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22日,我軍卓越的軍事指揮員許世友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終年80歲。
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於今河南省新縣泗水店區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少年時,他因家貧給武術師傅當雜役,後到少林寺學習武術。1926年8月,他在武漢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任連長時,接受革命思想,於當年9月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投身革命。1927年8月,在革命處於低潮時,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於當月返回家鄉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1月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開始了在人民軍隊的漫長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許世友歷任班長、排長、營長、團長、副軍長兼師長、軍長、紅四方面軍騎兵司令,在徐向前同志領導下,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川陝蘇區的反“圍剿”和長征。他曾七次參加敢死隊,兩次擔任敢死隊隊長,四次負傷。1934年在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時,他指揮三個團保衛四川省萬源城,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氣概,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垮了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敵人,堅守3個月之久,為保衛川陝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抗日戰爭開始不久,許世友隨朱德總司令出師太行山,投身於偉大的抗日鬥爭。1938年10月,他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副旅長。1939年2月上旬,他和旅長陳賡在威縣以南香城固地區,以預伏的方式,誘殲日軍一個加強步兵中隊,斃敵大隊長以下200餘人,生俘8人,給日寇以沉重打擊。1940年9月,他調任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1941年春,他指揮膠東地區八路軍和地方武裝,橫掃敵偽,開闢了膠東地區抗日鬥爭的新局面。1942年2月,他任山東縱隊參謀長。同年10月起,任膠東軍區司令員,領導膠東軍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東線兵團(後稱山東兵團)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黨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委員。1948年9月,他和譚震林、王建安一道,按照中央軍委和華東野戰軍指揮部的部署,指揮部隊經8晝夜激戰,攻克山東省會濟南城,殲滅國民黨軍10萬餘人,基本上解放了山東省,使華東、華北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世友於1953年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他參與了當年夏季反攻戰役。歸國後,許世友歷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黨委第三書記,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黨委第二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處書記,中共江蘇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廣州軍區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常務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4年1月,他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期間,指揮西沙自衛反擊戰,嚴懲了入侵的南越軍隊。
許世友是黨的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八屆十二中全會遞補為中央委員。在黨的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他還擔任過國防委員會委員和第一、第四、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2年9月,在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許世友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副主任。退居二線後,他仍經常深入農村、工礦、學校調查研究,關心生產發展和民眾疾苦,向地方黨政機關提出過許多建設性的意見。他還深入部隊視察,關心部隊現代化建設,教育部隊要繼承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