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總會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傑出的人才,他們正如東方升起的旭日,讓神州大地凝聚萬丈光芒,他們或而勇於為民請命,或而一心保家衛國,有的執著編撰著作,有的維持和平邦交,誠然,它們都是英雄,然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個高吟著“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

少年英才,嶄露頭角:文天祥出生平民世家,家境清貧,但自幼受父親教導,勤勉刻苦,為人正直而又淡泊名利,這就為他將來的人生打下了良好基礎。他才華橫溢,21歲就金榜題名,開始進入仕途,當時的主考官就是這樣評價文天祥的試卷的這份卷子:議論卓絕,合乎古聖先賢之大道。文中表現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我想這就是文天祥當時的心境與理想。

不畏權貴,愛民如子:當時的宋朝政治昏暗腐朽,奸臣賈似道當權,文天祥身處逆流,發誓絕不同流合污。他不對賈似道歌功頌德,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國事為重,指出賈似道的行為是“惜其身、違朕心”。對於提出投降遷都的權臣董宋臣,他更是義不容辭地喊出“理應救百姓於水火,遷都之議是小人禍國之言,董宋臣惡貫滿盈,應當斬首”的救國之言。文天祥還建議改革政治、擴充兵力、抗元救國。但都未得肯定,反而被貶至贛州這個不毛之地,可文天祥卻依然勤政愛民,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與熱愛。

壯志未酬,以身殉國:元兵南下,宋朝君臣一味逃避現實,不敢正面對抗,由於敵眾我寡,人心不齊,後備力量不足,文天祥抗元失敗,宋朝投降。面對著這個山河破碎的事實,文天祥無比失望,但他的愛國心依然不改,面對元朝君臣的威逼利誘,他至始至終不肯變節,高唱著“山河頓即改色,日月為之韜光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開赴刑場,視死如歸,這是何等的從容!

是啊,文天祥象徵著南宋末年最後的一點良知、正直,他是時代的先驅,是拯救黎民於苦海的使者,他的精神更是流芳百世,影響著現代人民的愛國精神,道德涵養,在我心中,他是一個真正的跨世紀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