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000字兩篇

電影《1894甲午海戰》重現了當時的歷史概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000字兩篇,希望大家喜歡。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000字1

1877年,年輕無為的光緒帝勵精圖治,決定振興中華,可是由於西太后慈禧的“垂簾聽政”,使強盛的大清帝國正式走向衰弱。而此時,在日本,明治天皇開始親政,他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發動了著名的“明治維新”,使弱小的日本強大起來。1894年9月17日,日本那擴張侵略的野心,再加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終於是日本發動了黃海大戰。

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

戰中,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無情地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鄧世昌命令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堅定地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衝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這時,一發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號的魚雷發射管,使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部下拋給他救生圈,他執意不接,他的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這一幕驚天泣地,壯烈至極!連日軍也肅然起敬。

這是多么悲壯的一幕。在甲午戰爭中,雖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奮戰,但仍因為不少官員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還逼迫清政府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投降主義簽訂了《馬關條約》。

我悲憤,悲憤政府的無能,悲憤軍隊腐敗;我嘆息,嘆息日本的改革,嘆息戊戌六君子;我仇恨,仇恨釣魚島被奪,仇恨日本的肆虐;我哭泣,哭泣慈禧的無能,哭泣失敗的變法!

從清代“甲午事件”,聯想到現代的“釣魚島事件”,我有些不明白:中國真的這么弱嗎?其實,中國也不弱。從1949年以來,在這60多年來,中國各代領導人,鞠躬盡瘁,“三彈”的研製成功,宇宙飛船的成功發射,澳門香港的順利回歸,經濟的改革,航母的出現……這些都證明了中國的實力,都證明了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中!

如果真讓日本再藐視我們下去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么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梁啓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可見祖國的未來都寄托在我們身上。

但是如今,美利堅和日本人聯合起來,私自違背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膽大妄為地將“侵略之魔爪”伸向我們那聖神的領土。我們不可以像清朝那樣軟弱,我們要扞衛我們的領土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么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革命先輩們將千千萬萬戰士浴血奮戰打下的江山交付我們手中,我們怎能辜負他們的期望!我皺了皺眉頭,心裡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將五千年英雄的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精神找回來,重振我們中華少年的雄威!讓藐視我們的外國人大跌眼鏡!讓中華少年自強不息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

努力吧,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自強不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000字2

電影《1894甲午海戰》重現了當時的歷史概況,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自恃為天朝上國,不思進取以及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在明治天皇的帶領下舉全國之力購買軍艦,而清政府卻以經費不足推諉買軍艦(然而傾全國之力為慈禧太后舉辦60大壽)。這是何等的令人寒心呀!雖然說清政府在甲午海戰中遭受了重大的失敗,但是縱觀甲午大海戰前前後後的各種事情,我還是發現了我們的進步。

甲午大海戰宣告了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我國的海上作戰能力大受打擊。當時的統治者還不以為然,只是一昧的妥協,顯示了其軟弱無能。但是經過這個事情還是激發了很大一部分年輕人心中的愛國情懷——立志推翻封建王朝,拯救我們的國家,這是一個進步的地方。同時,我們都知道為了培養海上作戰的軍事人才,清政府曾派遣了大批的優秀的中國學生以公費留學。雖然他們很多人在甲午海戰中犧牲了,但是他們從西方帶回來的技術、思想已經在影響著當時一些似覺悟非覺悟的人們,並且加速了他們的覺醒。讓他們知道了我們不僅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更要學習他們先進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是我們進步的地方,因此我們不能只是一昧的批判甲午海戰失敗,而是要反觀歷史,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通過歷史得以明鑑。

其次,甲午海戰既然已經充分暴露出了我國在海上作戰能力的缺陷。因此,我們通過學習這段歷史,吸取經驗教訓,現在我們正在大力發展海上軍事能力。比如:我們正在積極地建造航空母艦以及航空母艦上的戰鬥機,而且我國的潛水艇的技術現在在全世界的範圍來看都是數一數二的。就今年我們的蛟龍號的成功測試,又標誌著我們的海上作戰能力的一次提升,一個新的里程碑。雖然我們現在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要知道:不止我們自己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所以我們既要看到我們的成就,也要看到現在國際形勢不容樂觀,還沒有到我們鬆懈的時候,我們的道路依舊艱辛。

於是橫向分析了一下我們現在國內外的形勢:現階段的內患是:官員的腐敗問題。官員腐敗也將影響當權黨派政界的治國方針。治國方針雖有計畫和方法,因為個別官員的腐敗,為了自身利益,陰奉陽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總是不能去很好的執行。外患是:中國近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伴著美國、英法、歐盟等西方國家的經濟衰退。西方民主社會國家可謂是落水之狗,到了最後的瘋狂,想的做的更多的是制約中國的崛起。最近的黃岩島、釣魚島事件,都是美國、日本及其狗腿小國敵視制約中國的傑作。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問題的存在,而要積極地尋求解決的辦法。

我們要國富民強,要不受外國的欺凌,就必須從現在做起:積極努力的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最終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報效祖國,讓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我們的祖國有許許多多讓人們感到自豪的事情,同時我們的祖國也有一些讓人感到恥辱的事情;比如《甲午大海戰》,下面就是我看後的觀後感。

日本為了擴大海軍,到處搶離海岸處別人的地盤,還到處殺人放火;十分可惡!我覺得日本人太殘忍了,我非常討厭日本人,勇敢的戰士們為了保衛我國的每一寸土地,許多戰士都在戰場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說到這,我覺得慈禧太后也有錯,本來中國的船就比日本人擊壞了不少;為什麼不買幾艘,難道就為自己的六十大壽讓日本殺死那么多無辜的老百姓。等我長大了我一定好好地守護我們國家的領土。祖國是偉大的,我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每個地區。我們的祖國是強大的,我決不允許日本再次侵略我們的祖國,從此以後我決定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做個有用之才,讓祖國變得更加美麗、更強大、更富饒。

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希望大家都有熱愛祖國的愛國精神。這時候,我想起了“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起來力量大”這句話讓我們明白,中國人們只要團結起來就不會讓任何國家侵略我們中國。

三年級:鄭琪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高年級學生一起到多媒體教室去看電影——《甲午大海戰》,看完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腐敗的清政府和可惡的日本艦隊在海上交戰時的情況,當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權力被可惡的慈禧太后掌握了,她毫不重視軍隊建設,在國家危機時刻,皇宮內還在為慈禧太后做六十大壽,將大量錢財揮霍掉了。可日本很重視軍隊建設,沒錢就把全國官員的工資減少十分之一,買新式鐵甲船,沒糧就每天只吃一頓飯,來節約糧食給海軍。我想日本真團結啊!要是我們中華民族也能這么團結,那么中國就不會有這些屈辱的歷史了。

甲午大海戰剛開始,日本就顯示出了新式武器的好處,不一會兒,就擊沉了我們四艘北洋海艦,可他們的海艦卻未沉一艦,鄧世昌大怒,和他的手下所駕駛的致遠艦所向披靡,重創了日軍的五艘海艦,可後來,炮彈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彈,對日軍根本沒有殺傷力。之後致遠艦被日軍的東洋海艦打敗了,面對嚴重的傾斜危險,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向日本吉野號衝去。從這可以看出鄧世昌寧死也要和日本吉野號同歸於盡,他為了國家甘願奉獻自己的生命,可日軍見勢不妙,邊逃邊放魚雷,致遠艦不幸被擊中,炸為兩截,鄧世昌本有機會逃走,可他寧死和日艦共存亡,他的狗——太陽,也隨著他一起犧牲了,看到這裡我不禁為他們所感動,他們真是太偉大了!

因為慈禧太后和許多的貪官污吏把那些錢財都用在了不正當的地方,不給海軍新添海艦,就連炮彈也用次品代替,所以造成中國甲午大海戰的失敗,日本人也太可惡了,就連現在日本仗著有美國撐腰,還試圖霸占我們中國的領土——釣魚島。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國防建設,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卓越成就,一大批“高、精、尖”武器相繼面世,“核飛彈”、“核潛艇”、“殲_20戰鬥機”、“航空母艦”……。

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要永遠記住“甲午海戰”這段屈辱的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一定要發奮學習,將來更好的報效祖國。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可是否有人記得,一百多年前,那段令無數炎黃子孫倍感屈辱的歷史?《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讓我內心深深地受到觸動。

鄧世昌在劉步蟾家人的幫助下進入學堂,一鳴驚人。李鴻章上交奏摺,想讓一些青年出國深造,光緒皇帝同意了。與此同時,中國預訂了英國製造的兩艘軍艦。幾年後,他們學業有成,鄧世昌代表朝廷來到英國接回學子,並將兩艘鐵甲艦開回祖國。日本明治天皇野心勃勃,一心要奪得台灣島、澎湖列島、尖閣諸島。他省吃儉用,歷經七年,買下了當時最先進的快速艦。而中國的東洋艦隊,連一點彈藥都沒添,軍費都被貪污了。光緒皇帝也想買快速艦,可慈禧掌權,對他說:“現在這么和平,用不著買。”真是腐敗到了極點!

“每一場海戰,都關係到兩個國家的命運。”甲午戰爭開始了!鄧世昌駕駛“遼遠號”,向日本軍艦猛烈開火,小小的炮膛好像容納不下滿腔的怒火。而日本的快速艦發揮了它的優勢,我們的炮彈有時打不到它,漸漸地,日本局勢大好。僅三個小時,中國損傷了四艘戰艦,主將帥戰傷,彈藥用盡,一片混亂。在這樣的情況下,鄧世昌義無反顧,大喊:“掛衝鋒旗!”“遼遠艦”像一條火龍,決心要和日本主帥艦相撞,但“遼遠艦”還沒到,就已被擊沉。艦在人在,艦亡人亡!鄧世昌英勇犧牲。此刻,劉步蟾駕駛的船也已被擊成重傷,日本發書,勸其投降,劉步蟾拿出手槍,大聲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斃而亡

甲午海戰,中國大敗。被迫賠銀兩億五千萬兩,將台灣島、尖閣諸島、澎湖列島割讓日本,李鴻章顫抖著,簽下契約

甲午大海戰,敲響了警鐘。當時的社會多么的黑暗,慈禧專權,大臣們都欺騙皇帝,朝廷如此的腐敗。他們採用對外封閉的策略,不知道外面正在變化,落後就要挨打,甲午戰爭給中華歷史抹上了可恥的一面。我為祖國的浩劫而感到悲痛,希望歷史不會重演,中國這頭雄獅不能再沉睡了,總有一天,它要向全世界怒吼。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到那時,我們可以自豪的宣布:中國是最強的。

良辰美景他家田——《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它主要講述是是清朝甲午年間,中國和日本展開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北洋海軍的所有戰艦都被擊沉,中國因此而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這部電影給我很大的觸動。

主角鄧世昌小時候在船政學校學習,為了增強中國海上作戰的水平,國家派他的很多同學都去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十幾年過去了,鄧世昌在國內學習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還擔任了什麼官職。他奉政府之命到英國購買兩艘鐵甲艦,並把在英國的同學接回來。

回來後不久,中日關係就緊張起來了,甲午海戰爆發。李鴻章派他們去作戰。最後,“濟遠”被擊沉,鄧世昌掉進水裡,他的隨從把救生圏扔給他,可卻被他推開了,大喊:“我要與戰艦共存亡!”喊得非常悲壯,非常絕望。然後就和他的愛狗一同沉下去,以身殉國!這是一個愛國的人,但在我看來,鄧世昌這種做法不對的,為什麼你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呢?可能別人覺得這是壯烈,壯烈是有的,但是他的死有沒有價值呢?答案是否定的。他應該繼續活下去,這樣的人才不應該輕易死掉,他應該抱住救生圈,努力游上別的戰船繼續為國家效力。

中國北洋海軍的失敗並不怪他們,罪魁禍首是慈禧太后,她動用海軍經費去造頤和園了。北洋海軍自從1888年到1894戰爭之間,戰艦沒有任何的保養,沒有任何的改進,也沒有增添任何一枚炮彈。在北洋海軍打仗的時候,她卻悠然自得地在辦六十大壽慶典。此人實在是無恥到極點,老太太用來辦壽辰的錢有700萬兩銀子,足足能再購買一個北洋艦隊。如果把辦壽辰的錢充當軍費,那么日本和中國的歷史就要改寫。將士們在海上作戰時因為沒有高質量的炮彈,已經打入日本戰艦彈藥庫的炮彈居然不會爆炸,這怎地不讓將士們悲憤交加,怎地不讓人扼腕嘆息啊?大清有這么一個無恥太后,怎么會不滅亡?

現在的中國強大起來了,我希望有一天,讓小日本也嘗嘗被中國欺負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