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知識改變命運議論文

【篇一】

在一個遙遠的農村,有一個女孩,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青天。小女孩小時候很懂事,會幫父母做許多農活,當然,女孩的學習成績在班裡也總是第一。

過了幾年,女孩的家貧窮依舊,但這時正面臨著一個緊要關頭,女孩考上了縣裡的高中,正當女孩笑容滿面的要和父母說時,看到的不是感動到落淚的父母,而是陰著臉嘆氣的父母。女孩深知,自己家境貧困,很難供起一個大學生,卻沒想到,她的噩夢來的這么快。

母親對她說:“娃啊,我們倆對不起你……我們沒錢,你也知道,咱們家就這么點地,你還有兩個弟弟等著吃飯,等著靠你養活呢!你是個女孩,讀這些書我覺著沒啥用,還不如幫著家裡乾點活呢,你看看你做活的時候手多快啊……我們倆決定了:你在家跟我們下地去!”

父親在一旁直撮頭髮,什麼話也沒說。

女孩低著頭答應了。這是多么大的痛苦啊,女孩哭了一個晚上,同時也決定了,和父母去種地!

愛讀書的女孩一下子離開了書本、老師和講堂,她是多么傷心呀!在烈日下,女孩不甘心,不甘心就這樣頹廢!

終於,有一天,女孩重新拿起以前的課本,溫習以前的知識。因為,她愛讀書,她離不開書!聽說村裡有一個孩子在上高三,正準備高考,她就去那個孩子家借書看。

白天,她辛勤勞作,從不懈怠,對於父母交給的農活兒,都是好好的完成。為了省下時間看書,她幹活都帶著一種堅毅。在晚上,他一個人坐在床頭,捧著書本,努力地學習,每晚都熬到一兩點。父親曾多次勸她,不要學了,學了也沒用的,她已經失去了讀書的機會。

這並沒有使女孩的心動搖,反而使它更堅定不移了。她一次次地對自己說,讀書才是始自己和全家人幸福的捷徑。

一天天下去,女孩的身體早已瘦弱不堪,繁重的工作沒有壓垮女孩的心靈,她依舊在燈光下安靜的的讀書。

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久,到了那一年的夏天,高考就要開始了,女孩的心裡也是十分矛盾,到底要不要參加?那個借給她書的孩子對他說:“機會是要把握住的,一個人的機會並不多,像你這樣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的人,更應把握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理想是每個人都有的權利。”

終於,在那天,女孩瞞著父母,獨自踏上了去縣城的道路。她以社會青年的身份參加了高考。

辛運的是,她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什麼大學,但她依然很高興。終於,掩埋在沙堆中的珍珠被人發現了——家企業老闆看中了她的才智與信念,同時更被她所感動,就帶她去深造。

回來時,當年的稚氣女孩已變亭亭玉立,事業有成。而她始終認為,是書給了她第二個燦爛的人生,是讀讓她脫胎換骨,擁有自己的幸福,是讀書讓她成功!

相信吧,書帶給我們的遠不止我們所看到的,幾百年前培根就說過:知識改變命運,的確,讀書是我們的幸福。

【篇二】

讀完《駱駝祥子》這本書後,從祥子的遭遇中,使我深刻的意識到現實的殘酷,“金錢”“地位”“勢力”是人與人之間你死我活的鬥爭,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看到祥子不幸的命運,使我也感同深受的回憶起自己那段悲慘的時光。

那還是我上國小的時候,學習一般,每次開家長會,母親回家後都說的是老師沒有表揚我也沒有批評我,期末考試,也只會眼巴巴的凝視著別人上去領獎狀,從未想過自己要好好努力,爭取和他們一樣……也許是因為當時的心靈太幼稚,認為來學校就是為了“玩”從而失去了太多自己不該失去的東西。

偏偏我就在一個競爭極其強烈的家族中,只有學習好才是“好孩子”所以我幾個舅媽家的哥哥﹑姐姐都讀上了重點大學。我有一個舅媽家的姐姐她和我讀同一所學校,不同的班級,但是她的學習卻是那樣的好,國小以來幾乎都擔當著班長的職位,每學期都能領一張金燦燦的獎狀回家,而我總是考不好,國小以來從未見過獎狀的面。理所應當,她是家族中的“好孩子”雖然我們只有5個月的大小之差。

因為姐姐的成績好,所以會受到不少的優待,二我卻恰恰相反,總是受到不少的白眼。

我還記得那是9年前,舅媽家擺酒,我們便早早地去了,又因為是才下了不久的雨,路上有水凼,我便欣喜地跑去踩,一踩就迸射出水花,結果到了舅媽家,我那雙原本乾乾淨淨的鞋上都沾滿了泥土,有的還濺到了衣服上。和姐姐玩的是後面,她的腳踩打了我的鞋上,弄髒了她的紅皮鞋,舅媽正好從房裡出來,看到這鞋上沾了泥,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兒,朝我倆走來,結果——舅媽啦開了我,然後嗦使姐姐把那穿著紅皮鞋的腳踩在我的腳背上,一股鑽心兒的疼布滿了我的大腦……我沒敢哭,因為舅媽還瞪著我……

從5歲那年開始,我就對舅媽產生了畏懼。一直到四年前,外婆的生日上,我和姐姐一起跳皮筋,但舅媽卻把她叫走了。當姐姐回來時,衣兜里裝著一大袋糖果。後來姐姐說這是她伯娘(舅媽)給她的,還再三叮囑不讓姐姐給我,但姐姐還是給了我一顆糖果。再後來,姐姐成績越來越好,我也考了雙科94分,舅媽聽後,一口答應著給姐姐買衣服……

國小的生活就是這樣度過的,現在到了國中,不僅是在家族中,班上年級的競爭力更是激烈。

不知是否是自己經歷太多,自己在上國中後,便開始在學習上用起心來。學習的時間比玩耍的時間多得多。第一期還沒有多大進步,在班上十多名。到了下冊的時候,我更加用心學習,出乎意料的考上了年級前三十名在班上排名第5名,還差一點兒,就能超過姐姐的分數了。後來放寒假的時候,我們去了舅媽家,第一次看見她對我笑。第一次聽見她不再吹噓姐姐,第一次她主動給我糖果,第一次她給我夾菜……到了八年級我得到了老師的重用,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年級第九名,是班上第四名,雖然我還是沒能超過姐姐,但是在舅媽眼裡,我離好孩子越來越近。

中秋節我們去了舅媽家,舅媽還沒等我叫她,便先一步叫了我:“春梅,快上樓去看電視,哥哥姐姐都在!”頓時,我覺得這句話是那樣的陌生,我點了點頭,說了句:“嗯,知道了!”我便上了樓去,平時從不和我交談的哥哥突然叫了我的名字:“春梅來啦!快來吃水果一會兒再下去吃飯!”我應了一聲:“喔!”說著便遞給我一塊西瓜。到了吃飯的時候,舅媽便不斷向我碗裡夾菜……下午,我們準備回家的時候,舅媽吧我拉到一旁,從口袋裡摸出20元錢塞到我手裡,還囑咐我說:“春梅,要好好學習,有個好成績,將來才會有個好前程,!”他們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逆轉,給了我從前沒有過的東西。

所以,讀了《駱駝祥子》後,我油然而生覺得社會的現實,也使我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想要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知識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篇三】

飛向天空去探索神秘的宇宙,去訪問美麗的月球,去觸碰耀眼的烈陽,著一直以來都是人類世世代代的追求。也是中國的先輩們付出生命追尋的夢想。

在我國關於美麗銀河的傳奇神話可謂是數不勝數,例如:嫦娥偷吃西王母的靈丹飛居廣寒宮,吳剛月宮伐樹親釀桂花酒,齊天大聖孫悟空降妖除怪,牛郎與織女七夕節鵲橋相見……總之一句話,天空之外的世界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嚮往的夢幻聖地。

而我們,身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也並沒有把理想限於神話。他們不斷地在嘗試、不斷地在創新、哪怕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勝利成功總是向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的人微笑。只有建立在不斷的失敗中的成功才是真正腳踏實地的成功:1999年11月20日,至11月21日,僅僅只飛行了一天的“神舟一號”,為中國航天事業拉開了序幕。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20xx年1月10日1時0分3秒“神二”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新型長征二號F*式火箭飛行期間,各種試驗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採集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飛船按預定計畫,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於20xx年一月16日19時落。

20xx年中國終於實現了千百年來的夢想,一架完全由中國自主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成功發射,將我國航天駕駛員楊利偉送入了太空。“神五”表示著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楊利偉成為了宇宙行走中的第一位訪客。

20xx年10月12日整,“神六”也成功發射和著陸,使我國航天技術得到了世界的認可,這預示著我國航天發展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xx年9月28日,由飛行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乘坐的“神舟七號”航天飛船也發射成功了。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並行走的國家,使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又邁上了一步新的台階;神舟九號於台北時間20xx年6月16日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分別於6月18日與6月24日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太空人進入天宮一號生活了10餘天,之後飛船於6月29日10時03分在內蒙古順利著陸;20xx年6月11日,由長征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神箭也就是神舟十號成功發射,在軌道上飛行十五天左右,加上發射與返回,其中停留天宮一號十二天,共搭載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6月13日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6月26日回歸地球。

神五的第一次登月;神六的初次拜訪宇宙;神七,遨遊太空;神八,天宮太空相交。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璀璨文化的古老國家,為了人類的航天畫出了完美的一筆,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60多年,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富國夢,強國夢,飛天夢……一直沒有停息,一直沒有離開腳下這片疆土。“東方紅”;“兩彈一星”工程;“長征”運載火箭,“神舟”系列飛船……都在這片沃土上激情點燃。中國夢,飛天之夢正在隨著時代的跟換夢想的前進得到實現。中國偉大的航天事業是每一個炎黃子孫心中永遠的驕傲,

同學們,今天的我們身上擔負著復興中國的重任,擔負實現中國之夢的任務。我們必須以百分之兩百的用心去對待這件任務。要記住這句話:科技承載夢想,知識改變命運。航天事業並沒有停止,而是在不斷的前進努力,讓我們為了祖國母親光明的未來一起加油努力;讓我們為了中國夢的實現們一起攜手;讓我們為生我們養我們的祖國母親再添一份光彩;讓我們一起共建中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