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歷史人物的作文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明,有過繁榮,有過晦暗,也有過戰亂,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定的背景,在一些特定的時間裡,各種人物,時代的偉人,橫空出世,應運而生。你都知道哪些歷史人物?下面一起隨小編欣賞一下寫歷史人物的作文範文吧!

寫歷史人物的範文1:古人不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古今以來,天下出現了數之不勝,但在我認為,最突出的還要非曹操莫屬了,他是《三國演義》中爭議比較多的一個人物,曹操在性格上的繁複、能力的全面、正邪的雜揉等諸方面,顯出其最難被人蓋棺論定的豐富和龐雜。使人難以捉摸,歷史上對他的看法也較有爭議,不過,在我看來曹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著名的詩人。

曹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雖然沒當皇帝,但自196年迎獻帝都許,直到220xx年去世,牢牢把持了東漢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沒有名號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軍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漢末征戰群雄的戰爭中,他用兵用計,勝人一籌,多次取得勝利,尤其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善於用人,招攬賢能之士,凡能治國用兵者,都盡力網羅,他手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人才濟濟。

曹操喜文學,其詩作慷慨悲涼,頗具感染力,不少名篇傳留至今。他與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對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曹操之所以成為歷史上傑出的人物,還由於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在漢末天下大亂之時,他始終以漢相自居,堅持不稱帝。曹操晚年,已經占據了東漢十三州的九州,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仍然執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孫權寫信勸他稱帝,曹操說:“是兒欲著吾爐火上邪!”意思是,這小子要把我放在爐火上烤!曹操始終不稱帝,並非他不願意當皇帝,只是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以天下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個人的欲望。曹操始終奉行漢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亂,他曾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不稱帝,雖然是一種政治謀略,但更主要的是出於自己的理想主義。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春秋時齊桓、晉文“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謂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稱讚周文王說:“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墜。”曹操對周文王情有獨鍾,在很大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點,尤其是他的野心程度上是他的功業與周文王有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後世儒家美化為“聖德之君”,曹操卻被視為“漢賊”,周瑜就說曹操:“雖名托漢相,其實漢賊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敵,當然不會說曹操好話。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雖然有不少污點,但他的一生,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為吸引人才不遺餘力;為發展文化,精心創作。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情懷。曹操始終是的理想主義者,又具有堅定的實踐精神。

我們應該剝去對曹操的種種歪曲之詞,還原真實的曹操。可以說,他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胸懷博大的理想主義者。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說:“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點,尤其是他的野心:從“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就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為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可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之原因。但是,曹操還是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而且也是我最佩服的歷史人物。

寫歷史人物的範文2:花自飄零水自流——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其,清水芙蓉,多愁善感,一介女流;其,如詩永遠籠罩著一層淡雲哀愁,籠罩著美麗的輕輕面紗;其,秀面芙蓉一笑開,眼波才動被人猜;其,見客入來,珠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情風依依,在倦鳥投林,牧童歸家而你卻流離在外的時候,你是否會默悵著一首詩“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來,月滿西樓,花白飄零水自流,一處相思,兩處閒愁……”思風徐徐,在意外收到家信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這首詩“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在這情思飄逸的時刻你是否會像起她——一個作為封建社會的一介女流,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對生活一直抱著積極的態度,具有強烈的進取心的女中豪傑——李清照。

李清照,是古代文學創作中的一道獨特的亮麗的風景線,也是整個太陽系間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1987年,國際天文學命名了水星上15座環形山。用了15個世界名人命名,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一個。

李清照的詞體現了她感悟力的纖敏豐富,而她的詩則表達了她對於政治、民族、國家的看法,和關心國事、不讓鬚眉的精神氣魄。可以說,她的詞之所以具有一般婉約詞所缺乏的骨力,並非偶然,而是她性格剛烈、大膽的體現,詩只是更明確地抒寫了詞人性情的這一面。較之一般的士大夫文人,李清照對朝廷政策、天下蒼生的關懷,對政局的預見,都有自·己的懷抱和主張。如《浯溪中興頌碑詩和張文潛韻二首》,借唐代的安史之亂,託古諷今,突破張文潛詩的思想,對北宋末期政治的腐敗、最高統治者的荒淫昏聵,作了深刻犀利的批判。“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極有力地抨擊了貪生怕死的南宋統治者在金兵追擊下的逃跑主義,偏安於江南、不顧民生願望的軟弱無能。她的詩直指社會現實,以傲昂正氣充盈其間,寫得激昂慷慨,帶有憤郁之氣。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李清照較為幸福的前半生,使她前期的詞大多以描寫少女情懷和婚後的生活情趣為主要內容。從而她的詩清新明朗,入口即化。在構思意境上,既有精工雕琢的蘊藉,又有適時的高放,詞風平易而不俚俗,雅正而不繁複,意境優美動人。南渡後,由於政局的影響,感世傷時、悼念亡夫、回憶故土歲月,奠定了這一時期詞作的情感基調。其思想內容更具深度,詞的風格也隨之轉為沉鬱。“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寫出了詞人在動盪的時勢下流離遷徙、歲月蹉跎的身世之痛,是時代悲劇之縮影。這一時期,李清照在慢詞上的成就突出,如《永遇樂》,盛衰今昔之感,通過圓熟的用筆,表現得動人心魄。《聲聲慢》開創了運用雙聲疊韻的創格,一直為後世所稱道。

朋友常誇我像李清照,多愁善感,總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愁。但我知道,我是遠不及她的。李清照除了是一個婉約的,“蹴里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和羞走”的美麗才女。她更有不同凡響的魅力。剛正不阿的性格與細膩敏銳的情感力相得益彰,使她的詩詞具有獨特的精神和風采。她的藝術成就令後世矚目,為中國的文學寶庫增加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古人不遠,風吹笠動,前空悠悠,藕燃深處,是否有她在撥舟吟詩。

寫歷史人物的範文3:古人不遠,我眼中的歷史人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首詞,寫出了歷史人物的興衰榮辱,需要多大的氣魄。

曾今有這么一個人,13歲登基,22歲君臨天下,39歲一統中國。而他又及千古一帝與暴君於一身,評價不一,他創建的大秦帝國不可一世,可僅僅只存在了20xx年,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中華民族的奠基人。德國駐華大使康拉德賽茨說過:“中國是唯一一個不把其奠基人稱作英雄,而看作為暴君的國家。”深深地刺激過我,秦始皇打破諸侯封建而建立的郡縣制度,一直延續了兩千年,至今格局猶在。當秦始皇將歷史的巨大車輪扭向全新的軌跡時,秦帝國自身卻成了過渡王朝,成了先烈。有誰知道,一個人,在兩千多年前,在颯颯風中,一統環宇,受著敵視與暗殺,在他身後,又有怎樣的辛酸,這是真正的偉人啊。知道英文中china怎么來的嗎?是秦的音譯,在劍橋大學有專門的秦漢研究所,清政府有著殊榮嗎?沒有。誠然,秦始皇有他的錯誤,焚書坑儒,可這也是無奈之舉啊。六國秦雖然用武力征服,人心叵測,要不然祖龍一死,陳勝吳廣就揭竿而起了,天下大亂。戰亂誰最受苦了,是老百姓,是人民。毛澤東說過:“百代猶行秦政法,孔學名高實秕糠。”秦始皇不帶減速的緊急大轉彎,把自己的大秦帝國從駕駛室摔了出去,而留在車裡的人們,則繼續前行,火車頭朝著正確的方向駛向歷史的未來。海內為一,功齊三代。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秦始皇的一生,是缺乏理解的一生,帝王的性格讓他變得多愁善感,誰也不信,這是封建帝制的悲哀,面對荊軻時,他又該是怎樣的深思呢?面對高漸離他又該是怎樣的悵想啊?面對一切他的敵人,他又能做些什麼呢?殺仲父,燒邯鄲,淹魏都,殺宗室。這是童年時在趙國流亡時的反映啊。到秦國又受到華陽夫人的擠兌,促成了他一生的復仇心理,他需要愛。縱觀當今,世界紛爭不斷,利比亞、伊拉克、阿富汗哪一個國家都沒有信任和理解,只有猜忌和爾虞我詐,人類怎能進步,我們只需要一個國家,一個元首,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有嬴政更有。

世界在於一,誰懂得了這個一,誰就能順應大勢,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厚古薄今是不可取的。嬴政少年苦難,青年磨練,中年大成,晚年大悲。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秦皇雄宇,一統天下。讓歷史銘記住他吧。為了歷史的進步,風蕭蕭兮易水,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九九歸一。記住雄獅的怒吼吧。

寫歷史人物的範文4:歷史人物

縱觀歷史,我們中國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敬佩的人物,像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黃繼光等等,現在我就說說敬佩的周恩來。周恩來從小就是一個破產的封建家庭的弟子,受足了家裡長輩們封建思想的影響,但是,他熱愛革命的心卻沒有改變。他這種立場堅定的決心,使我敬佩。

周恩來早在十一、二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身為長子的他只好出面處理家事。由於他父親在外地工作,家裡又沒有多少錢可以養活他和兩個弟弟,所以,他只好向街坊、親戚借錢。可是,原來與他家很好的一些親戚卻翻臉不認人,世態炎涼呀!而且,他家族裡有封建思想的長輩也出面干涉,要他把誰第幾天借了多少錢寫在一張紙上,改天還得給那一家人磕頭,拜聖人,在人家有節慶時,還得再借債給人家買禮物。周恩來在這樣的境遇里,硬是把兩個弟弟拉扯大了,他自立堅強的意志讓我敬佩。

周恩來在十四歲時離開了家鄉,到大伯居住的東北地區學習,一次在課堂上,老師問學生讀書是為了什麼?同學中有的說是為了幫父母記帳,有的說是為了謀個人的前途。惟有周恩來堅決地回答:“為了中華之崛起!”他這句“為中華之崛起!”令我折服!

1920xx年10月10日,當辛亥革命爆發的訊息傳來時,周恩來倍受鼓舞。他找來一把剪刀,帶頭剪斷了象徵奴役、屈辱的辮子,表示同清政府決裂,他成學校里第一個剪辮子的學生。他這種革命大無畏精神,讓我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