍,高達10000℃。天狼星在天球上的坐標是赤經06h45m08.9173s赤緯-16°42'58.017"(曆元XX.0),赤經百年自行-0‘.553,赤緯百年自行-1’.205(數據取自fk405星曆表)。甲星是全天第一亮星(視星等最高),屬於主星序的藍矮星。乙星一般稱天狼伴星,是白矮星,質量比太陽稍大,而半徑比地球還小,它的物質主要處於簡併態,平均密度約3.8×106/立方厘米。甲乙兩星軌道周期為50.090±0.056年,軌道偏心率為0.5923±0.0019。天狼星與我們的距離為8.65±0.09光年。天狼星是否是密近雙星,與天狼雙星的演化有關。天狼星是夜空中肉眼能看到的最明亮的星星之一,儘管它距地球8.7光年--51萬億英里之遙[1]。古代曾經記載天狼星是紅色的,這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線索。1975年發現了來自天狼星的x射線,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乙星的幾乎純氫的大氣深層的熱輻射,有人則認為這可能是由甲星或乙星高溫星冕產生的,至今仍在繼續研究。據1980年資料,高能天文台2號衛星分別測得甲星和乙星的0.15~3.0千電子伏波段x射線,得知乙星的x射線比甲星強得多。

天狼星西名sirius,來源於希臘語∑εριο,有“燒焦”的意思,它的先陽升日過後夏日的暑氣就來了,古人認為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升起時正是夏季,天狼星的光和太陽的光合在一起,才是夏季天氣炎熱的原因,因此才把天狼稱為sirius。古希臘人稱夏日為“犬日”,因為只有狗才會發瘋似的在這樣酷熱的天氣里跑出去,因此這顆星也被稱為“犬星”。天狼星天文坐標古埃及人稱天狼星為sothis,是“水上之星”的意思。天狼星的英文正統名稱來自於拉丁語sīrius,又來自古希臘語∑εριο(seirios是“熱烈”或“炎熱的天氣”之意),但是這古希臘詞也可能在希臘古風時期之前從某處發展過來。最早發現使用這個名稱要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赫西奧德的詩作《工作與時日》中。天狼星還有另外超過50個編號和名稱。在阿拉伯語裡,天狼星被稱為ㄆ(拼音:al-槨‘rā或al-shira,中文:“首領”),英文的另一稱謂aschere就從其而來。在梵語裡,天狼星是mrgavyadha(“獵鹿者”)或lubdhaka(“獵人”)。當被稱作mrgavyadha時,天狼星代表樓陀羅(濕婆);稱作scandinavia時,天狼星就被視為lokabrenna(“loki放下的火”或“loki的火炬”),日本土語稱之為青星(aoboshi)。在中世紀的占星術里,天狼星是一顆behenianfixedstar,天狼星只有在冬天或早春才容易看見的。尋找天狼星有以下幾種辦法:

1、三星

天狼星位置與體積獵戶座非常容易找到,兩顆亮星中間的緊密排成一條直線的三星也應該能看見。順著三星,朝東南方向看去,一顆非常顯眼的恆星就是天狼星。

順著獵人腰帶三星往東南方向巡視,可以看到一顆閃耀著藍白色光芒的、格外明亮的星,這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視星等達到1.5等。天狼星即大犬座阿爾法星,它與大犬座其它一些比較亮的星構成了一隻犬的輪廓,天狼星就在這隻犬的嘴巴上。

2、冬季大三角

這個方法不那么直觀,獵戶座左上的亮星參宿四正東有一顆較亮的南河三,南河三與參宿四連線向南作垂直平分線,就會找到他。參宿四、天狼星和南河三組成著名的“冬季大三角”

以上兩種方法常用,其實天狼星最簡單的找法就是春節前後晚上22時左右,往南方天空望去,最亮的一顆,高度角約40度左右,哪顆星最亮,就是天狼星,當然前提是排除行星。行星在夜空的運行軌道一般和月亮差不多,天狼星要低點。在中國,天狼星的運行軌跡始終在南天下部。越往北,天狼星的高度角越低。

天津南開區華夏國小六年級:730冰狼靉荻(卓齡;胡思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