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旅遊作文1000多字精選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去泰山旅遊回來後,想寫一篇遊記卻不知如何下筆嗎?下面一起跟小編來看看吧!

游泰山

暑假,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美麗的山東。早聽聞五嶽之首泰山的威名,今天有幸來到山東,我就來登一登這泰山,會一會這五嶽之首。

來到泰山腳下,還真讓我有些畏懼:雄偉的泰山巍峨聳立,雲霧繚繞著山腰,好像為泰山披上了一層輕紗;山頂直衝雲霄,望不到頂。青翠的綠色植物守在階梯兩旁,好像是一個個士兵;階梯盤繞著山體,像是通往天庭的道路。不過,泰山,我不管你多高,不管你多險,我一定要征服你!

從山腳下的紅門上山,一路上幾乎沒什麼陡峭山路,地勢平坦,景色宜人,各種鳥兒唱著美妙的歌。這裡陰涼清爽,根本沒有想像中登泰山的緊張乏累。我想:這就是泰山?太容易登了吧!正當我藐視泰山的威武時,一位叔叔正從上山的石階上一級一級倒退著下來。這也太誇張了吧。我上前詢問:“叔叔,你怎么這樣下山啊?”他神秘地笑著說:“你現在還不知道泰山的險峻和登山的艱難,等到了上面……”他頓了頓,似乎現在還心有餘悸,繼續說:“這種心情只有你自己上去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我對他的話將信將疑,心想:“泰山真那么難登嗎?”

一路上我的心情特別興奮,時而狂奔向前,時而停下來坐在石頭上欣賞著沿途的美景。走了一會兒,我遠遠看見一隻“手”,展開雙臂,歡迎我們。我走向前去。喔!原來是一株迎客松。它的根牢牢地抓著岩石,深綠的針葉密密刺向蒼穹,枝幹有力地向四周伸展,象是張開的雙手,歡迎著遠方的客人。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屹立在岩山之中堅韌不拔的品質。遊客們深深得被這種外觀所嘆服,紛紛與它留影。當然,我也不例外。

又登了兩個小時,我終於體會到那位叔叔的艱辛了。我只有不停的走,一停下來,我的雙腿就顫抖得厲害。太陽公公也好象故意與我作對似的,盡顯它的威力,炙烤著前行的每一寸土地。雖然偶有山風吹過,但火熱的太陽仍把我曬得頭重腳輕,暈暈的。我一邊尋找樹蔭稍稍休息,一邊一步步地努力向著那遙不可及的終點邁進,開始我的征服之旅。

經過了我的不懈努力,總算來到了十八盤。可看到了眼前這景象,我險些從山上摔下去。階梯一階連著一階,陡峭無比,遠遠的像一條褐色的巨蟒,在雲霧中張牙舞爪,半空中探出的蛇頭虎視眈眈地看著我,若隱若現。不過,我沒有畏懼退縮,反倒激起了我勇攀高峰的鬥志,我更加堅定地邁著沉重的步伐向上爬行。因為我說過,我一定能征服泰山!

此時媽媽根本走不動了,她要我和爸爸先上去,她隨後再來。我看了看身後,天啦!好多遊人幾乎就在我腳下艱難地攀登。媽媽此時體力不支了,我們的衣服也早已濕透,可我怎么能丟下媽媽不管呢?於是,我和爸爸商量,一人拿著她的包,一人牽著她的手,繼續艱難地向上爬。我對媽媽說:加油!我們就要到山頂了。我牽著媽媽,一步接著一步,邁著堅定地步子。近了!近了!看著離我越來越近的南天門,我興奮不已。儘管汗水已經浸濕了我的衣裳,儘管我已體力不支,可心中的那個聲音一直鼓勵著我:“堅持一下,你就要成功了!”經過我們共同努力,我們踏入了南天門,登上了泰山!我激動地向下喊:“泰山,我終於把你征服了!“

晚上,爸爸租來了一個帳逢篷,我們就睡在天街上。在天街茫茫雲海之中漫步,仿佛身臨仙境。五嶽之首被我踩在腳下,我高興極了!“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想起了一路艱辛,我不禁向山下望去,大嘆:泰山之巔可是其它小山能比的?但我還是登上了泰山。

泰山之旅

今天是十月一號,是放假的第一天,也是萬眾矚目的十一國慶節。不過,我並沒有在家看電視,而是讓媽媽帶我去爬山。因為,好不容易放假了,應該去放鬆放鬆,呼吸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我們是五點多就起床,收拾好要帶的東西,就精神十足的出發了。路上的車很少,行人也是極少。早上的空氣有一點點的清涼,但很舒服,精神和“不到山頂非好漢”的激情也就隨之迸發出來了。家裡離“紅門”很近,所以我們是走過去的,沒多少時間就到了,汗也隨之流了下來,不過並沒感到有多累。登山之路也就此開啟了。

婉轉的山路兩旁出現了參差不齊的古建築商店,裡面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尤其是“登山杖”。來這遊玩的遊客不多,沒看見幾個,多的就是本地的爺爺、奶奶來鍛鍊身體或提山水的,因為泰山的水即甜又乾淨還好喝。往後就到了一個個景點了,請大家聽我一個個介紹!(我們繼續向前走)

先是一個大大的牌坊,有古老的建築,很像古代皇宮的大城門,也許這是登泰山必經的大門。牌坊下有一個不是多么寬又短的洞(類似),洞壁又凹凸不平,不僅暗又潮濕,不過在炎熱的夏天是一個乘涼的“寶地”。這就是泰山的“紅門宮”。

萬仙樓是一個類似兩層的樓坊,。第一層是檢票口,外地遊客必須要買票才可進入,本地人有天天上下山鍛鍊身體的或天天上山提水的可以跟負責人說清楚便可免去買門票。第二層是供遊人燒香、許願的。在山上也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廟,據說還很神呢!泰城人民最敬仰的還是“泰山老奶奶”,在一個規定的日子會上山給“泰山老奶奶”燒香、上供。而且還有一個習俗,如果許的願實現了,那你就要在實現願望的那一年裡再去泰山拜見“泰山老奶奶”,這叫做“還願”。

烈士碑是一個像塔狀的大石碑,是為了紀念當年解放泰安的新四軍一連三旅而建造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來這遊玩的人,只要看見這座紀念碑都會肅然起敬。

斗母宮是泰山景區中最為幽靜的場所。斗母宮古名“龍泉觀”,分前、中、後三院。院中有清光緒年間趙爾萃所建的天然池,蓄龍泉水灌溉田地。精雕石獅蹲列門下。最好的是後院有正殿、配殿及禪房,東有聽泉山房及龍泉亭,供遊人小憩賞景。亭下澗內有“三潭疊瀑”如龍飛舞,名飛龍澗。遊人立於潭間,流水聲似絲竹奏鳴。這是多么美妙悠閒的處境。

經石峪是位於“泰山斗母宮”東北方向,上面刻有隸書《金剛經》,也稱“曬經石”。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刻石。還有小溪,有淺淺的水中還有即平又大又滑的石頭,可坐在上面,令人心曠神怡。

四槐樹是一棵沒有“生命力”的老槐樹,橫躺在路上方,那粗大的樹身和乾枯的樣子,讓遊人以為是一個專門設的景象,紛紛在樹下方留念。

壺天閣是位於“四槐樹”北,“閣”名取自道家以壺天為仙境之意,明代稱升“仙閣”。冬天的景象更是妙不絕口。門洞有從牆中橫生出來的雙柏,盤鏇而上,堪稱一絕,是一個純自然的景象。

因為溪谷上建有石橋,所以稱之為“步天橋”。步天橋看似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橋,不引遊人注意,其實它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在很久以前,步天橋附近住著一個善良又勤勞的小伙子,以上山打柴、挖藥為生。不過誰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所以都叫他“山民”。山民從小就在山上玩,所以就練成了“鐵腿”。他天天上下山,發現山路太陡了,行人上下山都很吃力,一不小心就會跌下山谷,那會有生命危險。就下定決心,一定要修一座橋。說乾就乾,山民努力地打柴和挖藥,把賣了的錢攢起來,攢夠了就買了鐵錘和釺子。山民白天干,晚上也乾,終於修成了,山崖上就出現了一座“無名橋”。“無名橋”為行人提供了方便。可不久,山民積勞成疾,過不久就離開了人世。因為他修的橋給行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他的名聲越來越大,人們為紀念他,就把這座橋起名為“便民橋”。

有一年,泰安新上任了一個縣長,聽說“便民橋”的威信如此大,便乘山轎上山看橋。他一看橋,原來是幾塊石頭堆成的,遊興大發,說要重新建橋。第二天,真的發出告示要修橋,接著把“便民橋”拆毀了。又開始派役,要有怠慢,輕者加罰,重者押監。就這樣,這些官員趁這次機會層層扒皮加碼,頭圓腰肥了。橋終於建完了,縣官想要給橋提名,這樣還可以把自己的名聲留在山上,讓人們忘了山民。就招集各地的文明墨客,到山上給橋提名,最後定下來叫“雪花橋”,又為縣官立了歌功頌德的石碑,立在橋邊。橋雖成,但沒有人去讚美縣官,人們而更是懷念山民,縣官很不解。原來,自從橋修完之後有的人已傾家蕩產,也有的人被迫自殺,有的人偷偷的把橋改成“淚花橋,又把“謝恩碑”推下了山谷。有一年暴風雨來臨,把橋沖得一乾二淨。

附近的老百姓為了紀念山民,自發上山修橋,不久一座新橋建起了,就是今天的“步天橋”。也就是這座橋接天連地,從這裡可以直接登極攀天了。

那一次游泰山

五嶽獨尊——泰山,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我有幸攀登了五嶽之首泰山,這個無數偉人都攀登過的名山,讓我感到萬分自豪和榮幸。

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嘆。張養浩在元曲《登泰山》中寫道:“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上竿。”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人來寫詩讚美和表達對泰山的喜愛。

泰山,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古名岱山,又稱岱宗,位於山東省中部,濟南、長清、肥城、泰安之間。其南麓始於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又是天然的藝術與歷史博物館。此山經常是皇帝設壇祭祀祈求國泰民安和舉行封禪大典之地。第一個在此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禪祭祀被人認為是天神必將賜予吉祥的“符瑞”,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歷代傳統。

我們坐了一上午的車,下午才來到泰安,我們想馬上登山,就打了一輛計程車,出租司機說“好不容易來一次泰山,怎么不到別處走走,明天凌晨去爬吧。早上還能看到日出,那樣多好呀,我拉你們到岱廟去逛逛吧!”我說:“太好了,快帶我們去吧!”

我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岱廟,起初我不了解岱廟,就嚮導游阿姨詢問了一下岱廟。她告訴我們:“岱廟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們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的地方。他還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並稱四大古建築群。這中國四大古建築群其中我們山東就有兩座,這真是山東人的驕傲呀?”

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那千年古槐樹,據說是泰山老母親自栽種,雖然只是個傳說,但我對古樹的真實年齡還真有些好奇,我是在20xx年暑假去的,現在想想也就只記得那么多了。

那天晚上,我們在賓館裡,很早就睡下了,在凌晨,忽然又一陣敲門聲把我驚醒,原來是要出發了。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們向泰山進發,這次來泰山的主要目的是看日出的,聽人說,泰山早上的日出是最美的。我們選擇早上登頂,出發時只有凌晨4:00左右,街上有很多登山的遊客,那時,天還沒有亮,只有藉助手電筒那微弱的光照照明,我們整整爬了2個多小時,剛開始爬山時我體力充沛,心想這有什麼難的,對我簡直是小菜一碟,就快速的往山爬,不一會兒我就累的沒有力氣了,越上越累,只能走幾步停幾步。好不容易來到玉皇頂,有人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覺得那可未必,這次上山可把我累的不輕,爬山真的沒那么容易呀!

等我們爬上時,天已經亮了,我們和那遊客都在焦急的等待美麗的紅日升起,可是等了很久,連太陽的影子都沒有見著,不一會兒,天公不作美,天上下起了大雨,我們就什麼也沒看到就匆匆地下了山了,這可是我人生一憾呀!

雖然這次留下了很多遺憾,但是也讓我收穫了很多,讓我更加地了解了泰山,讓我更加喜歡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