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級名人故事大全

(一) 海倫凱勒的故事

1882年,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

七歲那一年,家裡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么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畫和治療計畫而奔波。

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二)杜茲納拜師

法國名畫家紀雷有一天參加一個宴會,宴會上有個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請求他收為徒弟。紀雷朝那人看了一眼,發現他是個缺了兩隻手臂的殘廢人,就婉轉拒絕他,並說:“我想你畫畫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個人並不在意,立刻說:“不,我雖然沒有手,但是還有兩隻腳。”說著,便請主人拿來紙和筆,坐在地上,就用腳趾頭夾著筆畫了起來。他雖然是用腳畫畫,但是畫得很好,足見是下過一番苦功的。在場的客人,包括紀雷在內,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紀雷很高興,馬上便收他為徒弟。這個矮個子自從拜紀雷為師之後,更加用心學習,沒幾年的工夫便名揚天下。他就是有名的無臂畫家杜茲納。

(三)勤奮學習的魯迅

魯迅12歲在紹興城“三味書屋”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幹家務勞動。

有一天,魯迅在家裡幫助媽媽多做了一點事,結果上學遲到了,嚴厲的老師狠狠地責備了魯迅一頓。魯迅挨訓以後,並不因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師。他反而誠懇地接受了批評,決心做好精確的時間安排,再也不會因為做家務而遲到了。於是他用小刀在書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個“早”字,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時間,發憤讀書 。

(四)雷鋒的故事

1961年5月的一天清晨,雷鋒冒著大雨去瀋陽辦事。去車站的路上,他見到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孩子,手裡還牽著一個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車站走著。雷鋒見到這種情形,急忙跑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婦女身上,又背起地上走的小女孩,陪同她們母女一同到了車站。上車後,雷鋒見那女孩冷得直打顫,於是又把自己身上穿著的絨衣脫下來,穿在小女孩的身上,還把帶的饅頭給兩個孩子吃。火車到了瀋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婦女非常感動,眼裡閃著淚花,緊緊握住雷鋒的手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

雷鋒就是這樣永不停息地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做好事。

(五)勤奮成才

華羅庚家境貧寒,國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他已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輟學之後,更懂得用功讀書。可憐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從老師那兒借來摘抄的50頁的微積分。

為了抽出時間學習,他經常早起。隔壁鄰居早起磨豆腐的時候,華羅庚已經點著油燈在看書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涼,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裡學習。嚴冬,他常常把硯台放在腳爐上,一邊磨墨一邊用毛筆蘸著墨汁做習題。每逢年節,華羅庚也不去親戚家裡串門,埋頭在家裡讀書。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 “羅呆子”。 他的志氣與行徑,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難愈多,克服困難的決心也愈堅。沒有時間,他養成了早起、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善於心算的習慣。沒有書,也養成了他勤於動手、勤於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六)吃“墨水”的陳毅

有一次,陳毅到一個親戚家過端午節,進門後,看見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沒找到的書,於是,他忘了走幾十里路的疲勞,立即躲到一個空房裡專心致志地讀起來。

他邊看邊用筆摘錄重要章節,到了吃飯的時候,親戚幾次來請他,他都捨不得把書放下。親戚見他這樣用功就不忍再打擾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給他端去。陳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書本和摘錄上,粽子本來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書桌上的墨硯里蘸著墨汁往嘴裡送,一連吃了兩個粽子,竟然沒有品出異味來。過了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來麵條,見他滿嘴是墨,便召來家人看,大家見了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陳毅起初還不知眾人在笑什麼,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見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知道自己誤吃了墨汁,他幽默地對大家說:“吃了墨沒關係,我正覺得我肚子裡的墨水太少呢!”

(七)張海迪的勵志故事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視窗》、《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xx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