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作文600字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當它甦醒的那一刻,世界就會因此而改變。分享了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的作文給你們!

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1

從一粒小小的種子變成了參天大樹,正如我們的夢想,它就像一粒種子。正在我們的心中萌發,一點一點的長大,就像夢想一點一點的實現。

小時候,我們都會在心裡埋下一粒種子,只是沒有發覺而已,慢慢長大,確立了心中的理想,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需要步步穩紮,就像大樹一樣,只有根基牢固,才能面對風雨時無所畏懼,變成參天大樹,就像花兒一樣,必須有陽光雨露,做後備能源,才能盡情的綻放自己的光彩,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種子指的不一定是種子,還有夢想,凡是一切可以長大的事物都可以比喻成種子,因為世間萬物的一切都是從一粒種子開始的,比如我們人類就是一粒卵細胞開始,經過時間的推累,開始慢慢變大直到呱呱落地。

種子是一切事物的開端,“小時偷針,大了偷金”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但如果是真正的種子,那最多是種不出東西,可如果是人心,那么味道就變了,種子是一切事物的開端,當然也是邪惡的開端,人的心不是種子,但也是種子,通常小時候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到長大基本也會是一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因為它的種子是善念,但如果你偷東西,以前只是小偷小摸,但到後來的盜竊和走進監獄只是一念之間,像一粒種子突然失去了氧氣一樣。

種下一粒種子,結出的果實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其實剛種下的種子也差不多,但接觸的社會環境不同,過程不同,結出的果實也就不同

種下同一種果實的種子,結出的果實不同,說明除了種子重要,同樣重要的是過程,所以人生都是一樣的,雖然有天才和平庸之分,但如果不努力,結果是一樣的,人生注重的不光是開始還有過程。

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2

我的國小同學、國中同學都知道,我愛書法,並且迷得如痴如醉,迷得廢寢忘食。有朋友問我,你為什麼這樣迷書法,怎么愛上書法的?說實話,這個問題我從來沒想過,我自己也覺得好奇。

在國小1-2年級,我對書法應該沒有什麼概念,因為做作業時字寫得歪歪扭扭,還被老師當眾批評過。後來怎么突然來個大轉變,以至於愛上書法了呢?我想,這或許和我哥哥有關。

那時,我哥正在讀高中,那個學校的所在地就是書聖王羲之晚年隱居之地,也臨近我外婆家。外婆所在村子叫做“靈鵝”,那裡也流傳王羲之以書法作品與村民換鵝、王羲之看鵝划水而悟書道的故事,而我哥與他的同學(也有來自靈鵝村的),當時都有練字的習慣。記得哥哥在房間裡,掛起了自己和同學們的書法作品,毛筆書法、鋼筆書法都有,古今名家的法帖也不少。“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小園香徑獨徘徊”“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我從哥哥房間的牆上看來的,當時不知其意,看多了也就記熟了。

不過印象最深的,其實是哥哥與同學在家裡探討書法的情景,比如他們會聊:1.流傳至今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是否王羲之的真跡;2.《蘭亭集序》與顏真卿《祭侄文稿》、蘇東坡《黃州寒食帖》並稱為“三大行書”,就個人興趣你最愛哪一家……話題具體怎么展開的,我已不復記憶。但他們聊天的內容,卻給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從此,我再看那矯若驚龍的一筆一畫,腦海中竟多了很多墨色生香的故事,這比今天小朋友迷的喜羊羊可是有趣多了。

因為這獨到的“筆下生花”的樂趣,我對書法的喜愛也便日甚一日。家裡人也支持,父親給我訂過一年的書法雜誌,哥哥姐姐都給我買過字帖,姐姐還曾把我的習作拿給她的老師看。後來,出於種種原因,我沒有再練書法了,但我一直保持著讀帖、抄寫詩文名句的習慣。近現代學人俞曲園、章太炎、馬一浮、胡適的墨跡,我不僅會找來看,還會為了解他們的生平,去找著作來讀。

回想起來,練字若是家長強迫,或者是老師布置的任務,我可能會有逆反心理,甚至厭倦。好在我接觸書法時,遇到的就是哥哥與同好的談笑風生。書法藝術經由這幾位愛好者傳遞出來的快樂,於是我就像埋下一個種子,在心裡紮下深深的印象:書法是極有趣的東西。有了這顆種子,家人後來的鼓勵,才會像春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愛好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因為我的字寫得還不錯,也總有學生家長問我:“我家孩子的字像蟹爬一樣,怎樣才能寫好字呢?”大道理我說不上來,我只好講,“與其指責字醜讓他痛苦,不如創造一種環境,讓他真心感受到書法的快樂。這才會埋下一顆會發芽的種子,好字則是水到渠成的果實……”

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3

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片段預告園。有的人的花園繁花似錦,有的人的花園雜草叢生。一位去過許多人的花園的詩人說:“滿園的鮮花,其實只源於一粒小小的種子,它的名字叫做詩意。”

西諺有云:“湖泊是大地的眼睛。”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讀懂那些眼睛,梭羅卻做到了。他隻身一人來到荒涼的瓦爾登湖,開始了一場人與自然的偉大對話。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梭羅會選擇遠離都市的喧囂?為什麼他的生命與自然如此親近?答案就像那位詩人所說:梭羅為自己的心靈花園種下了一粒叫做詩意的種子,並用瓦爾登湖清澈、純潔的湖水去澆灌它,靜靜地守候詩意的種子在自己生命的某個角落萌芽、花開,終而枝繁葉茂。於是在時光的流動中,梭羅感悟到了生命的流動,他的生活升華成了一首人與自然共鳴之中產生的詩,而他自己也成了人類精神的良師益友。而這一切就是因為梭羅為自己的人生種下了一粒叫做詩意的種子,他便收穫了一個智慧的人生。

目光回到喧器的都市,生活在鋼筋水泥築成的房屋中的我們與瓦爾登湖有著一段太遠的距離。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以一段守望的距離看瓦爾登湖。我們同樣可以變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只要我們肯為人生種下一粒叫做詩意的種子。

溫家寶總理曾寫過一首名為《仰望星空》的詩,表達出一種浪漫的情懷。實際上就是在告訴人們要為自己的一生種下一顆叫做詩意的種子。然而現實的中國卻有一種為物質窮忙的風氣,很多人不會去在意身邊的花草,無法領略月光中的情思,更談不上種下詩意的種子。窮忙族的產生正是詩意在人的心靈花園中缺失的結果,沒有詩意的人們只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試想這樣的心靈花園,可以是雜草叢生亦或是碩果纍纍,但終究找不到一朵叫做詩意的小花。

所以,朋友。當你疲於奔命時別忘了想想陶潛是怎樣縱情田園山水中,感嘆擺脫身為形役的生活;當你陶醉於燈紅酒綠時,別忘了蘇軾月下獨酌時的愜意。

朋友,在你匆匆走過人生路時,請不要忘記海德格爾的話:“人,充滿勞績,卻仍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請為你的人生種下詩意的種子,你將收穫一個智慧而有價值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