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隨筆:大智大愚,文如其人

編者按:作者剛拿到榮波新著《波濤之上》,就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親近感。他注意到,《波濤之上》散文集中收錄了他近年來寫的約七十篇文章,他細心的歸類後分了五個小輯,並起了名字。閔榮波是一個擅於從熟識的生活中提取思想光芒的寫作家,他還請眾文友專家批評指正!接下來一起欣賞吧!

榮波新著《波濤之上》我剛拿到手,就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親近感。為何呢?一是緣與他尊我為兄,私交甚好;二則是起先計畫好哥倆一起生出個書來,殊不知中途我出了點小問題,我的“書兒”孕育不足月要拖後生了,他的“書兒”卻如期產出。因同樣經歷體驗備孕受孕的艱辛和喜悅,我便視《波濤之上》為已生一樣了,興奮溫暖直滲透在心底里。讀它,如同和一個溫雅親和的親人在品茗聊天。而它,則以特有的淡然和徐慢,講述著一個德才雙佳的藝者眼裡的跌宕悲歡、風雨歲月、乃至人世百態……

在這潤物無聲的傾聽中,我會陷進人間煙火的深處,隨著它的情感波濤,一起蕩漾體味生活的甘苦本真,世界的紛擾繁複,和人性的善惡美醜。

《波濤之上》這個散文集子,我個人認為是榮波繼《墨象心語》詩集之後,最接近於作者心靈的文體。倘若榮波沒有足夠的心靈介入與生活真切面對,沒有把自己心靈打開的勇氣與力度,一篇散文注定會顯得遮遮掩掩,胸悶氣短,少了健康而自然的面色。閔榮波寫作或許沒有考慮得太多,他只是順著自己心靈與生命的河流,用筆一篇一篇,寫下了一些屬於他個人的文字,一些看似帶著私人印記與生活思考的精神微光。他這種順其自然的寫作姿態,與日常生活溝通靈魂的誠懇與低調,恰恰契合了散文寫作的低俯和寬大的精神。依我對榮波的了解和揣摩,我感覺他的寫作實則是,在一種自由流動的真誠觀視下,以“小”我而獲取對“大”人生、大社會,乃至對普遍人性的撫愛和積極的追求與探索。

本人注意到,《波濤之上》散文集中收錄了他近年來寫的約七十篇文章,他細心的歸類後分了五個小輯,並起了名字。集子中發表或未聞世的美文佳作似乎各占半數,其中有些美文我曾之前拜讀過,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渭水泱泱》、《文人相輕》、《結識高人》、《父親穿上了金利來》、《有這么一群人》、《滿院桐花香》、《一張寫字檯》等等,在作者悠遠動情的描敘中,我們深切感受到時光的溫暖與殘酷,同時那細緻而生動的景色和心情描摹又使讀者緊緊跟在作者身後,隨著他深情的注視而注視,隨著他坦誠的歡樂與慨嘆而唏噓。其實,在這些人物或事件身上,閔榮波傾注了自己生命流程中的熱愛和疼痛,寫下他們就是寫下歲月的留痕,珍藏走過的心路,呈現心中一汪真摯、溫柔的情懷。

榮波這種真誠的“小我”抒寫,我在讀集子中的文章才體會到的:《有愛自芬芳》、《生命的虔誠》、《享受孤獨》等篇。通過寫家人岳母、寫文友王耀征、寫自已,均透露著殷殷綿長的情感,充滿著淳樸濃厚的情趣,從中能夠充分感染榮波心中那份純真的愛,深沉的情,一股濃烈而又清醇的酒香之氣。親情和友情似乎是每個情感豐富的寫作者都會涉及的題材,但在閔榮波這裡,我更覺得是他的生命之根,是他無法拔去、必須面對的靈魂源泉,唯有用樸實的文字記錄下他人生漫溢的情和愛,才能對得起真誠的親人,真誠的自己、真誠的文友。

閔榮波是一個擅於從熟識的生活中提取思想光芒的寫作家,這應該得益於他與生俱來良好而一貫的敏銳力、思考力。當然了,我也曾多次和他交談過,說研習書法追求的一種大上意境,其過程和心路歷程,都是一種文學藝術的升華,文能補書法提高之短,書法則能影響幫助他文學創作之寬。我給他歸結了一個我的拙見,書法與文學,統稱為藝術創作,實則是相通的,二者若能並駕齊驅,就會有互補作用。且看《波濤之上》散文集中,有許多篇文就是作者從日常的事件中,以書法白描的線條,勾勒出搖曳多姿的人生與社會意味來。如《苦樂農家》一文,寫了他率領單位的幹部在陽春三月去扶貧的姜河村。送核桃樹苗的工作要說很平常,可我們作者榮波卻能從細節入手,他描寫了那個“大嫂(其實長我一歲)很是細心,提來水壺,拿著茶杯香菸,看我們累的,讓我們喝茶抽菸休息。”從了解大嫂的生活現狀中獲悉她非常的不易,榮波便有了“我們大多都出身農村,所以對土地對農人有種特殊的感情。”“而今離開土地多年,忽然又歸於田園,就像丟失的孩子重新回到了母親的懷抱,感到無比的親切和溫曖……”這樣之感受。當所見所聞,由感受變成一種思想,繼爾又升華之後,他說“聽著大嫂的敘述,我們心裡隱隱做痛。回想我們的生活,有房有車、工作穩定、衣食無憂。對我們而言,我們就像生活在天堂一樣幸福。但我們還是貪得無厭,難於放下,憂心忡忡,往往不知滿足……” 文章最後,他很動情,他說:“我知道我們微不足道的幫扶改變不了什麼,我們栽的核桃樹也不能讓他們大富大貴。但我想,當一片片綠葉,一枚枚果實綴滿枝頭的時候,那承載著愛和擔當的農人一定滿心歡喜,他們知道,更美的生活在向他招手!”看看,這就是榮波筆下真情實感的描寫。而這樣一個感人的場面敘述,足以讓讀者也跟著流下眼淚,感嘆人間有真愛,感謝黨中央攻堅扶貧決策之英明。

《波濤之上》作為一個散文集,整體風格算是清淡平朴的,仿佛是尋常人家檐下的一隻紫燕,目睹和暫存著人間最為樸素的生活點滴,飽含人生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以及在這些柴米油鹽平淡生活中釀製出的純真思想,和榮波其人平易近人,低調工作的性情很一致。閔榮波分明是將生活當作低處的文學,將文學當做高處的生活,睿智而從容地安排好兩者的關係:不高騖虛蹈,也不平俗庸碌,很好地實踐著現實與精神的雙贏,在風雲變幻的時光里,守住內心的寧靜,讓生命露出不凡的光澤,讓心靈擁有寬厚的慰藉。

散文集《波濤之上》,我認為給我們最大的啟迪,便在於此。

做為榮波兄長,也自認為還算了解榮波其人和作品的, 以上囉嗦之語,便是我的粗淺認識。僅僅是一家之言,說評的錯與對、系統與片面,還請眾文友專家批評指正!

本文作者: 秦川牛(公眾號:三賢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