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敬佩的歷史人物作文700字:劉少奇“慎獨觀”

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黨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並派劉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漲的華北地區。令我敬佩的歷史人物作文700字內容如下。

令我敬佩的歷史人物作文700字:劉少奇“慎獨觀”

劉少奇的“慎獨觀”,在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意義,我認為,“慎獨”是最高的廉政境界 ,所以,我把慎獨觀作為大若岩鎮中學廉政文化進校園主要教育內容加以落實,我要求全校的教師和學生要做到“慎獨,明禮、勤事、敏思、快樂、篤學、榜樣”。我曾經三讀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次是剛剛參加工作時,一次是卸任鄉鎮教委主任到中學當教師時,第三次是今年學習科學發展觀。可以這樣說,劉少奇的“慎獨觀”是我二十年工作的“法寶”。她培養了我不計得失、拒絕誘惑、坦然待人、榮辱不驚的平靜心態。

“慎獨”,就是在獨處、無人監督時,能夠謹慎不苟,嚴於律己。一般來說,在大庭廣眾之中,人們都會比較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但在單人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有的人就會放鬆警惕,心存僥倖而犯錯。慎獨這個詞,現在不怎么常見了,但在傳統文化里,特別是在講傳統倫理道德時,這是一個使用得十分普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詞語。 這個詞最早出自《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在個人獨處的情況下,也要謹慎小心,自覺遵循法度和道德,不要因為別人不在場或不注意的時候而幹壞事。這是儒家所倡導的一種道德修養境界或方法,稱之為“慎獨為入德之方”。南宋學者朱熹對這個詞作過這樣的說明: “君子慎其獨,非特顯明之處是如此,雖至微至隱,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處如此,大處亦如此;明顯處如此,隱微處亦如此,表里內外,粗精隱顯,無不慎之,方謂‘誠其意’” (《朱子語類》)。 歷史上也出現過一些以“慎獨”出名的人物,名聲最大的是東漢安帝時的荊州刺使楊震。這位以“性公廉,不受私謁”著稱,留下了個“清廉誡四知”的典故。《後漢書·楊震傳》有這樣的記載:楊震去荊州赴任,道經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當年舉薦上來的,王密為了表示對楊震當年提挈之恩的感謝,“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楊震拒絕接受,說“我舉薦你是因為我了解你,你這樣做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聽了楊震的一番話,“羞愧而出”。後人就把這件事當成“慎獨”的典型,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