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奮鬥故事

那些關於奮鬥勵志的名人故事總能激勵著無數的年輕人,那么名人勵志奮鬥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勵志奮鬥故事篇1:所有絕境都必藏生路

他誕生在美國新罕布夏州的桑頓喬森林地區的一塊貧瘠的土地上。

他的出生,似乎就意味著要嘗遍世間的悲苦與辛酸。

3歲喪母,7歲喪父,童年的笑聲還不曾透出他的咽喉,他便成了舉目無親、孤苦伶仃的孩子。

命運將所有的不幸都壓在他柔弱的肩膀上。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做出比山區里一般的孩子更為,艱苦的掙扎。他先是寄人籬下,為了生活,儘管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可還是吃不飽飯。沒有人願意和他在一起,他亦不曾擁有朋友。他每天過的生活就是在不停勞動的同時,忍受主人和孩子的嘲弄以及虐待。

為了脫離困苦的生活,為了讓自己的身體不再經受摧殘,他先後跟從了5個主人,但遺憾的是,情況絲毫沒有好轉。

在他14歲的深夜,他決定要有所突破,要徹底掙脫這種奴隸式的生活。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日清晨,他倉皇出逃。顛沛許久之後,他終於在一家鋸木廠找到了工作。無意問,他在工作中得到了一本名為《自己拯救自己》的勵志圖書,他想,自己也是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他忽然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於是抓住了一叨可以讀書的機會刻苦鑽研。

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的求學經歷是個窘迫不堪的馬拉松。他一面工作,一面靠微薄的收入來斷斷續續地上學。從14歲念到23歲,他終於踏入了大學校門。

他知道這一切多么來之不易。因此,他不肯錯過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甚至,為了逼迫自己努力讀書,他還給自己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學習計畫。9年後,當同齡人正為前程忙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他已經順利拿下了波士頓大學學位、奧拉托利會學士學位、波士頓大學碩士學位、哈佛醫學院博士學位,以及波士頓大學的法學學士學位。

同時攻讀多個學位並未影響他的收入。畢業前夕,他已經積攢了2萬美元,以備創業。17年後,40歲的他成了一位旅店業里舉足輕重的大亨。

就在事業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時候,天災人禍接踵而來。連年乾旱致使經濟蕭條,日漸衰落,更要命的是那些對他來說是重要至極的旅店,均在一場場不知名的大火中被夷為平地。傾注了其一生心血的5000多頁的手稿,也在大火中消失殆盡。

他沒有就此屈服,儘管負債累累。他帶著永不變更的夢想來到了波士頓,開始了成功學方面的創作。比起以前,他此時更有資格投身這個神聖的事業。悲苦的童年,幾十年的奮鬥生涯,傳奇的人生經歷讓他曾站在人生的最高處,又被拋入低谷。因此,命運的磨難,讓他對財富擁有著異於常人的領悟力。

1894年,在他心靈深處沉寂了30年的夢想終於實現。其處女作《偉大的勵志書》獲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一年之內就再版11次。截至1905年,僅在日本一國的銷量就突破了100萬冊。

3年後,他創辦了《成功》雜誌,同樣獲得巨大成功。雜誌單冊發行量超過30萬冊,擁有員工200名。但命運喜歡對他加以捉弄,1911年,《成功》雜誌因先產生內部分裂,後得罪權貴而被告上法庭,無奈停刊。他又一次被命運從巔峰拋至谷底,債務纏身。

他仍不曾放棄,於7年之後再次創辦了《新成功》雜誌。此刻的他,已是77歲高齡。直到6年後他謝世,這本雜誌還影響著。

千萬萬的忠實讀者。

這就是奧里森·馬登——全世界公認的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和歷史上最大的成功勵志導師,成功學之父。

如果有人要探尋奧里森·馬登的成功秘訣,那么,我想答案一定是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所有絕境的懸崖邊,都必然會暗藏著一條通往光明的生路。

名人勵志奮鬥故事篇2:感謝上天讓我失明

1歲那年,一場疾病讓她成了盲人。父母抱著襁褓中的她淚流滿面,絕望地哀嘆:“可憐的孩子,她這一生可怎么過呀!”雙目失明的人,內心總是特別敏感,當她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與常人不一樣後,開始大哭大鬧。哭鬧聲令父母心碎。

親人們以百般的寵愛來彌補對她的虧欠。她任性、孤僻、鬱鬱寡歡,對家人的依賴與日俱增。

6歲的一天,外婆拉著她到外面玩,因為很小的事情,她變得極不開心,又撒起潑來,無理取鬧。

年邁的外婆嘆氣說:“孩子,你總是這樣,將來會害人的。”

“什麼叫會害人?”

“就是拖累人,成為別人的累贅!”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也激起了她強烈的逆反心理,

“我才不會害人。我眼睛看不見,但我有雙手,有大腦,有耳朵,決不會成為別人的累贅,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她氣憤地回答。

正是外婆的無心之語,改變了她的人生態度,她開始尋找自己人生的價值。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發現自己的短跑竟然不輸給正常女孩,於是萌發了第一個夢想:跑進國際賽場。14歲那年,她進入盲校讀書,也開始了正規的體育訓練。教練對她的要求非常嚴格,每天都要她在規定的時間內繞著運動場跑8圈,如果哪一爵逾時則從頭再跑。9月的天氣,溽濕悶熱,當她跑完第3圈後,整個人晃晃悠悠的,感覺要虛脫了。此時,她的耳畔突然響起外婆的那句話:“你將來會害人的。”

“我不能害人,我要成功,我必須付出比別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一個強烈的信念支撐著她頑強地跑下去,她咬緊牙關,繼續邁動步伐。熬過最艱難的歲月後,她也煉成了鋼,一路跑進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亞運賽場上,她威風八面,銳不可當,連連摘金奪銀。當國歌響起時,站在獎台上的她聆聽觀眾如潮的掌聲,心裡暗暗自語:我不比任何人差。

然而,冠軍的光環畢竟是短暫的。在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後,她開始繼續尋找安身立命之本。出於對外語的興趣,她決定學習英語,將來做一名翻譯。她興致勃勃地報名參加外語培訓班,但人家知道她是盲人後,全都婉拒了。她的心再次被刺痛,“難道盲人就學不好外語?難道我真的注定要成為別人的負擔?”她不服氣,既然沒人願意教她,那就自學:既然看不到,那就聽。憑藉驚人的毅力,她每天堅持收聽英語廣播,日積月累,口語和聽力水平大幅提升。20xx年,她再次報考著名的南京外國語學校,校方要求她先跟班試聽。

3個月過後,她出色的表現征服了學校,終於成了該校建校以來第一個盲人學生。有了好的平台,她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在同學們上網、泡吧的時候,她仍孜孜不倦地學習,先後刻苦攻讀了英語、西班牙語、瑞典語3門外語。她不俗的經歷加上優異的成績打動了數所中外名校,20xx年6月,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幾乎同時向她發來了錄取通知書。

她叫吳晶,江蘇泰興的一個普通女孩,目前正就讀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並幸運地當選為瑞典盲人協會董事。面對記者的採訪,吳晶說出了一句令人震驚的話:“感謝上天讓我成為盲人,催我奮進,讓我能夠心無旁騖、堅韌不拔地做事情,頑強地‘做自己’。”

因為殘疾,吳晶失去了許多正常女孩能享有的“樂趣”:她不能到舞廳蹦迪到深夜,她不能背著父母和網友偷偷約會,她不能為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支可心的口紅逛到商店關門打烊……但正是這種不幸,卻讓她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更加堅強和奮進,反而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功。清楚地認識自己,不向命運低頭,勇於在困境中磨礪自己,每個普通的人都有可能破繭成蝶!

名人勵志奮鬥故事篇3:“積累”成功的人

他生在英國長在美國,父母都是教師,整個童年和少年時期他都在家長的嚴格管教中度過。高中畢業後,他成績優異,順利進入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學習。思想保守的父母,對他期待甚高。一直希望他日後可以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師或政府官員。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大學時期,對表演突然產生濃厚興趣的他。卻從此樹立了一生的志向——當一名偉大的演員。

1995年,大學畢業那年,他所在班級的同班同學1/3去了醫學院。還有1/3去了法學院或華爾街等精英會聚的地方。當同學們詢問他的去向時,他卻神秘地告訴他們。他要到好萊塢做一名演員。他的回答把在保守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朋友們嚇壞了,大家都以為他瘋了。後來,當他把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告訴父母時,父親和母親都對他這個冒失的決定,表示極力的反對——一個堂堂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的高才生,怎么可以到好萊塢跑龍套呢?

不管別人怎么反對。他最終還是堅守自己的夢想,從紐約來到了洛杉磯,投進好萊塢的懷抱中,開始了自己的夢想之旅。

在好萊塢。他租了一間僅夠一個人住的小房子。最初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到電影公司做幕後工作。第一年,他整天都忙著複印、整理材料和調整燈光,穿梭於各個辦公室之間,甚至有時還會幫老闆餵魚、上街買餐,或者給來工作的演員遛狗。那段時間。他窮困潦倒,生活在饑寒交迫之中,最困難的時候連廉價的房租都交不起,要靠父母接濟度日。每個周末,他都不得不呆在辦公室里——他租住的那間小屋子連一台空調都沒有。他在會議室里搭起了帳篷。靠洗劫公司的食品櫃填飽肚子。

這樣的日子,讓他極為厭煩和失望。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混下去了,就驚慌失措地跑進老闆的辦公室。大聲對老闆說:你知道嗎?我想做一個演員!

老闆吃驚地看著他,有些不解,以為他嫌工作的待遇低,就趕忙對他說,我剛接受一個廣播公司卡通片導演的工作,我希望你做我的助手,年薪4萬。

老闆的話讓他極為失望,那天,他決然離去了。

此後,他開始真正為最初的夢想奮鬥,開始尋找各種機會兜售自己,參加各種各樣的演員面試。為了實現自己的演員夢,他一邊做義工,穿梭於好萊塢幾乎所有的工作間,繼續做幕後工作,一邊參加表演班刻苦學習表演。

這期間,他雖然屢屢被拒。但也得到了在《吸血鬼獵人巴菲》、《急診室》、《恐龍帝國》等劇集中客座表演的機會。再後來,他出演了電影《人性的污點》,擔綱一個重要角色,和影帝聯袂表演,並在劇中有不俗的表現,但他的藝術之路仍然沒有多大起色。

20xx年之前的兩年間,他幾乎找不到任何工作。生活和事業都跌到了低谷。這時,他感到自己的藝術之路前途黯淡,心中不免浮起無奈的絕望。在苦苦的找尋後。在長久的等待後。他終於接到了一個不起眼的活兒。一個低成本小電影的導演找到了他。想讓他加入劇組。可令他失望的是,他在劇中飾演的是一個僅僅只有10分鐘出鏡時間的逃犯。他沒有拒絕,認真地投入其中。

一個月後,他又接到了一個劇組的邀請,讓他去試鏡,他馬不停蹄地趕過去。試鏡那天,因為他在好萊塢各個工作間混跡多年。在場的30多個總監幾乎都對他略有印象。那天的表演,他從容自然,試鏡出奇的順利,很快他就拿下了這個角色。大家都認為他就是劇中主角的不二人選。

這是一部反映正義與邪惡鬥爭的電視連續劇,在劇中,他飾演一個機智勇敢的建築工程師,為營救自己被誤判死刑的哥哥,在黑人與白人兩派之間遊走,有條不紊地實施著越獄計畫。

整個電視劇劇情懸念迭出,扣人心弦。電視劇在FOX播放後。一時觀者如山,好評如潮。機智、冷靜、重情重義的他,憑藉在劇中出神入化的表演,贏得了億萬觀眾的心,從而一夜成名。此後,美國各大媒體的封面紛紛登出他的照片。他還被主流媒體評為“最性感的男明星”,以及“銀屏上最熱的新面孔”。他成為FO網站1998年建站以來觀眾評分最高的一個演員。

這部電視劇,就是在北美紅極一時又在世界各國熱播的美國電視連續劇《越獄》。而他,就是飾演男主角麥可·斯科菲爾德的演員——溫特沃斯·米勒。

溫特沃斯·米勒終於迎來了自己表演生涯的一個轉機。20xx年12月13日。第63屆金球獎提名名單揭曉,《越獄》獲得了最佳劇情類電視劇獎提名,而溫特沃斯也因在劇中出色的表現獲得提名,和《迷失》、《24小時》等熱門劇集的男主角一起角逐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回顧溫特沃斯·米勒的過去10年,他做過兩個重要的人生決定:一是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以後。沒有選擇進入華爾街的精英世界,而是轉身投入了好萊塢的夢想之中;二是在好萊塢混跡10年未果的情況下,沒有選擇放棄。而是一直在堅持。雖然堅持得異常艱難。

為了夢想,10年間他換了12份工作,經歷了488次的面試,34歲時才終於換來了一個金球獎提名。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後來,當別人誇獎他具有超人的表演天賦時,溫特沃斯和別人這樣談及自己的成功:小時候每天出門去讀書前,父親都會對我說一個詞——“積累”。每一次考試、每一次測驗、每一次和老師的對話,這些都會對最後的成績產生影響,決定你能夠考上什麼大學。你能過怎樣的人生?所有小事加在一起就是一件大事。這就是你的人生。

名人勵志奮鬥故事篇4:成名只需5秒鐘

相機,你能天天都用么?”他賭氣地說:“當然。”

話是說了出去,可每天用相機拍什麼呢?最容易辦到的,就是拍自己了。於是他坐在家中的臥室里,給自己拍了一張面部特寫。當時喬納森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只是要兌現自己的諾言。可在拍了一個月之後,看著每天自己面部的一些細微變化,喬納森誕生了一個新的念頭:每天拍一張照片,長期堅持下來,不正可以記錄時光讓一個人所發生的變化嗎?

賦予了一件事以價值和意義,這讓喬納森幹勁十足。而他每天所做的事其實十分簡單:只需要手持相機,舉在胸前,連三腳架都不用,然後保持面無表情的狀態,按下快門。用他的話說:“整個拍攝過程只需5秒鐘,沒有太多規矩,只要頭像基本在中間,眼睛睜著,圖片不模糊就可以。”

從那以後,每天花5秒鐘的時間為自己拍照,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須臾不能忘記。有時與朋友一起外出參加派對,一想起還沒有完成“任務”,即使已到深夜,喬納森也會拒絕朋友們的挽留,堅決離開熱鬧的宴會,匆匆趕回家為自己拍一張當天的照片。時間長了後,他便對拍照有了一些強迫症的徵兆,哪天沒做這件事,就感覺渾身上下都不舒服。

不過也有令喬納森感覺煩惱的時候,因為有時他險些忘了給自己拍照,特別是在進行長途旅行而且時區發生改變時。他總是搞不清是不是還處在同一天當中,這可能讓他漏掉或拍重。

現在,喬納森已經有了近4000張作品,這數千張大頭像忠實地記錄了他12年來的相貌“演變”。開始是一張稚嫩的學生臉,留著叛逆的頭髮,戴著黑框眼鏡;後來框架眼鏡換成了隱形眼鏡:髮型從一頭亂髮到平頭,到披肩長發,再到小分頭;青春痘此。消彼長,皮膚越來越滄桑,人也越來越成熟。

20xx年6月,喬納森將自己12年中拍下的所有大頭照編輯在一起,並製作了一個能夠讓這數千張照片快速變換的“幻燈視頻”,上傳到了網站上。結果出人意料地引來了數百萬人次的點擊率,他也因此搖身變成了一名“網路紅人”。出名之後,喬納森發誓說自己會繼續自拍下去,直到死亡的那一天。不過他對自己也有了更高的期望:“我希望我能走喬治·克魯尼或肖恩·康納利的路線,越老越有魅力。”

名人勵志奮鬥故事篇5:去佛羅倫斯吧

托德·庫姆斯雖是紐約市中心國小的一名學生,按照父母從小對他的期望,他應把精力放在繪畫上,因為他出生於繪畫世家。但他好像對父母的安排不是太感興趣,常常背著父母去做一些投資方面的工作。

在學校里,他偷偷地做投資貸款,這在學生中尚屬首次。他暗中操作著一家小型的投資公司,專業地收取學生們的貸款費用,這一度讓校長十分無奈。為此,庫姆斯甚至幾度被父母領回家。每當此時,他都會痛下決心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說自己唯一的長處是繪畫。

在繪畫方面,他的確有天分,但他前行的道路並非坦途。他的畫作雖然在校園裡引人注目,可就是無法吸引大師們的注意力,幾次大獎都與他擦肩而過。

25歲那年,庫姆斯在全美的一次繪畫大賽中又一次敗北。他一怒之下燒毀了自己的全部畫作,並且發誓不再手握畫筆。他喝了許多的酒,直至醉困於柏油馬路上。

醒來時,他發現自己的身邊有一個老頭,面目和善。老頭笑著說道:“你這小鬼,我早就注意你了,你在校園裡的惡作劇我全知道。我是一家貸款公司的負責人,我正在尋找一位投資方面的天才。”

“可我只是一個畫畫的人,不是什麼投資方面的天才。”

“給你講個故事吧,古時候,許多人慕名前往羅馬,因為那兒是高手雲集的地方。但去羅馬的路太擠了,一個小伙子苦苦尋找了多年時間,仍然沒有成功。一日,他路過一個十字路口,問一位老者,這條路是通往羅馬的嗎?老者說,不,是通往佛羅倫斯,你去嗎?”

年輕人說,我要去羅馬,不去佛羅倫斯。

老者卻意外地說道,沒有道路通羅馬,只有一條路去佛羅倫斯。

年輕人後來想了想說,好吧,我去佛羅倫斯。他到了佛羅倫斯後,意外地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親人,後來在那兒安居,成家立業,安度晚年。

庫姆斯恍然大悟:“是呀,如果沒有道路到達羅馬,去佛羅倫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庫姆斯於是毅然放棄了經營十多年的繪畫作業,開始經營股票與投資。他摸爬滾打了十多年時間,終於成了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負責人。

20xx年底,庫姆斯意外地成就了一番輝煌。股神巴菲特選中他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庫姆斯聲名鵲起,一下子變成了金鳳凰。

巴菲特選取他的理由是:他是個投資方面的天才,就像自己年輕時候一樣。

名人勵志奮鬥故事篇6:一瓶慕尼黑的啤酒

冰櫃里一直擱放著一瓶啤酒,是慕尼黑原產的,只有一瓶而已。大衛臨走前說這瓶啤酒如果冰鎮,味道就更好了。於是,酒就一直在冰櫃里躺著,誰都想嘗一嘗,但誰都合不得把它打開。或許是因為酒只有一瓶而已,或許是因為它背後有一個值得回味的故事,再或許這瓶酒里裝的已經不僅僅是酒了……

在大衛作為交流學生從德國慕尼黑來我家之前,我所能知道的慕尼黑或許只局限於足球和啤酒方面。當然,對於我父母來說,他們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那裡聞名世界的啤酒上。

大衛是個如假包換的慕尼黑人,高大帥氣。他的雙眼深陷於眼窩之中,像是怕誰竊取藍中透綠如寶石般清澈的眼珠。和他盆地一般的眼睛比起來,他高高的鼻樑就像是阿爾卑斯山脈一樣挺拔在歐洲平原之上。微卷的淺褐色的頭髮,是惟一一片森林,雜而不亂地覆蓋在他的腦袋上。在見到英俊的德國少年大衛之後,我深感自卑的同時也默默祈禱這帥氣的外表並不是一件虛偽的外衣。

第一次吃飯,初來乍到的大衛顯然有些拘束,再加上他還不能把筷子用得十分熟練,這就更讓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而語言上的障礙火上澆油般地使整個餐廳籠罩在壓抑的氛圍中。好在父親對慕尼黑的啤酒略知一二,才讓這死一般的沉默不至於長久持續。父親用他得心應手的方言比劃著名向大衛誇起了慕尼黑的啤酒,而我也手忙腳亂地在一旁當起了蹩腳的翻譯。大衛看到父親談起他們家鄉的啤酒時那眉飛色舞如痴如醉的樣子,終於一改先前的緊張與拘束,放下了那雙怎么用怎么不舒服的筷子,向我們侃侃而談起來。於是,中德文化的碰撞就從啤酒開始了。

談得起勁時,大衛的興致也高漲起來,他忍不住拿出了本想過幾天再送的禮物。可是,就當他得意地將一件件代表慕尼黑文化的禮物展示給我們看時,他突然發現這些東西雖然能代表家鄉文化,但與剛才的話題有些不符。他以為,他沒有帶來慕尼黑的啤酒一定讓我們大失所望了。於是他連連致歉,那樣子就像是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說實話,這根本就沒什麼。父親對慕尼黑啤酒的那份言詞,無非是想找一個話題而已。而對我來說,我只希望這一晚能順利地度過,然後憧憬明天沒什麼因語言障礙而帶來的麻煩事。可誰知道,父親對慕尼黑啤酒表面上的渴求在大衛這個善良的孩子心中留下了怎樣的遺憾和內疚啊。  記得有一天,我帶大衛去逛超市。我拍著胸脯大方地對大衛說:“超市是你家,東西隨便拿。”然後在空中把幾張人民幣甩出了清脆的聲響。而大衛總是不好意思地說他只是逛逛,並不想買什麼東西,這就不免有些掃興了。我是主人,我帶著遠道而來的友人,拿著人民幣在超市走了一圈卻什麼也沒買,這豈不是很沒面子。就在這時,大衛突然停了下來,指著貨架上的啤酒衝著我說話。我心裡暗暗一笑,大衛啊大衛,你想喝啤酒就直說嘛,用得著這么拐彎抹角嗎?可是再仔細一聽他的話,我愣住了。他說:“你下次來慕尼黑千萬要記得給你父親買啤酒。我也會幫你記著,到時候提醒你。”我又想到父親不經意的一個話題,給大衛帶來了如此深的遺憾和憂慮,心情也一下子變得很糟糕,這樣的情緒似乎只有在我考試考得一團糟的時候才會有。然而大衛的遺憾和憂慮同樣讓我感到內疚與遺憾,因為他不可能在這個小地方找到一瓶慕尼黑的啤酒來彌補這個所謂的過失了。  然而,就在大衛臨走的那一天,他突然從他的房間裡走了出來,走進了父親的書房,我聽到父親突然驚訝地叫出聲來,然後連聲用他糟糕的英文發音說著“謝謝。”我和母親聞聲趕到書房,那一刻,我和母親的眼睛都濕潤了。大衛拿著一瓶包裝很不一樣的啤酒,將它神聖地遞給父親,像是在完成一次非同尋常的傳遞。是的,他傳遞的是愛,是善良,是真誠。他傻傻地站在那裡,面對著三個微笑著流淚的主人,他憨憨地笑著,一隻手擺弄著牛仔褲上的紐扣,另一隻手在後腦勺上使勁地撓著……

後來我才知道,那瓶啤酒是他在臨走前的第二天向他的老師討的,不過很遺憾,那時候啤酒只剩下一瓶了。

大衛走了,帶上了許許多多英文的、中文的祝福。我想他在這次中國之行中不會孤單。送行的時候,我一直挺愉快的,我善意地調侃了那些哭了的同學,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在那瓶慕尼黑的啤酒的故事裡,我看到了我,或者說是我們潛在的一種虛榮,而真正地為大衛這個德國同齡人身上的善良、嚴謹、真誠、淳樸與用心所折服。在他的身上,我體會到的是一顆純潔的心,我學到了待人處世的真諦。

大衛要上車了,我和他最後一次擁抱在一起。還記得第一次擁抱後,我們以中國人傳統的抱拳問好的方式逗笑了會場上的所有人,而這一次將不得不用全世界通用的揮手姿勢來結束這次美好的相遇。大衛在我耳邊輕輕地說:“不要傷心,明年你就會來德國的。還有,要記著,那瓶啤酒如果冰鎮,味道會更好的!”我再也無法掩飾自己心中的傷感,我又一次被這個日耳曼人感動得淚流滿面。再見,大衛!下次來慕尼黑,我會記著給我父親帶啤酒的,當然不止給我父親,還給更多的家人與朋友……

冰櫃里仍舊擱放著那惟一的一瓶慕尼黑啤酒。不過,一瓶就夠了,這酒背後的一切足夠我咀嚼半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