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相信青春的夢想

當被問及你的夢想是什麼,幾乎所有人都能侃侃而談,但問起那你為自己的夢想付諸行動過嗎,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回答上一問一樣自若。

至少,我是不能夠。

我把字一個個地敲在頻幕上,每一次按動都有點沉重,我不禁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問題,——正值花樣年華的我們,夢過,想過,可是我們做過嗎?

現實的社會,殘酷的競爭,夢想這個詞也變得虛幻起來。他套上了一件朦朧的外衫,悄悄地遠離我們,我們卻還以為他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就能觸碰。

夢想,漸漸淪為了被我們掛在嘴邊,安慰心靈的良藥,似乎不管現實如何我都還是對未來有憧憬有希望的,而他終究能否實現,更大程度上就需看天時地利人和,非我自身能夠左右了,而真正這種天時地利人和出現的機率,大家也一定有目共睹。

我們總習慣於把夢想拆為“夢”和“想”兩個字,只不過是美好的希望罷了。成了,值得唏噓,不成,也便是普遍。換個角度來說,問一個學生——你想考什麼學校永遠比你的夢想是什麼更能引起共鳴。

因此,不是夢想拋棄了我們,而是我們,沒有相信夢想。

我們沒有從心底相信過夢想的力量。

在美國加州,一個叫做羅伯特·舒爾的孩子在日記本上在美國加州,一個叫做羅伯特·舒爾的孩子在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我要建造一座伊甸園。”1868年,舒爾成為了一名博士,他把自己心中的伊甸園畫了下來:那是一座水晶的大教堂。但建造這座教堂至少要花費七百萬美元。但是,他仍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連日來奔波於大街小巷,反覆在各地做著不同的講座。 第六十天,第六十五天,第九十天……無數人被他的執著所感動,紛紛捐款。1920年9月,歷時十二年,這座人間的伊甸園建成。從此,遊人絡繹不絕,舒爾一舉成名,這也成為他一生的榮耀。

這就是一個夢想的奇蹟。

相信的力量是偉大的,我們每個人的潛能也是無窮的,不去試一試永遠不會知道結果怎么樣,有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天資,不是那些不利因素,只是我們頭腦中一成不變的偏執信念。要相信——你,沒有什麼不可能。

相信是第一步,下一步我們所需的就是大膽實踐的勇氣。

15歲的美國中學生傑克製作出了比普通檢查塊一萬多倍,精準400倍的癌症試紙。他從小就堅信自己能成為一個科學家,在他和生物老師以及父母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後,並沒有得到支持,但傑克卻沒想過放棄,他為這個項目讀了5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向權威領域的200名教授請求借用實驗室,未得到材料想盡一切辦法,每天工作到凌晨兩點。上萬次的失敗後,癌症試紙——這個被批評為天方夜譚的設計,最終從他手中誕生。

訪談中,這個15歲孩子專業的知識儲備令每個人咋舌,天才必定是努力且勤奮的,這足以證明:相信,就要大膽去做。青春是美好的年華 ,是實現夢想的年華,嘗試一步,為了自己向前一步,你離夢想就進一步了。夢想就在於你這一步一步的追逐中變成現實。

疲於奔命的人們,若能慢下腳步,不知還能不能想起自己青春里火熱的夢想,,也許也會像老男孩的歌中唱到:兒時的願望實現了嗎,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太多的無奈,太多的遺憾,青春的日子不會回頭,人生也不可重新來過,那些未完成的,也只好被時間打磨,隱沒在歲月中。我們或許會習慣性的感嘆一句自己曾經的不現實和小小天真,但我們可曾想過:那凝聚著希望的夢想,是不是努力去試一試也並不是那么遙不可及呢?

夢想不是空想,每個人的機會都是相等的,只要你相信它,只要你自己去做

青春無敵,青春無悔,讓我們帶著夢想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