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想的地方,才會有希望——《歐巴馬大傳》讀後感

有夢想的地方,才會有希望

--《歐巴馬大傳》讀後感

10(1)班  許佳

上月,參加了南京市讀書節開幕式啟動儀式,根據學生的要求,每位同學得讀一本有意義的書。利用幾個晚上,讀完了朋友小王推薦的美籍華裔汪翔著的《歐巴馬大傳》一書。一次與朋友小王閒聊,談論起歐巴馬的傳奇經歷,她很是讚賞,我也有同感,但對奧馬的奮鬥史了解的比較少,也曾想過,現年只有47歲的歐巴馬能成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黑人總統一定有過人之處,定有決非一般的傳奇人生?沒過幾天,小王從家裡帶回這本書。讀完之後果然如此,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比較而言《歐巴馬大傳》有別於以往看過的一些傳記,語言通俗、風趣幽默、資料翔實。小說、散文似的講述了歐巴馬的成長曆程,還講述了他祖父母、父母妻子的成長之路。“歐巴馬的超人之處在於,他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機會。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在常人看不到機會的地方與時刻,人為地創造出機會,並用自己的智慧,將這種機會發揮到極致。一個成功的人只有運用與眾不同的手段。配上與眾不同的經歷和膽識,才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結果。”歐巴馬有其人性的弱點,也曾迷茫過,但他有極強的親和力,能冷靜思考,始終對人生目標不懈追求,對幸福家庭準確把握……值得學習和敬佩。

用我們的思維評價,歐巴馬的出身、家庭成長環境是比較槽的,甚至是不幸的。父親老歐巴馬是肯亞人,哈佛經濟學博士畢業,在美國讀書期間與18歲的學生鄧納姆相遇生下了歐巴馬,在歐巴馬出生不久便撇妻棄子回到老家追求他的信仰和人生價值,並另有新歡。歐巴馬從小沒有得到生父之愛,然而其生父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和人生價值觀這點對他的性格影響較深。後來歐巴馬隨母親與繼父在印度尼西亞生活4年,繼父給予他關心愛護和教育,讓他感受到父輩的溫暖。從十歲起他基本上是在外祖父母的養育和關懷下成長,“無父我母”的生活使他經歷過多磨難。

歐巴馬的經歷是一個艱難創業、克服困難、不斷進取、自我反省和塑造的旅程。他初到印尼時語言不通,但僅用了四年就融入到了印尼社會,而時隔四十年後仍然能說一口流利的印尼語;他受到過種族歧視,並一度為身份煩惱而“自我毀滅”,但是,他迅速從書本和運動中找到了答案;他志願到社區和教堂從事底薪職業,因為他堅信自我救贖依賴於集體救贖,他要為底層民眾服務;他是《哈佛法律評論》歷史上的第一位黑人主編,但是他放棄了高薪聘請和優渥條件,到一家低收入的民權律師事務所工作,為民眾申冤。

在參加政治競選和任伊利諾州參議員與國會參議員期間,他看到了活生生的“抹黑政治”及其對國家的危害,認識到了美國信仰、價值觀和政黨的分裂。因此,他牢記林肯“分裂之家不能長久”的格言,立志要通過努力消除這種弊端。不管他是否能夠改變這種局面,他的“改變”口號都給了處於經濟危機的美國人以極大的振奮。

為了踐行自己的政治理念,他既要與政治現實做鬥爭,也要不斷地學習妥協的藝術。民主黨人站在他一邊,共和黨同事也視他為可以合作的夥伴。他判斷問題的是非觀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與一般美國政治家不同,始終注意考慮對方的想法。即使對於美國政客避之唯恐不及的前“恐怖分子”,他也呼籲要慎重考慮他們的想法。為此,他被對手攻擊為不愛國。

改革口號,遠離華盛頓政客的行為方式,對競爭對手的寬容精神以及體恤民生的生活經歷,是他贏得美國人民喜愛的最根本原因。而這就是“美國夢”得以實現的根基。

通過讀完這一本書後,我感觸頗多,我倍受鼓舞,歐巴馬那一種不屈不饒的意志激勵著我。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想一想歐巴馬競選之路,我便會覺得自己那一點點困難並不算什麼。一路走來,他遇到的困難比我們多甚至比我們的難,他卻披荊斬棘克服重重磨難,相比之下,我們還有什麼坎是過不去的,我們必須迎難而上。當我有挫敗感的時候,我會想到他的那一句“yes,we can”競選口號,我的自信心便增強了,我便對自己說:是的,我們能,並相信自己能做好每一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