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單元六年級下冊作文語文A版:喜歡杜甫

七單元六年級下冊作文語文a版:喜歡杜甫

泰山在杜甫“貴腳”踩著之後,頓時身價倍增。“岱宗夫如何?齊魯青為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筆力渾厚,境界闊大,意象奇偉,這隻有昇平盛世中意氣風發的詩人才能寫得出的。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一家長期顛沛流離,幾經搬遷,後定居在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茅草屋,即有名的“杜甫草堂”。草堂風光綺麗,處處是翠竹、紅蕖、楊柳、梅花、水鷗、黃鸝,杜甫或流連山色,或遊覽名勝。同時裴迪、高適、嚴武等故友也相繼來到成都,互相尋訪,飲酒唱和。所有這些,都使杜甫心情舒暢,詩興倍增。“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是作者從現實世界細緻的觀察和感受出發,它以準確、精細的描寫,營造出生動、逼真的境界。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或許是由於草堂的出現,杜詩多次打破了“沉鬱頓挫”的基本風格。比如《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底,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全詩洋溢著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喜悅激情。誰敢斷言,它會缺乏田園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李羅堂前,榆柳蔭後檐”的藝術魅力?安史之亂中,郭子儀等節度使60萬大軍兵敗鄴城,為了補充兵力,四處漫無節制、毫無法規地抓人。杜甫從洛陽回華州住所,路上目睹這種社會慘象,寫成兩組新樂府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詩中把對統治階級的譴責和對人民從軍的鼓勵交織在一起,反映了杜甫思想的深刻矛盾。

杜甫於晚年漂泊在唐州,巧遇昔日的朋友,音樂家李龜年。李龜年“流落江南,每逢良辰勝景,常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迫於時代的感傷和身世的感傷,《江南逢李龜年》便從杜甫的筆尖滑落。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安史之亂前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和戰後以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雙鋒對峙,並稱“李杜”。杜甫與李白的關係是難以用筆寫清的。“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春日憶李白》),“冠蓋滿京師,斯人獨憔悴”,(《夢李白》)杜甫那支“神筆”總也鎖不住他與李白的莫逆之交。這也為後來者研究二位大詩人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

我喜歡杜甫,說他獨特,頌他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