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民風民俗作文

襄陽民風民俗作文500字篇一:

清晨,虎頭山出現一輪紅日,仲宣樓迎來第一縷陽光,漢江粼粼金光倒映著古城牆,這美麗如畫的風景,就是我的家鄉——襄陽。

襄陽是一座有著28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她緊靠漢江兩岸,被人們譽為漢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作為在漢江明珠上成長的孩子,我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我的家鄉之所以如此美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了漢江母親河的裝扮。

襄陽的美麗,漢江功不可沒。襄陽尤如一條龍,漢江就是一雙明眸,沒有了眼睛,襄陽就沒有了神韻。人們常說黃河是“祖國的母親河”,在我眼中,漢江可以與其相媲美。漢江雖說沒有黃河的波濤洶湧,卻擁有一份安詳與靜謐;漢江雖說沒有黃河的波瀾壯闊,卻凝聚一份清澈與淡泊;漢江雖說沒有黃河的雄奇險峻,卻給人一種文雅與秀美的感覺。漢江母親河教會她的兒女以友愛、平和的心態去做事、做人,教會他們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美麗的襄陽,還湧現出許多傑出的歷史名人——伍子胥、劉秀、諸葛亮……他們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許多文人墨客也在襄陽流連忘返,並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創造了燦爛的荊楚文化。

襄陽是如此美麗,作為一個襄陽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我相信,在襄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古城襄陽一定會變得更加光彩奪目。面對美麗的襄陽,我願唱出這世界上最美的讚歌:襄陽秀美傳四海,九省通衢居要塞。土地肥腴氣候適,人文薈萃多楚才。改革開放三十載,經濟騰飛震內外。中部崛起鼓聲起,飛躍發展指日待。

襄陽民風民俗作文500字篇二: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們迎著歡聲笑語,我們迎著噼里啪啦鞭炮聲,我們迎著滿心的期待,我們來到了想念已久的祖國大地——湖北.大年初二我們在襄陽觀看了古城牆、米公祠、古隆中。現在我把它們給你們介紹介紹吧!

米公祠,原名寶晉齋,位於樊城內,為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人稱“米襄陽”。米芾很喜歡收藏硯台。他為官清廉,勤政愛民,深受到人們的愛戴。在他離任去世後,建米公祠以示紀念。

古城牆位於襄城區境內,原築於漢初,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夫人城等。城垣周長7.6公里,平均高8米,寬10米左右。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它雄偉壯觀,真是令人驚嘆不已!

其中讓我記憶最深的還是古隆中,談起古隆中大家肯定都想到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是三國時期的蜀國的丞相、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字孔明,他17歲-27歲在古隆中隱居。幼年失去了父母,後隨叔父至荊州,17歲叔父亡,便來到襄陽隆中苦讀,被稱為“臥龍”。 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使劉備茅塞頓開。進入隆中以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兩旁綠樹成陰的樹木,我們繼續往裡走 ,就看到了雄偉壯觀的古隆中大門,這大門很獨特,由三個門組成,正中間是個大門,大門上印著三個紅艷艷的大字---古隆中;兩旁各有一個小門,三個門中間有兩根柱子,上面寫著一幅對聯,上聯是"三顧頻頻天下計",下聯是"兩朝開濟老臣心"。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三顧堂,這可是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地方。那裡有一塊浮雕:諸葛亮和劉備相對行禮,張飛卻雙眼圓瞪,眉毛倒豎,一副氣鼓鼓的樣子。疑?那邊怎么有一口六角形的井?原來是諸葛亮在這打水用的,現在它還是那么清澈見底,被光一照還是那么波光粼粼,使人嘆為觀止。

其實人生下來不是什麼都懂的,就像愛迪生說過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人不能沒有先天的靈感,也不能沒有後天的努力。讓我知道了做什麼事都要肯下功夫,只有我們先付出,才能得到一定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