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作文:一次難忘的旅遊

十.一期間,去了傾慕已久的山西大同,一次難忘的旅遊。

北嶽--恆山

到達大同的第二天早晨,我們一行5人分乘大同朋友的兩輛車,由皇城賓館駛往北嶽。一路上,陽光明媚,綠樹成行,遠處的群山綿延起伏。汽車快速地行駛著,漸漸地,一座座博大巍峨的大山重重疊疊,以一種排山倒海之勢奔騰而來,不久便看到了幾個巨型大字--北嶽恆山歡迎您。

汽車駛入了恆山的公路中,公路上的汽車絡繹不絕,遠遠望去,在山谷中像一條遊動的長龍。汽車的兩側,是海拔2017多米高的大山,行駛在大山之間,汽車是那樣的渺小。

汽車停在恆山腳下的停車場。偌大的停車場已經井然有序地停滿了上百輛的小汽車、旅遊大巴等。因為是十.一,全國各地的遊客很多。放眼望去,峽谷幽深,岩巒重疊,古樹蒼松,鬱鬱蔥蔥。陡峭的岩壁上是李白所題的兩個鮮紅的大字--壯觀。站在傲然屹立、高聳入雲的恆山腳下,內心是一種強烈的震撼。問身邊的一位朋友感覺如何?那位脫口而出:震撼!我想,面對氣勢雄渾的恆山,每個人的心靈都會被震撼的。

登懸空寺

站在恆山腳下,抬頭仰望,在刀劈斧砍的峭壁上50--60米處凌空懸掛著一座錯落有致的三層古剎,由低向高層層疊起,這就是被譽為恆山第一奇觀的懸空寺,據說距今已經有152024年的歷史了。它就像一座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上。同來的大同朋友介紹說,寺廟是貼著山壁建造的,寺內共有殿宇樓閣40餘間,樓殿間均有棧道相通,由木製樓梯相連,寺內塑像有八十多尊。望著上面細小模糊、緩緩蠕動的人流,真有一種人在畫中行的意境啊。

沿著蜿蜒陡峭的石階,我隨著人群一點點向上攀登著,終於到達了懸空寺。但是在登臨懸空寺的一剎那,心便陡然懸了起來。只見支撐懸空寺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長長的木柱,支撐上一層的木柱在人們的踩踏之下就在眼前微微顫動著.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樣,屏住了呼吸。此時,熙熙攘攘的景象沒有了,靜悄悄的,三米多寬的廟宇沒有一個人敢並排行走,都不自覺地一個緊挨著另一個人的身後,手扶著山壁,輕輕地移動著腳步,生怕踩重了廟宇會掉下山澗。忽然聽到身後一個顫抖的男音(不知何方口音)驚呼:"快看哪,外面那個柱(zu)子喔在晃喔。"嚇得我根本就不敢看,真後悔不該上來啊,想回去是不可能的(下去的路是另外一條),只能硬著頭皮往前移。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懸空寺的驚險真是恰如其分啊。接著是攀爬上懸梯,進入窄窄的曲廊中,鑽出僅容一人的天窗,走在陡峭的屋脊上,每邁出一步都是提心弔膽的,但並沒有忘記欣賞千姿百態的各種塑像,有泥塑、石雕、銅鑄、鐵鑄的。同時心中一直在感嘆:上千年的木製廟宇,歷經風雨,至今依然這樣完好,真是人間的奇蹟啊!就這樣戰戰兢兢、忽上忽下地行進著,左右迴旋,幾經周折,終於到達了最高層。仰視一線青天,俯瞰峽水長流。此時,所有的緊張都消失了,油然而生的是一種飄然若仙的奇妙感覺。

由懸空寺返回時,首先穿越的是山中約100米長的石窟。石窟寬約一米,高約兩米。石窟兩側的石壁經上千年的觸摸,已經光滑如鏡。無法想像,這個山肚子中的石窟當年是如何開鑿出來的!

登懸空寺,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體驗。懸空寺的驚險和神奇,令人驚嘆不已。

雲岡石窟

由懸空寺回來的第二天,便驅車前往雲岡石窟。途中,大同的朋友介紹說:雲岡石窟距今也有1500多年歷史了。現存主要洞窟53個,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餘尊,其中最大的17米,最小的2米。由於有的洞窟風化嚴重,有些是謝絕參觀的。石窟外面可以拍照,在石窟中是禁止拍照的。

歡快的車輪在愉快的談笑聲中飛快地轉動著,很快便到了我們神往的地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的四層木構樓閣窟檐。石窟東西綿延約1公里長,在山崖上重疊交加。在石窟門前,有一座漢白玉石碑,上面是"世界文化遺產",下面是郭沫若先生手書的"雲岡石窟"四個行楷大字。

我們首先進入了第三窟,記事作文《一次難忘的旅遊》(/)。這個石窟是雲岡石窟中最大的洞窟,窟前斷崖25米,窟頂上層正中鑿有彌勒大龕,西側後室雕有一佛、二菩薩塑像,東西各雕三層方塔。雕像生動、精細、流暢。

第五、六兩窟是一組毗連雙窟,我們先進入了第五窟。17米高的釋迦牟尼佛像端坐石窟中央,這是雲岡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大佛著通體袈裟,面部貼金,雙眼俯視,雙耳垂肩,俯首面對眾生,端莊、肅穆、慈祥。站立於佛的腳下,突然感覺到,自己是這樣的渺小。窟西側刻有兩佛,對坐在菩提樹下,頂部浮雕飛天,窟內雕滿佛龕造像。在第六窟,中央是一個連線窟頂的二層14米高的方形塔,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層出檐小塔,馱於象背上。窟四壁雕滿了佛、菩薩、羅漢、飛天等。窟頂有三十三諸天塑像及各種騎乘。環繞塔柱四面和東南西三壁的中下部雕像,敘述了釋迦牟尼從母親妊娠有孕、腋下降生、步生蓮花、諸天護法、乘象回城、仙人占卜、造四時殿、母親去世、箭射鐵鼓、宮女舞伎、出遊四門、冥想人生、逾城出家、白馬惜別、林中修煉、悟道成佛、講經說法等佛傳故事,形象栩栩如生,小的佛像如手指長,但依然在臉上保留著那獨有的靜謐與安詳。整個石窟雕刻得緊湊而精緻。第六窟被稱為雲岡石窟的第一偉窟。

進入第十二窟,立即置身於一座宏偉的音樂大廳中。眾多手持樂器的伎樂飛天和舞踴飛天,正在為慶祝釋迦牟尼成佛而演出,她們演奏投入,舞姿輕盈,動作柔美。靜靜地站在這裡,仿佛聽到了那優美的天籟之音。

第20窟是露天造像,為雲岡石窟的代表作。正中是釋迦牟尼坐像,高13.75米,造型雄偉,氣勢渾厚。坐像面都半圓,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兩肩齊挺。只是腳部已被歷年的風雨所侵蝕。兩側分別是過去佛和未來佛。據講解員講,此三尊造像原也在石窟中,經過上千年的自然災害將窟前壁震塌而成為露天造像的。我就這樣沿著洞窟的編號前行著,一尊尊高大的坐像、站像、臥像,宏偉、輝煌、壯觀;世尊、菩薩、羅漢,造像生動;飛天、瑞鳥、神獸,姿態飄逸、逼真;花卉、仙草、林木,栩栩如生;歌舞、樂器、服飾,雕飾精美;這是一個博愛與寬容的佛國神界!

雲岡石窟,我心中的藝術瑰寶,我被深深地感動著。為這精美的雕刻、為這博大精深的佛法、更為這歷經1500多年的人間風雨而碩立至今的那種堅強!

在大同,還遊覽了氣勢雄偉的華嚴寺和金碧輝煌的九龍壁。內心的驚嘆難以言表!

山西大同,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