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作至尊珠寶品牌名人故事

1979年,當林世榮、陳吟輝夫婦在內地開設恆豐金業(0870。HK)第一間以珠寶首飾來料加工為主業的工廠時,中國的珠寶首飾市場僅僅處於最初的萌芽階段。

誠信贏得口碑

雖然三中全會給商界人士帶來了巨大的鼓舞,但珠寶市場的啟動明顯還需要一段漫長的,20xx年珠寶產品上千億元的額在當時是難以想像的。在這種情況下,開設珠寶首飾工廠,不僅需要膽識,更需要眼光。但是,林氏夫婦對於未來非常有信心。身為恆豐金業科技集團董事會主席的林世榮當時說過一句令妻子印象深刻的話:“全國如果每人買我們一個金戒指,我們就發達了!”或許正是這種樸素的判斷給了他們足夠的信心。

雖然志存高遠,1980年代的恆豐仍只能從製造商的角色做起。在快速度過初始階段後,恆豐在製造界已頗有名聲,很多業者至今都對恆豐當年的口碑記憶猶新。誠信可靠,質量上乘,技藝精湛,造就了當時恆豐響噹噹的招牌。

但是,恆豐仍然需要依靠國外品牌委託商提供的設計式樣進行加工,珠寶首飾這個行業的高端競爭仍然與恆豐有著很遠的距離。恆豐的品牌僅僅限於製造、批發領域,還遠未達到消費市場層面,而製造商間殘酷的競爭使恆豐必須精確控制成本、質量的平衡關係。

後來,很多參與競爭的製造商評價這是在“走鋼絲”,其難度可見一斑。談及這個階段的經歷,陳吟輝非常認真地說了兩個字:“誠信。”她,這是恆豐能夠堅持走過最艱難的關鍵原因,也是恆豐一路走來最彌足珍貴的:“我們這一行比不得其他行業,誠信對於我們和合作夥伴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行軍布陣,稍有差池就滿盤皆輸。行業的口碑就是啊!”

“金至尊”出位亮相

口碑讓恆豐順利挖到了第一桶金,同時也獲得了上市的資格。1999年,恆豐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上市。資金充裕、產銷渠道成熟的恆豐,這時面臨著新的選擇:是安於製造商身份,繼續做加工的主業,還是冒險向下遊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