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民俗

爺爺是個老常州,對於家鄉的民風民俗應該了如指掌的,我決定向他請教一番。然而他神秘的告訴我:到除夕夜的時候,你都會知道的!

好不容易等到了除夕,一大早,爺爺奶奶就忙著擺菜,一大盆的豆芽,百葉絲,豆腐乾絲和筍尖拌的菜擺在桌上,這是什麼菜,亂七八糟的,爺爺說:“這是老常州的家祭菜,過年不能缺的一道重要菜。”一條大魚正等著下鍋呢,爺爺說:這條魚象徵“吉慶有餘”!“哇,這么大,怎么吃得完呢?”“可不能一次吃完,必須年年有餘!”奶奶和媽媽在包春卷,豆沙餡的,甜甜的餡象徵我們來年的生活甜甜蜜蜜。

來到了客廳,桌上吃的東西五花八門,真是過年好呀!爺爺指著各種東西告訴我,“這些都有說法的:蘋果,象徵平安大吉;橘子,象徵團圓;長生果象徵長身不老……”“呀,以前只顧吃了,沒想到這裡面有學問呀!”

時間一晃,下午兩點了,爺爺叫我:“毛智賢,快來幫爺爺貼春聯!”我趕緊跑過去,幫爺爺拿起了漿糊,只見爺爺手捧一卷紅紙,寶貝似的出來了。爸爸手裡拿著凳子,我們祖孫三人一起走向大門口,雙開大門一打開,我就問爺爺:“門上的對聯好好的,為啥要換,多可惜呀?”“那是去年豬年的,今年是豬年,春聯每年都要換新的,寓意辭舊迎新!”原來還有此一說。爸爸把舊的對聯先撕除,爺爺把新的對聯抹上漿糊,先右後左,再橫批,一副應景的春聯貼好了:“雲起八方升祥瑞,龍騰四海報平安,財源廣進。”

“爺爺,為什們家家過年要貼春聯,有說法嗎?”

“當然,傳說古時候有個怪獸叫夕,專門禍害百姓,但它懼怕紅的東西,所以古人就想出了對付它的辦法,後來演變成了一年最後一天叫除夕,每家門上都貼紅春聯。現在的春聯是包含著對來年的祝福和新的嚮往了。”

“噢,原來如此!”

一天,我和媽媽在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個賣二手書的市場,於是,我就在這裡淘到了一本《民俗故事》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些民俗,節日的由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貼紅春聯》。

現在家家戶戶都在家門口貼上紅春聯是由古人在門口掛桃符的風俗演化而來。相傳在三千年以前,我國東海有一座奇高無比的大山,山上有一棵古老的大桃樹。這棵樹覆蓋了三千里結的桃子大如車輪,紅如燈籠,人吃了就能成仙。同樣,在山上還有一隻大公雞,它身長百里,全身火紅,雞冠就像朝霞一樣美,它日夜都站在桃樹上,每當黎明來了,便高鳴一聲。

但是,在這座山的一個洞裡卻住著一群惡魔。每當夜幕降臨時,他們就鑽出來,不是偷桃子吃,就是襲擊大公雞。更可恨的是,它們竟然用鋼牙鐵爪摧殘桃樹的根,想毀了這棵樹。於是天帝派了神荼,鬱壘兩位天神前往降妖除魔。這兩位大力士把惡魔一網打盡。從此,人們又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了!

為了紀念兩位力士,人們在桃木上刻出他們的樣子,用以辟邪,驅鬼,以求平安。所以人們為了不讓鬼靠近他們的家,便把桃符掛到了門上。到了五代時,有一個叫孟昶的人,他在桃符上寫了兩句詞,後來明太祖朱元璋也提倡每年除夕貼春聯,為了喜慶就寫在紅紙上,留傳至今。

每一種民俗文化都是經過千百年來不斷地傳承和積澱逐漸形成的,它代表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根基。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許多節日的來歷與傳說,推薦給大家。

從遠處傳來了隆隆的鑼鼓聲和喧鬧聲,人聲鼎沸,我循聲而望,原來那是在舞龍燈。走進了看是一條金龍。金黃色的龍鱗,土黃色的龍身,一個大龍頭,上面有一雙閃閃發光的大眼睛,嘴巴張的老大老大,鋒利的牙齒露了出來。伴隨著“咚咚鏘、鏘鏘鏘、咚咚咚”,那條龍舞動了起來,時而在空中飛舞,時而繞著地面盤鏇,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前忽後,神氣十足。我好奇地問一個村上一個年紀大的爺爺:“爺爺,你們為什麼要舞龍燈啊?”

只聽那位爺爺說:“因為龍是一個代表吉祥的動物。我們舞龍燈就把這份吉祥之氣帶到了每一戶人家,讓每一戶人家都平安地迎接新年!”我聽了爺爺的話,開心地跟著“龍”去每一戶人家送喜氣去咯!

我到了一戶人家門外,發現主人吧100—200元人民幣放在“龍”的嘴裡。我腦子裡又冒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放錢在龍的嘴裡呢?我找到了一位村上的一位奶奶,她告訴我說:“因為這樣就表示可以讓人家一生平安、健康、長壽。”

後來,我又從村上的一位爺爺哪兒得到了一些關於舞龍的知識:原來,在農村舞龍燈代表村民平平安安、身體健康。在企業里舞龍燈代表生意興隆、財源滾滾。甚至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舞龍燈也代表全國人民恭賀新年、萬事如意!

原來,這小小的一個舞龍燈、竟發揚著中國偉大的歷史文化,我們一定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給發揚光大!

老師曾經說過:“如果只是這種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那么學生只能學到總量百分之四十的知識。如果在老師講的基礎上學生還能互相交流合作,那么能學到百分之六十的知識。究竟怎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呢?就是讓學生先自己學會再教其他人,這樣能吸收百分之八十的知識。”為了學會更多東西,我們全班舉行了一次民俗風情的主題研究活動。

老師並沒有直接教我們這次研究的重點知識,而是教會我們學習方法。這好比古人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教會了我們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一起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里抓捕智慧的魚兒。其實我們整個研究的過程都非常簡單,雖然遇到過不少困難,但收穫頗豐。

我學會了感恩。

我感謝我的組員在集合的時候等待遲到的我;我感謝我的組員在排練時就算一次次重來也從來沒有抱怨;我感謝我的組員就算得知結果差強人意也儘可能的安慰我;我感謝我的組員在修改幻燈片時給的一次次建議;我感謝我的組員與我分享成功時的喜悅。

我學會了探索。

剛開始的我們就猶如雛鳥一般懵懂,對藥王節一無所知。直到後來,我們知道了它是壯族人所通曉的節日;知道了它是一年一度舉辦於四月二十八日節日;知道了它是為了紀念藥王所創辦的;知道了它對於壯族人有著特殊的意義;知道了······

通過這次活動,我主要學會的就是兩點,感恩和探索。在這個世界裡,有太多太多危險和謎團,所以我要感謝那些在困難時曾經幫我一把的人,儘管有的熟悉,有的只是打過一個照面的陌生人。我還要探索那些謎團,在探索出結果時,我會突然發現收穫的不僅僅是成功的喜悅,還有自身能力的提升與一種境界的升華。

在本次的民俗風情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的小組——德瑪西亞小組和我的本身收穫了許多的東西,不過當然也有一些不足。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講講我收穫了什麼,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我們體會了當老師的感覺,還知道了其實當老師也不輕鬆,我們當老師的時候得不停地修改ppt,視頻等一些東西,因為我們要把最好的東西都交給學生們。

我們學會了小組的合作,在這次民俗風情綜合實踐活動之後,我們終於明白了如果齊心協力就可以完成,就比如我們錄製的那一個視頻,我們每個人都要發言,每個人都得思考怎樣回答一些的問題。就如前人所說過的一句話“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不過雖然收穫很多,但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一些問題也許多許多:

在有的時候,我們的組的成員們會因為各種分歧而辯論起來,甚至可能吵起來。就比如我們先前的組長——夏語晨同學因為某些原因,辭去了組長這個職位。但一個小組可不能沒有小組長,一個沒有小組長的小組,就是群龍無首,就是一群螞蟻沒有蟻王,就是植物沒有了陽光。所以我們必須必須選出來一個小組長來率領我們走向光明,於是我們組的人舉行了一次公投來選舉出我們的組長,我們一致把票投給了曹易航同學,因為我們認為他有能力擔任我們的組長,而他卻極度地抗拒,不願意當組長,於是董老師任命了胡湘如作為組長,不過我們還是會時不時的吵架,這就是我們不足的地方。

不過如果大家都學會包容別人,退一步的話,大家也許就不會吵架了,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這就是我們此次的民俗風情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收穫以及一些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