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下冊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

中國是一個有著20xx年歷史文化沉澱的國度。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民風民俗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當讀到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詩句《元日》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幕幕過春節時的情景。

春節前,家家忙著準備年貨,像牛肉干、香腸、湯皮等,大都是自家製作。其中,我了解了湯皮的製作過程:做湯皮必需把米浸泡在水裡一晚上,第二天,將它和一些鹽和香料等打磨成漿,舀一勺放在簸箕四邊傾搖均勻後,放在鍋里蒸上2、3分鐘,起鍋倒放就成了一片圓形的軟軟可口的湯皮,這時的湯皮可以現吃,又可以涼拌,酸的、辣的、香的、鹹的,隨心所欲地點著佐料。可以捲成一卷,也可以用手撕開幾份。如果將將它分成一小片一小片在烈日下曝曬,它會哂成很薄的一片硬硬的方塊形,有空的晚上,媽媽將它油炸或用黑砂粒翻炒,那時的湯皮真叫香啊!遠嫁他鄉的姑姑最喜歡家鄉的湯皮,因為定南才有這樣的特產。她說,只要想家了,就想吃奶奶做的湯皮。

春節前,每家每戶除了準備年貨,還要大掃除。為什麼要大掃除呢?傳說,掌管人間的灶王要在過年時,將人間的情況上報給天庭。哪些人做過了哪些壞事,哪些人做過好事,一一報給玉帝。但是人間有那么多的人,灶王爺哪記得住呢?於是,他灶王就將這家人所做過的壞事全寫在他們房子裡,用蜘蛛網和灰塵擋著,待時間一到,灶王便會到各家各戶去看看他們做的壞事,上報給天庭,讓玉帝懲罰他們。有些人為了不受到懲罰,會在過年前大掃除,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種習俗中來。因此,這個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過年時,人們早早地起床,在自家門前放鞭炮,貼對聯。上街補買一些遺忘的物品,並開始早早地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孩子們吃過午飯後,早早地洗完澡,換上新衣裳,穿上新鞋子,到小夥伴們面前炫耀。大家一齊歡笑,一塊追逐打鬧。

最開心的時候到了。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看著桌上的美味佳肴,什麼都想吃,可是又覺得肚子不餓,於是東挑西揀的,父母親也不說什麼,因為是過年,這些小節似乎都是可以原諒的。飯後,說一句“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壓歲錢就到手了。春節晚會吸引全家人觀看,邊吃邊看邊笑,窗外已是鞭炮聲不斷,煙花璀璨一片。

年初二,大家開始走親訪友,當然外婆家是必須去的。我也喜歡,因為外公外婆給的紅包更大,還有舅舅、姑姑、大伯的,多多益善!

春節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節日之一。在春節,每個人都會真心地給你祝福,真心地希望你年年歲歲健康平安,雖然天氣寒風刺骨,但人人心裡都溫暖如春。

春節,一個美好的節日!

篇二:

我的家鄉是永康市外幾十里的一個小村。早些年,村裡的許多房屋是茅草做的頂兒,所以得了“茅鼓隆”村名。

要問咱們小孩子最喜歡的節日是哪個?十有八九會告訴你“茅鼓節”了!茅鼓節算得上是村裡的特色節日,更是孩子們的節日。

每年立秋左右,快到“茅鼓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的孩子們都會爭先恐後地跑去收茅草。茅草可是這活動必不可少的原料!剛收的茅草油亮亮的,怎么看都像是打了蠟似的。茅草摸上去滑溜溜的,可有韌性了!任憑你怎么折,怎么彎,都不會斷掉。茅鼓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茅草編成鼓的形狀。因為在老人們看來,鼓就代表著團圓、平安。

用茅草編鼓可是有難度的,村裡的大人,尤其是老人最會編了,孩子們要想參加活動,就得自己學著編。編鼓要訣就是要環環相扣,扣緊了,鼓才不會散。成形的鼓是扁扁的,厚約五至十厘米,鼓面為圓形,直徑約二十至三十厘米。鼓面摸上去光滑,有格子狀的斑紋。茅草的穿法也十分講究,一根在上,一根在下,還有一根得在中間固定、支撐。

鼓編完了,就可以往鼓裡裝上大把的糖了!鄉下可沒有那些好吃又好看的水果糖、橡皮糖,卻有孩子們最愛吃的麥芽糖和皮筋糖。皮筋糖實際上是跟皮筋相像的“硬糖”。糖的外面有一層硬硬的殼,裡面卻是柔軟的“夾心”,是孩子們的最愛。把糖裝好,孩子們的工作就完成了。此時,大人們正在搭“舞台”,布置活動場地。

到了立秋當天,孩子們一早就抱著糖鼓出門了。來到村頭的台子上,大家就開始搶奪“領地”了。爭到了好位置,接到的糖也會越多。

日上竿頭時分,活動正式開始了。孩子們拿起小木鼓錘在鼓上猛敲一陣。糖果就從鼓縫裡往外掉。無數的糖果隨著一陣陣鼓聲落下,真是令人興奮的一場“糖果雨”啊!

你瞧,孩子們嘴裡含著兩三顆糖,手裡捏著兩把糖,全身上下的口袋全塞滿了。大一些的孩子們利用自己身高優勢跳起蹲下,不時還高興地大聲嚷嚷;年齡小的只能跑到台前撿別人掉下的;個別調皮的,直接躺在茅草堆邊,張著嘴,等糖自動掉進嘴巴里!

這真是一場歡樂的糖果盛宴!

難怪咱家鄉的孩子都愛茅鼓節,都愛這個名叫茅鼓隆的小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