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作文素材人物屠呦呦

台北時間20xx年12月11日凌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獲獎成熱點話題,也是作文素材的熱點。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屠呦呦的經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人物作文素材的資訊(詳情入口↓↓↓)

20xx最新作文素材人物屠呦呦

經歷: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浙江寧波人,中共黨員,藥學家,中國 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xx年聘為博士生導師。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藥學系(該院1952年年底自北京大學獨立建院,20xx年4月回歸北京大學,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歷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化學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20xx年9月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個人榮譽

1958年,被評為衛生部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獲國家科委授予的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1984年,青蒿素的研製成功被中華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藥科技成果”之一;

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會授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狀;

1992年,雙氫青蒿素被國家科委等評為“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

1997年,雙氫青蒿素被衛生部評為“新中國十大衛生成就”;

20xx年,獲第三屆(20xx年度)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藥發展獎;

20xx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獎。

拉斯克獎是美國最有聲望的生物醫學獎,也是世界上最有聲望的大獎之一,是僅次於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大獎。屠呦呦獲得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獎是中國生物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級大獎。

獲獎詞

表彰她在青蒿素的發現及其套用於治療瘧疾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這一醫學發展史上的重大發現,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開發中國家,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礎生物醫學領域,許多重大發現的價值和效益並不在短期內顯而易見。但也有少數,它們的誕生對人類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義是立竿見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一起研發的抗瘧藥物青蒿素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科研過程

屠呦呦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小時候就對中藥有了深刻印象,這促使她後來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考大學時,屠呦呦選擇藥物學專業為第一志願。她認為藥物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與工具。1951年,屠呦呦如願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所選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她覺得生藥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學4年期間,屠呦呦努力學習,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學畢業,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從此,她埋頭從事生藥、炮製及化學等中藥研究,開始了她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當時,正值初創的中醫研究院工作條件差,設備簡陋,科研人員不足。但是,黨的“繼承、發揚中醫藥學寶庫,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政策,遂成為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的奮鬥目標。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從事生藥學研究。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她對有效藥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進行了生藥學研究;後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複雜的中藥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藥學研究。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藥志》。

屠呦呦雖身患結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堅持工作,無論到野外採集標本,還是在室內進行實驗研究,她都積極主動地完成。由於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現,1958年,被評為衛生部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1959年,屠呦呦參加衛生部舉辦的“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藥知識。在2年半的學習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且參加過臨床學習。通過這次學習,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她還根據自己的專業,深入藥材公司,向老藥工學習中藥鑑別及炮製技術,並參加北京市的炮製經驗總結,從而對藥材的品種真偽和道地質量,以及炮製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屠呦呦參加了衛生部下達的中藥炮製研究工作,是《中藥炮炙經驗集成》一書的主要編著者之一。該書廣泛收集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藥炮製經驗,對有關文獻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整理。1978年,該書獲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大會成果獎。

通過一段時間的生藥和炮製研究,屠呦呦體會到,中藥研究還必須重視中藥內含物質與藥效之間的關係,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藥療效規律的必然途徑。屠呦呦和同志們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後發明和研製了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還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1979年,獲國家科委授予的發明獎。1984年,青蒿素的研製成功被中華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藥科技成果”之一。由於屠呦呦在科研工作的出色成績,1987年,世界文化理事會授予她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狀。20xx年9月,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寸草心,幾度寒暑報春暉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詩經·小雅》的名句寄託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作為一名生藥學專業學生,屠呦呦考入北大醫學院時就和植物等天然藥物的研發套用結下不解之緣。從1955年進入中醫研究院(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來,她幾十年如一日,埋首於深愛的事業中,將一份份漂亮的成績單回饋給黨和人民。

屠呦呦入職時正值中醫研究院初創期,條件艱苦,設備奇缺,實驗室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體很快受到損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實驗室內“搖瓶子”外,她還常常“一頭汗兩腿泥”地去野外採集樣本,先後解決了中藥半邊蓮及銀柴胡的品種混亂問題,為防治血吸蟲病做出貢獻;結合曆代古籍和各省經驗,完成《中藥炮炙經驗集成》的主要編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矚目的成就是發現青蒿素,作為防治瘧疾的一線藥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開發中國家,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並且在與瘧疾這種致命疾病的持續戰鬥中產生了長遠的醫療福利。”拉斯克基金會如是說。

為什麼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崗位上大有作為?或許我們可以從她說過的一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科技工作者,是不該滿足於現狀的,要對黨、對人民不斷有新的奉獻。”

傳承者,古代醫書淘到金

1971年10月4日,一雙雙眼睛緊張地盯著191號青蒿提取物樣品抗瘧實驗的最後成果。隨著檢測結果的揭曉,整個實驗室都沸騰了:該樣品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

臨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為“523”項目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要在設施簡陋和信息渠道不暢條件下、短時間內對幾千種中草藥進行篩選,其難度無異於大海撈針。但這些看似難以逾越的阻礙反而激發了她的鬥志:通過翻閱歷代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甚至連民眾來信都沒放過,屠呦呦終於在20xx多種方藥中整理出一張含有640多種草藥、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單驗方集》。可在最初的動物實驗中,青蒿的效果並不出彩,屠呦呦的尋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屠呦呦再一次轉向古老中國智慧,重新在經典醫籍中細細翻找,突然,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的幾句話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一語驚醒夢中人,屠呦呦馬上意識到問題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為高溫會破壞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隨即另闢蹊徑採用低沸點溶劑進行實驗。

追夢人,求索之路無止境

成功,在190次失敗之後。1971年,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該成果得到重視,研究人員從這一提取物中提煉出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這些成就並未讓屠呦呦止步,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她又發明出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見的一種植物,鬱鬱蔥蔥地長在山野里,外表樸實無華,卻內蘊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樣的科學追夢人,大愛在左,奉獻在右,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生命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綠意盎然,讓不同地域、種族的人一起吮吸現代科技的芬芳。

拉斯克獎

20xx年8月,屠呦呦出現在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名單上。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預言性地公開指出,非院士的屠呦呦和另外一位中醫科學家值得獲得諾貝爾獎。

饒毅說:“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希望很大,事實上,她獲得這個獎甚至比獲得諾貝爾獎更厲害。”

共有超過300人次獲得拉斯克獎,而其中有80位在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所以該獎項也被看作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個人獲獎引爭議

“功勞歸於一人不公平” 。關於青蒿素研究的爭議,已持續多年。屠呦呦獲獎的訊息傳出後,業內也不乏異議。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者”稱,關於青蒿素研究的爭議已有30年,早期甚至“狀告”至國家科委(現科技部)獎勵辦。“屠呦呦既不是最先發現青蒿提取物抗瘧作用的人,也不是首先分離到抗瘧有效單體的人,這些研究成果也不是在她指導下取得的,將功勞全歸給她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與歷史事實不符”。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李英,1967年就參加“523項目”,並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結構中作出關鍵貢獻。她透露,這一發明此前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並獲香港、泰國等獎項,“但都是頒給集體”。

“泰國的獎,屠呦呦也以個人名義申報了,但在評審時還是給了集體,可能美國特彆強調個人的作用,所以給了個人。”李英認為,屠呦呦用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證明了青蒿的有效,是重要貢獻,但屠呦呦對其他發明環節很難出力。

對於屠呦呦獲獎引發爭議的問題,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表示,經查證原始資料,尤其是軍事科學院此前保密的材料,最後確定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關鍵作用,所取得的成績無可爭議。

饒毅同時也提出,如果屠呦呦獲國內廣泛認可、甚至世界肯定,大家不要簡單地英雄崇拜,更不應否認其他人的工作,在這背後,還有一群“無名英雄”。

20xx最新作文素材人物屠呦呦範文:

我的偶像屠呦呦:是非·屠呦呦

是,不可擋

20xx年9月,屠呦呦獲得20xx年度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以表彰其對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研究所作出的貢獻。這是該獎項設立65年以來,首次頒給中國科學家,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大獎。

訊息一出,各大媒體像炸開鍋一樣,開始追蹤報導屠呦呦的獲獎背景,研究專業,以及生平記事。

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發現有多重要?

我們先回到上個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以及越南戰爭時期。當時作戰士兵常常被瘧疾所累,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於是,多國政府都不得不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抗瘧藥物的研發上,但都一籌莫展。

1967年5月23日,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的指示下,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人員聚集北京,就瘧疾防治藥物和抗藥性研究工作召開了一個協作會議,就此啟動了代號為“523項目”的計畫。該項目的短期目標是要儘快研製出能在戰場上有效控制瘧疾的藥物,長遠目標是通過篩選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藥藥方與民間療法來研發出新的抗瘧藥物。

國家對“523項目”十分重視,特設仿造西藥或製造衍生物、從中藥中尋找抗瘧藥、製造驅蚊劑等幾大課題組,組織了來自60多個研究機構和單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研發,這其中就有來自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醫藥協作組,主要從中醫角度開展實驗研究。

實驗的過程漫長而複雜。光調查收集這一個過程,屠呦呦和她的課題組成員便篩選了20xx余箇中草藥方,並整理出了640種抗瘧藥方集。他們以鼠瘧原蟲為模型檢測了200多種中草藥方和380多箇中草藥提取物。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青蒿素是來自一種菊科艾屬植物的提取物,屠呦呦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它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可達68%.但這個抑制率十分不穩定,甚至在後續的實驗中,抑制率顯示只有12%-40%。對此屠呦呦猜測,低抑制率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份濃度過低的原因造成的。於是她著手改進提取方法。通過翻閱古代文獻,特別是東晉名醫葛洪的著作《肘後備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她意識到常用煎熬和高溫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壞了青蒿有效成分。

不出所料,改用乙醚低溫提取後,研究人員如願獲得了抗瘧效果更好的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點較低的乙醚製取青蒿提取物,並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這個解決問題的轉折點,是在經歷了第190次失敗之後才出現的。”這一步,至今被認為是當時發現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後來,為了獲證青蒿素對人體瘧疾的療效,屠呦呦等人首先在自己身上進行實驗,實驗效果十分喜人。隨後,屠呦呦課題組深入到海南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瘧原蟲的患者身上試用之後,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臨床效果非常成功。

青蒿素對惡性瘧疾、腦瘧強大的治療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開發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飽受瘧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稱之為“中國神藥”。“在人類的藥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並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並不常有。”史丹福大學教授、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如此評價發現青蒿素的意義。

屠呦呦因此被稱為“青蒿素之母”,並得到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的嘉許。

因為拉斯克獎還有一個“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別稱,人們便激動地預測,屠呦呦很有可能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個中國人。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兩個美國人和一個法國人。雖然希望落空,但這也不影響人們給屠呦呦加冠另一個頭銜——離諾貝爾最近的中國女人。

非,池中物

屠呦呦獲獎後,在一片叫好聲中,人們漸漸發現了這位卓越的女科學家區別於傳統意義中獲獎者的獨特之處,她既沒有博士學位、留學經歷,也不是兩院院士,只是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一名普通的研究員。

這讓人們不禁揣測猜疑,於是,一些針對“三無”教授的非議接踵而至。

縱觀輿論,關於屠呦呦的非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她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不是兩院院士,青蒿素歸屬之爭。

說到諾貝爾獎,這是中國人的軟肋。人們始終憧憬每年諾貝爾頒獎典禮上能夠出現中國身影,包括當年屠呦呦的這次落選。

“諾貝爾的獎項發展到今天,更多是用來對科學家一生的貢獻做總結性表彰,而不僅僅是表彰近期的成就。”當時,《新京報》還專門發表文章《不必為屠呦呦落選諾獎而失望》評判屠呦呦與諾獎的擦肩而過,文章從諾貝爾獎的表彰性質切入,講道當年獲得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科學家,他們在獲獎領域的決定性成果獲得承認,都比屠呦呦早得多。與之相比,青蒿素取得階段性成果也好,獲得業內和國際承認也罷,並無時序上的優勢可言。

如果說,諾貝爾獎的表彰性質是客觀因素,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原因。那么,徜徉在中國坊間的另一種說法,只能讓人啞口無言,那就是青蒿素的歸屬之爭。

由於“523項目”是在援外備戰的背景下提出,具有軍事機密的性質,項目的研究結果不允許向外公布。加之“文革”期間,科研工作者不能公開發表科學論文。種種原因導致這項工作在當時並不被“523項目”以外的人所知。

沒有文獻,沒有出版記錄,便無從證明:屠呦呦是發現青蒿素的主要貢獻者。即使後來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還是有很多人站出來想要分一杯羹。畢竟,實驗發現是課題組團結合作的成果。人們紛紛抗議,獎項應該為集體所有,而不能只歸功於一人。

對此,輿論眾說紛紜。

而曾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饒毅在其一篇名為《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得文章中給出了比較中肯的觀點。雖然對於青蒿素的歸屬問題爭議不斷,但有三點毋庸置疑:首先,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對於發現青蒿的抗瘧作用和進一步研究青蒿都很關鍵;其次,具體分離純化青蒿素的鐘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組的成員;此外,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組是在會議上得知屠呦呦小組發現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瘧作用以後進行的,獲得純化分子也晚於鍾裕容。

讓饒毅感到不平的還有:“他們(屠呦呦和張亭棟)作出的貢獻,在我看來,值得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而他們在國際國內的認可都遠低於他們的實際貢獻。兩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從未被推薦過。”

在傳統觀念中,院士身份是評判一位科研工作者成就的一張有力的名牌。而聞名國際的屠呦呦並未得到這張名牌。這與上文提到的青蒿素的歸屬爭議有關,還有來自街談巷語的“人品說”“權力說”等等。

返璞歸真,無論蜚語再多,屠呦呦的科學貢獻都無法泯滅。正如饒毅所說:最重要的是,這些藥物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我們應該推崇他們的工作、肯定他們的成就。科學,有著客觀的標準,通過爭論可以將我們帶近真理。

20xx作文素材名人事跡一

司馬光睡“警枕”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

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寫出《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20xx作文素材名人事跡二

亞歷山大死前的三個願望

亞歷山大是一位偉大的國王。在征服了許多王國勝利返回的途中,他病倒了。此刻,占領的土地,強大的軍隊,鋒利的寶劍和所有的財富對他來說都毫無意義,他明白死神很快會降臨,他已無法回到家園。他對將士們說道:“我不久將離開這個世界,我有三個遺願,你們要完全按我說的去執行。”將士們含著淚答應了。

“第一個遺願是,我的棺材必須由我的醫師獨自運回去。”亞歷山大喘了口氣,繼續說道:“第二,當我的棺材運向墳墓時,通往墓園的道路要撒滿我寶庫里的金子、銀子和寶石。”亞歷山大裹了裹毛氈,休息了片刻,“最後一個遺願是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聚集在他身邊的人都很好奇,但沒人敢問為什麼。亞歷山大最喜愛的將軍吻了吻他的手說:“陛下,我們一定會按您的吩咐去做,但您能告訴我們為什麼要這么做嗎?”

亞歷山大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道:“我想要世人明白我剛剛學到的3個教訓。我讓醫師運載我的棺材,是要人們意識到醫生不可能真正地治療人們的所有疾病。

面對死亡,他們也無能為力。希望人們能夠懂得珍愛生命。第二個遺願是告訴人們不要像我一樣追求金錢。我花費了一生去追求財富,但很多時候是在浪費時間。第三個遺願是希望人們明白我是空著手來到這個世界的,而且我空著手離開了這個世界。”

說完他閉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

20xx作文素材名人事跡三

兩位著名畫家比畫的故事

宙克西斯和帕爾哈西奧斯是古希臘的兩位著名畫家。他們既是好友,又是競爭對手,由於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居然很難分出水平的高低。

一日,他們聚在一塊討論作品,由於見解不同爭辯起來,互相不服。為爭個高低,約定各自作一幅畫,公開展覽讓雅典入評價。

兩人遵約各自開始構思作畫了。

宙克西斯畫的是孩子頭上頂著一筐葡萄,那人像畫得十分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覺;葡萄更是畫得鮮滴水靈,簡直引人垂涎三尺,畫好後,他站在畫前左瞧右瞧,覺得滿意極了,便將擋布遮住了畫架。他想,這張畫定能壓住帕爾哈西奧斯。

再說帕爾哈西奧斯,自和宙克西斯許約後,便開始思考究竟畫什麼為好,他構思了好幾幅均不滿意。忽然,他一拍腦門:有了,就這么畫吧。一想好,他便刷刷地在畫板上大筆勾勒..那天,雅典廣場上擠滿了人。宙克西斯的畫首先露相。人群中發出一陣驚嘆聲,原來那畫上的葡萄居然如此逼真,擋布剛揭,便引來幾隻嘰嘰喳喳的小麻雀上畫去啄葡萄。人們紛紛讚嘆不已。宙克西斯不免洋洋得意起來。

帕爾哈西臭斯被觀眾冷落在一旁,默默地站在自己的畫後一聲不吭。觀眾向他高聲嚷道:“把擋布取下來吧,讓我們看看你的那幅畫。”

可帕爾哈西奧斯仍然呆呆地站著發愣。宙克西斯見狀也著急了,他走上前去說:“您磨磨蹭蹭乾什麼?趕快把擋布拿下來吧!”說完,就伸手去扯那塊布..突然,他如電擊般地震住了,隨即發出驚嘆聲,向觀眾宣布了一個事實,說:“我輸了!”

原來,那塊擋布是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