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生活中的天人合一

“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中華傳統精神首先在於“法天文”,那么在傳統生活中,人們為達到天人合一做了哪些努力呢?

一、天文下的人文

古人認為,萬事萬物的產生和推動皆源於“氣”。陰陽摩盪,日月消長,風雷瞬變,都來於天地之間。一天之內的晝夜交替;一年之中的春氣生髮、夏氣長養、秋氣肅殺、冬氣斂藏,皆依天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天地萬物的運行各有其時序和軌跡。唯有相時而動,在尊重自然節律的前提下行動,才能得到希望獲得的結果。以農耕為主的中華傳統文化,俯仰進退皆求與天時的循環同步。

農耕生活“靠天吃飯”,在長期的觀察和實踐中,農家對天的脾性的了解就如熟悉自家親人。《齊民要術》中總結了傳統農業生產經驗,其中一段是這么記載的:“立春後,土塊散,上沒橛,陳根可拔。此時二十日以後,和氣去,即土剛。以此時耕,一而當四。和氣去耕,四不當一。”

可見在農家眼裡,土地也有脾性,而且它的脾性竟然與天時相應。遵守天時勞作可以事半功倍,不守農時則“耕四不當一”。而且這個“時”竟然能夠估算到“二十日以後”的效果這么精確。所以農人惕惕乎計算天時,以使土地達到耕作的最佳狀態,以便使生產活動輕鬆一些。

日月悠悠,農人看著禾苗一天天欣欣向榮,就算急於收穫,天時不能一次送來所有的雨露潤澤、日照風吹,禾穀生長期不足,秀華未蕃,農人又有什麼辦法呢?所以急不得,幫不得,得等,得耐。清明、穀雨、立夏過後才是小滿、芒種。農人經過長時期的等候已經養成了穩篤忍耐的性子,農閒時候曬曬太陽,喝喝小酒,悠然閒適,與世無爭。這份從容優逸的安全感只有在對天時規律的把握之上才能衍生出來。

天時是怎么來的呢?“斗轉星移”“日月交替”,看到這樣的詞我們便能意會到指的是時間變換,可是定睛一看,不正都是對天的描繪嗎?古人觀天而體會日月陰陽,觀月盈虧、星辰運轉來作為劃定時節氣候的依據,由天道運轉而體會時節變遷。斗柄南指,天下皆夏。二十八宿從“潛龍勿用”到“亢龍有悔”,不僅反映著天時韻律,也隱含著對人行止的指引。人的處世原則就這樣與天的運行規律力求達到內在呼應。

除了生活節奏力求與天同步,在居住方面人們也想方設法求得天人相應。

傳統民居多習慣於坐北朝南以納日光,這是方位上的與天相契;依家庭條件不等還有“天井”、“天窗”、“天台”等設定,從名稱就可體會出與天感通的意願。建房造屋最慎重的是擇吉日,這其實也是期望與天相應,得到天福護佑;另外一個注重的是上樑儀式。因為主梁不僅是房屋構架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也是房屋與天最接近的部分,承天覆命,如何能夠不慎重?另外,與天相距更近的民居部分就是煙囪,無風的時候,裊裊炊煙向上升騰,難怪人們會想像灶王爺會上天庭打小報告呢。

至於歷朝歷代的皇宮寶殿作為“天子”居所更不待言,樓閣宮室布局正如天上星辰在人間的投射。宮城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各個城門都有與其方位相應的名稱,而方位不正是自天上星斗而命名的嗎?

二、人文中的天文

除了實在可觸可見的部分,人文生活中,天的虛指意涵實在是太多元了:“天打雷劈”式的天威莫測,象徵拷問、審判之意;“天覆地載”又似乎冥冥中的佑護;“天地不仁”體現毫無偏私的理性;“”又似乎天亦有情,與人共悲歡。

民間俗語中比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依照這些生活經驗,人們觀天便可知晴雨,據此判斷行動與否。詩句中人天呼應的句子就更多了:“把酒問青天”的超邁逸興;“仰天大笑出門去”那樣問心無愧的坦蕩與豪放;“八千里路雲和月”天與相隨的凌雲壯志;“長河落日圓”的肅穆大氣;“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意蘊悠長;“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落拓氣勢;“一行白鷺上青天”的飄逸靈動……

天帶給人們如此多的靈感,以至於人們情不自禁為天加冕。涂爾幹曾經說過:“我們所說的語言不是我們創造的;我們所用的工具不是我們發明的;我們所行使的權力不是我們確立的;知識的寶藏代代相傳,也不是哪一代人獨自聚斂的。全憑著社會,我們才享受到了這些絢爛多彩的文明,即使我們一般看不出我們得到這一切的根源,至少我們也會明白那不是我們的功勞。而正是這一切,才使人在諸多事物中擁有了自己的位置。人之所以為人,只不過是因為他有了文明。所以人不可避免地會感受到,在他之外存在著他從中獲得人類本性特徵的某種主動因素,它們作為仁慈的力量,幫助他,佑護他,確保他得到特許的命運。當然,就像對於美好的事物他要賦予它們重要的價值一樣,他必定也要給這些力量以尊榮。”這種冥冥中不可見卻又隨處可感的力量,被涂爾幹歸功於社會,作為宗教力的本質,中國人卻將之歸功於“天”。

清代詩人黃仲則經過李白墓前,賦詩曰:“醒時兀兀醉時有,應是鴻蒙借君手。”此處的“鴻蒙”指代的就是“天”,也實指時代。陸游也發過類似感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詩人們把賦予他們文采、靈感來源的時代潮流、人文社會、物質環境等等歸結於天道運轉的自然規律,既有謙退不自居之意,也有對天地萬物生靈的讚嘆敬畏。

人們通過對天意的抒寫,描繪著自己的感情。風雷晦冥,氣息鼓盪,一張一弛,皆與人的內外身心相感相應。天象徵著無垠的空間,日月星辰的運作又象徵著運轉不息的時間,“雲飛月走天不動,浪打船搖道未移。”空間是永恆的,時間是變幻的,在這片天空下我們安然而居,又不斷追索短暫生命的意義,天賦予我們生命的律動和情感的絢麗,人的性靈就這樣被天地及參與天地運轉的社會集體滋養著,一個“天”字,其意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