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作文化學堂

從私塾到學院,中國的教育制度與授教場所幾經變遷,從最初樹下石上孔子的口傳心授,到如今頭銜成堆的各類教授電子化的遠程授課,我們就是這樣一代代傳遞知識,創造歷史,這是對祖輩智慧的尊重,無關形勢無關國情,只關乎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文明。

中國的教育,古來便是以口耳相傳為開始,以師徒關係為紐帶,它嚴密地維繫著中國幾千年來的教育文明史,毅然挺過了無數風雨歲月,卻從未真正在中國歷史中消逝過一天。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教育還是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中走入了誤區。曾經的教育,是以現實生活為範本,用謙卑的姿態對待知識和技能,並期待著師成之日,能夠憑藉多年所學及個人悟性掙得理想中的生活。也只有在那時,身為徒弟,他會笑著忍受辛苦,虔誠地接受師傅的怒罵,甚至責罰,因為他知道,那就是他未來幾十年謀生的本領,是能讓他安身立命的手藝。徒弟對師傅是心存感恩的,那是來自靈魂深處由感激而激發出的敬畏。而如今,每位學生都要面對種類繁多的學習科目,有些大概終其一生都不會用到,這種知識的無用感日漸消磨學習者的耐心。正是在這種情感與精力的消耗中,人們逐漸淡化了本該情濃於父子的師生之間關係,轉而以金錢為介質,將這種關係亦簡單地歸結到僱傭當中。這是社會關係的錯位,卻一直未見矯正。

如今,這種矯正將從木作行業開始。天津,即將成立中華木作文化學院,重新對手工藝行當的師徒關係進行梳理,並將其正規化。以中國傳統手工藝為名成立學院,這是新時代的一種嘗試。這所學院交給學生的將不僅僅是以課本為本宗的死知識,還有更多謀生的技能,它嘗試以學院之名做了一種文化的復歸,重新標榜起勞動者的風範。

一門手藝,以口相傳,以心相成,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最質樸的師徒情,在這種關係中,兩者更像是親人,在生硬的教與學裡多出了一份親密與肅穆。

這是一個缺乏信仰缺乏崇拜的年代,快速發展的社會猶如晝夜不停的飛輪,將最古老最純淨的精神財富甩離社會必需的核心,而將它們邊緣化處理的結果便是成就了當今這樣一個淺浮而誇張的世界,手工藝,在某些人眼裡更是低進了塵埃,甚至恨不能補上一腳。這種意識的扭曲帶來了這個社會人類生存技能的匱乏,已至更多仰仗毫無感情毫無熱度的機械,誰能說這不是一種悲哀?

中華木作文化學院,將重拾這種被時代丟棄的文明,並力圖將其傳承與延續下去。在中國的教育史上,這種近乎神聖的師徒關係絕不該淪為尷尬的僱傭,而對手藝與勞動的尊重,正是這所學院成立與發展的厚重基石。

接續人類社會關係中的重要斷層,或許將成為中華木作文化學院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