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讀後感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是一本看了後覺得有些壓抑的書,書本描繪了一個能稱為“神奇”的未來世界,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這個世界裡面,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著控制:從胚胎到出生前,是在試管里培育的,在試管里,就被給予了身份的標識;出生後,接受睡眠教育;工作,生活,將按照固定的模式。

整個社會在我們看來暗淡無光,極其恐怖,“母親”的稱呼被當作恥辱,因為孩子的培育不是靠母體,而是靠試管,胚胎的成長,靠的是機械的添加日照,營養劑;孩童時期,孩子們接受睡眠教育,通過重複養成思維定勢,怨恨什麼,愛什麼都通過重複的播音形成;以後乾什麼事情,從事什麼職業按照等級早就固定好了,只需要在那個固定的崗位上機械化的操作即可。而活在世界裡面的人卻自得其所,幹著從出生之前就已經賦予的工作,沒有反抗,只有快樂,無盡的快樂,偶爾的不快,也被麻醉劑所撫平。

與之相對的一個世界,是一個被稱為野蠻世界的地方,裡面還保存著部分原始的東西,母體孕育生命,愛欲自然表達,倫理規範依然存在,宗教信仰仍然占統治地位。從我們的當代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儘管略顯落後,但和新世界相比,似乎多了些人性。

作為反烏托邦的代表作,赫胥黎構建了一個來自野蠻世界但嚮往新世界的人,這個人最終又被新世界迫害而死。作者通過描寫“野蠻世界”與“美麗新世界”的矛盾衝突,在書中對高度發達的,機械化的社會做了批判,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唯技術論的荒謬。赫胥黎要表達的正是這樣的思想,技術誠然帶來了進步,但是過分的依賴技術,造成的是人的理性的喪失。看似美麗的新世界,正是一個技術至上的社會。人們追求的社會穩定,是通過技術,規定人的一生,限制人的一切權利,控制人的自然欲望來造成的。從本質上看,新世界和專制社會在是一樣的,試圖通過剝奪人的自然權利,營造一元社會。但事實上,這種尋求穩定的方式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個利益多元化的社會,只能是一種動態的穩定,在協商中尋求平衡。

人的自由是至高無上的。在新世界中,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受控制的,不能有異於社會的思想,更不能自由的表達思想。那些對現存新世界持有反對意見的人,總是被周圍的人所鄙視,被要求吃麻醉劑,因為麻醉劑能緩解反動的思想,把人固定在虛幻的快樂中。在描寫這種衝突時,作者構建了兩種不同結局的人,一個是中心主任,他是一個懷有新思想的人又害怕被現存制度拋棄的人,最終,他還是退縮了,另一個是以穆斯塔法和約翰為代表的,既對現存制度不滿,又敢於站出來表達異議的人,他們換來了最終的自由。不過,因為逃脫不了來自新世界的人們的打擾,也擺脫自己背叛舊社會的內疚,約翰還是自殺了。作者安排約翰的命運以死亡結束,應該是對這樣一個近乎變態的新社會的強烈諷刺。

社會離不開道德的約束。赫胥黎所描繪的新世界是一個不靠道德,僅僅靠程式約束的社會。在新世界,性慾代替了愛欲,可以自由的宣洩,人們彼此相屬,誰和誰都可以發生關係。這是如此的荒誕,所以孩童被教導著玩找拉鏈的遊戲,列寧娜和許多的人發生了關係,當他愛上約翰時,又是毫無顧忌的像占有約翰,甚至在約翰面前脫光了衣服。而在約翰所處的舊世界,人們只能從一而終。約翰的母親,這個從新世界來的女人,和野蠻世界的很多男人發生關係,受到了女人們的鄙視和毆打。約翰本人也認為,對一個女孩的追求,要靠勞動,要經受考驗,才是真正的男人,是值得信賴的愛情。這種傳統的道德觀念是值得肯定的。很諷刺的是,這種傳統的道德觀在新世界的環境下遭遇了困境。約翰愛著列寧娜,但不能接受列寧娜的愛情觀,所以他給自己設計了一個圈套,並在自己設計的圈套中選擇了死亡——一邊罵列寧娜是“婊子”,一邊又想著她的肉體。欲望是應該正常表達的,單純為了肉慾的釋放,忽視了愛的存在,超越了道德的界限,是可悲的,如新世界,而過分壓制的愛欲,如約翰,也是不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