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拜年的習俗

除夕一過,就是正月初一。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正月初一時,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見親戚、朋友、尊長,朋友們也互致新年快樂,以吉祥之語互賀祝新春。有的提點小禮物,以示新年不要空手進別人家門;土家兒女還要進門放一掛鞭炮,以示新年紅火吉祥。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出門拜年抱拳的禮節是平輩之間一種形式。

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的“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如果左右手弄反了,那可是哀拳,報喪,求饒才用的。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初一拜父母;初二、初三拜丈母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