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愛因斯坦的對話

在20世紀的一百年里,有一顆耀眼的科學巨星,他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超越了牛頓。他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在2026年,因為編輯部要出一本愛因斯坦傳,但資料不全,讓我去採訪愛因斯坦。於是我坐上了時光機回到了過去,到愛因斯坦家的路上,我不時的想像著他的樣子:穿著一身整齊的服裝,一副學者的樣子。可是,一見面,我不禁驚訝起來。愛因斯坦,一副蒼老而慈祥的面龐,頭上的頭髮已白得差不多了,臉上留下了一道道辛苦努力為人類做貢獻的“條紋”,他穿著一件白色且不整潔的大褂、一條普通的褲子和一雙褐色皮鞋,那件白色大褂就是他實驗時穿的服裝,讓人覺得他只是我們生活中的平常人。於是我開口問他:“您現在身為大科學家,可您在小時候,您有想過要成為科學家嗎?”他笑著說:“不,我小時候算是比較笨的,曾被學校勸退過,可那時我媽媽說我一定能成為一名偉人的,可沒想到這句不經意的話竟成了現實。”我更驚訝了:一個科學家竟然沒有那種高於別人的架子,而且在別人面前坦然的說自己比較笨。帶著這些驚訝,我又繼續問:“您對於獲得的榮譽是怎么看的?”他笑了一下,打開了身旁的抽屜,拿出了幾個袋子,裡面就是他的榮譽,他說:“這其實只是一種證明,證明了我為人類做出了貢獻,我曾把這些獎牌給孩子們當玩具玩。”我想:如果所有的科學工作者抱著這種心態去工作,那該多好。愛因斯坦又接著說:“為人類做貢獻無論高低都是一件好事。”我有些好奇:他是不是覺得他做的貢獻都比別的科學家大呢?於是我帶著好奇心,又問:“您覺得您與牛頓比起來,哪個人的貢獻更大些?”他笑而不答。這時,他看了看錶,說:“實驗結果出來了,我要離開了,有機會再談。”說完之後,他起了身,朝實驗室走去,我的採訪結束了。我為他那謙遜的精神所打動,我從沒有見過如此謙遜的科學家。像以前採訪過的奧本海墨等人,愛因斯坦與他們是截然相反的。

後來他寫信給我時我才知道:愛因斯坦一直認為他對於人類的貢獻不足牛頓的三分之二。實際上,他的貢獻以及學術成就早就超越了牛頓。這一番談話下來,我被他的謙遜的品質深深打動。居里夫人曾說:“人類需要奉獻者,需要一種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牛頓也說過:“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撿貝殼的小孩,只不過偶爾撿到幾個比較耀眼的罷了。”這兩句話正好都是愛因斯坦人格的真實寫照。

是啊,正如居里夫人所說:人類需要奉獻者。而這些奉獻者都是像愛因斯坦一樣——永遠的謙遜,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謙遜的科學家以及奉獻者——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