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觀後感5篇精選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力量是石,可以敲出星星之火;這力量是火,可以點燃熄滅的燈;這力量是燈,可以照亮夜行的路;這力量是路,可以帶領我們走向黎明。今天我要說的榜樣就是黃文秀同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xx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20xx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觀後感【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xx、xx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百色工作。20xx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回響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埋頭苦幹。當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充實到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但是有些年輕幹部工作在農村,生活在城市,並不能安心的紮根基層,踏實工作。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黃文秀,學習她以村為家、以村民為親人的思想覺悟,學習她“先當村民,再當村官”的工作理念,學習她不乾出一番成績誓不罷休的理想追求,端正態度,紮根基層,體悟磨鍊,在廣大的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華。

學習她無私奉獻、服務民眾的精神。作為一名剛剛畢業的研究生,黃文秀沒有一點嬌氣和傲慢,她能走進民眾,她能和村幹部積極走訪調研,傾聽民眾的聲音和訴求,駐村幫扶日記里記滿了各種各樣的村務小事,從農村低保、到水費電費,只要村民有需要,哪怕再小的事,她都在努力的去做。正像她經常性說的一樣“只要能為村民謀一絲利益,無論經歷多少艱難困難也心甘”。作為基層的黨員幹部就應該學習黃文秀的這種精神,牢固樹立把民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的服務理念,真正的從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為民眾辦實事,謀福祉,用自己的行動去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詮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

20xx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觀後感【篇二】

黃文秀用使命和擔當,向世人們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她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扶貧路上“第一書記”這個光榮群體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她是一個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姑娘,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選擇了回到家鄉廣西百色工作,不是每一個走出小山村得人,都能像他一樣,放下城市的喧囂和熱鬧,回歸平靜。開始知道黃文秀的視頻是在抖音里,令人敬佩,令人痛惜,令人百感交集。她是一名高才生,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看到她平日工作的視頻,工作認真,她的耐心跟細心值得我們敬佩,每戶貧困戶她都親自走過,坐下耐心聽他們說話,邊拿本子記著他們的訴求,小小的身軀穿梭在每位貧困戶的家中,每個需要她的現場。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黃文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精神,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她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她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黃文秀同志的事跡激勵年輕一代勇於擔當、甘於奉獻,時刻牢記作為黨員的使命,不忘初心。文秀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敬佩,在遇到困難時,文秀毅然堅守,從不畏懼,為當地的村民們謀求幸福,創造好的條件。

當看到她遇到危險時做出的舉動真的很令人感慨,敬佩,遭遇洪山前她發給家人的簡訊,前後洪水夾擊著她,她發給家人都簡訊是,我遇到洪水了,為我祈禱吧。明知危險已經來臨,但卻很從容的面對,我感覺到她一點都為曾後悔過的心情,但是她就這樣走了,那么壯烈,心懷著老百姓,滿心想著扶貧攻堅,但就這樣犧牲了,獻出了自己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黃文秀是那樣的偉大,她在她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一曲壯歌,她是我們共產黨員的驕傲,我們要永遠銘記她,像她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向前,打好扶貧攻堅這一戰。為我們已經犧牲在第一線的扶貧幹部致敬。她在用自己力量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她走在了扶貧工作的前列,她是平凡而又普通的,她又是光榮的而又偉大的,她是值得人們敬佩學習的。

20xx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觀後感【篇三】

20xx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向全黨發出了“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號召。這不禁讓人想起最近剛剛發生的一件事情。

廣西百色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一位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碩士生,畢業後本應有更好選擇的她選擇了回到家鄉做駐村扶貧工作,就是這么一個年僅30歲的基層幹部,在回駐村的路上遭遇山洪,不幸遇難。在印象中最深的是她所說的一句話:不獲全勝,絕不收兵。正是這么一份“堅守、執著、勇敢”的初心,令所有人都銘記住她的名字,也正是她用生命詮釋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對本心的篤定、對本源的堅守、對本初的執著;始終,即自始至終、善始善終,就是對初心的矢志不移、對信仰的忠貞不渝、對使命的堅韌不拔。黃文秀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設家鄉、報答鄉親。而作為一名基層選調生,我的初心便是服務民眾,紮根基層,不悔青春。黃文秀是百色本地人,當年得到教育扶貧資助就讀於百色祈福高中,研究生畢業以後沒有想著要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鄉。百色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黃文秀積極回響到基層建功立業的號召,投身到扶貧工作第一線。她堅持以村為家,把扶貧工作當成事業,駐村以後把幾乎所有個人物品都搬到了村里。即便面臨工作、家庭、生活的壓力,她總是面帶微笑、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作為駐村書記的她是我們基層選調生的楷模,作為大姐姐的她是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們的榜樣。

牢記使命,方能致遠。使命,是對信念的堅守、對理想的詮釋、對責任的擔當。牢記使命,擔當實幹,敢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不斷地奮鬥努力,才能實現遠大理想。黃文秀牢記脫貧攻堅的使命,為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貧原因和現狀,她堅持用土辦法,對村內的貧困戶開展遍訪工作,認真查擺問題並聽取民情民意。任第一書記的一年多來,黃文秀團結村“兩委”幹部,通過考察學習、請專家指導、挨家挨戶宣傳、黨員帶頭示範等方式,帶領民眾摸索並發展了適合本村的產業——種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這些產業,如今已成為百坭村的支柱產業和民眾脫貧致富的主要來源。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知重負重,成績斐然。而作為一名基層選調生,黃文秀的使命我們也將繼續承擔,像黃文秀一樣,努力成為紮根基層、奉獻青春的工作者,用點點滴滴的實踐築夢自己腳下的沃土,用青春的汗水奮鬥出鄉村的新變化。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初心賦予激情和動力,使命激發責任和擔當。黃文秀始終把初心銘記在心、使命擔當在肩,不畏萬險,不懼萬難。在基層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的我們要向黃文秀一樣,要學會以苦為樂,磨練意志,積累經驗,充實自己。作為基層的“排頭兵”、民眾的“服務員”,我們要想富而美,必須上趕爭!應該為夢想而努力拚搏。為了堅守今天,開創明天,敢想,敢拼,敢闖,敢幹,永不放棄,決不言苦。

致敬英雄初心,牢記奮鬥使命。扶貧英雄黃文秀不幸犧牲了,但她留下的精神財富,卻鼓舞著我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奮力拚搏。

20xx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觀後感【篇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力量是石,可以敲出星星之火;這力量是火,可以點燃熄滅的燈;這力量是燈,可以照亮夜行的路;這力量是路,可以帶領我們走向黎明。今天我要說的榜樣就是黃文秀同志。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她是20xx年廣西優秀定向選調生,曾任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泥村第一書記。今年6月1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讓她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了。黃文秀身上閃耀著為理想而奮鬥的光芒,她用短暫而美好的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她的人生選擇。作家路遙在《人生》中曾說過,人生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尤其是在人年輕時。是的,青年人的選擇對於一個人的人生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黃文秀的選擇是我們青年人學習的典範。黃文秀畢業後,面對繁華都市的多種選擇,她仍然堅持內心最初的想法,放棄繁華都市的工作機會,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投身於扶貧事業中。在她風華正茂的年紀,她選擇泥濘,告別繁華;在她青春正盛的歲月,她選擇紮根基層,反哺家鄉。這種飲水思源,不忘初心的選擇,是我們每一位青年人的榜樣。

她的工作態度。懷著建設家鄉的初心,黃文秀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面對民眾的不信任,不理解,她沒有放棄。她每天走訪入戶學習方言,積極向民眾靠近,整天飛奔于田間地坎、各家各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付之於行,她用真誠打開百姓的心扉,用行動贏得百姓的信任。黃文秀白天遍防貧困戶,分析致貧原因,晚上研究扶貧政策,制定脫貧方案。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貫穿於她整個扶貧道路。正是這種“說了算,定了辦,只要不死一直乾”的精神、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念,讓黃文秀始終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全心全意的為老百姓服務。

她的人生追求。黃文秀曾說:“做人要有價值,不能光為自己活,還要為民族、為國家活!”她始終將個人的成長之路與祖國的建設發展之路緊密結合起來,將個人追求同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緊密聯繫起來,把“小我”容於“大我”之中,她的一生短暫卻璀璨。不忘初心,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為自己認定的事業甘於奉獻自己的一切,這便是黃文秀的人生追求。

人生的價值不是以生命的長短來衡量的,黃文秀在她短暫的人生過程中,綻放出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風采,她的精神會鼓勵著一代代人不斷砥礪前進,為她未竟的事業繼續努力奮鬥。

20xx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觀後感【篇五】

黃文秀(1989年4月18日—20xx年6月17日),女,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巴別鄉德愛村多柳屯人,20xx屆廣西定向選調生、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生前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副科長、派駐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20xx年3月26日,黃文秀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xx年6月16日晚,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僅30歲。

從黃文秀的事跡和精神當中,我們要學習她不獲全勝不撤退的使命擔當和扶貧精神。“只有紮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說“長征的戰士死都不怕,這點困難算什麼”,她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把扶貧當作長征,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完成著各項脫貧攻堅任務。基層工作很難,但總有人在做實事;崇高不遠,就在身邊的那些堅守者身上。學習她不讓一個困難民眾掉隊的堅實信念和堅定信仰。扶貧幹部、第一書記是我們中國獨有的制度設計,開展脫貧攻堅戰役是我們中國擺脫貧困的一大創造,充分彰顯出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成為了黨員幹部密切聯繫民眾的重要載體。

當前,脫貧攻堅戰已進行到緊要關頭,鄉村振興戰略正在有序實施,美好的生活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學習黃文秀精神為契機,凝神聚力交出一份脫貧攻堅的圓滿答卷,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