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母親的作文

我時常思念故去的母親,回想起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和厚恩大德,為沒能盡孝和無以回報而歉疚;而且,這種思念和歉疚,隨著歲月的久遠而愈加深刻。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回憶母親的作文的,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回憶母親的作文篇【一】

七十多歲了,還時不時地想著母親,特別是覺得自己這個文人,應該在老來的時候寫一寫自己的母親。著名老作家肖復興說,世界上有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書,那便是母親。他說的是他的繼母,而我想寫的是我那很親很親很好很好的母親呀!

母親的命薄。她只活到49歲。我那時已經是19歲的小伙子,卻不懂得她得的是癌症。聽村裡的老人們說那是鼓症,喝點蘿蔔湯消消漲就行了,治不好的。春天了,蘿蔔已經返青,很少有了。我滿到處尋,終於在孝義村一位同學家弄來兩棵。母親卻笑了!那笑永遠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裡。那是她在極度的病痛中看到的生的一點希望;那是她在自己生命危機時對抓養兒子的一份驕傲。而這是我給母親盡的唯一一點孝心。據說,她臨終前還念念不忘的是她沒等著給我娶媳婦。那天晚上我在堂哥家睡著。第二天早上回家,媽已經咽了她那口咽不下的氣。我哭得驚天動地。

外爺家是林家堡子的大戶,家道本來就很有講究,卻膝下無子,對八個女兒要求得分外嚴,嫁出去個個都是好的。母親為三,外爺外婆的愛偏不到她那兒去。她卻在娘家的威信很高。大姨很喜歡我母親,她在離他們家只有里把路的村子裡給我母親瞅了個象。我們家窮,大姨有事沒事來我家經管著我母親過日子。母親的心勁卻很大,她叫大姨再甭給她操心。

母親不愧是大家出身。她紡線織布、茶飯門戶、屋裡地里,樣樣肯乾,行行精到。農家過日子,講究的是屋裡人的蒸饃。母親蒸饃特別拿手。村上的妯娌們向她打聽竅道,她哈哈哈一笑,說蒸個饃么,能用多大心思。不管弄啥,經心經意就行。她說發了面,就要很在心,按時候去摻,面起得不死不酸。活面使鹼也很有準頭,忽多忽少就容易出錯。揉面要捨得用勁,不是說打倒的媳婦揉到的面嘛……媽說到這兒一笑,說其實呀,能揉到面的媳婦誰家男人還舍的打呢?我們那兒的灘里廟會過得很大,據說西北五省都有商客來呢。我們村就有很多戶在廟會上賣蒸饃。我家攤不起那底,媽卻比誰都忙。賣蒸饃的誰家離了我媽,他那蒸饃好象就賣不出去。媽給人家幫忙決不要報酬,老是那句話:畢了著,讓我拿兩個饃回去,給我娃吃。有一次,媽把我哄睡著,悄悄兒去給二爸家幫忙。我睡了一覺醒來,見屋裡黑忽忽的,很害怕,一骨碌爬起來,精溜溜跑出去,衝進二爸家的廚房,抓了兩把灶灰,照準面盆扔了進去。媽第一次打了我,很恨呢。她哭得也很犧惶!

那年我七歲,見人家娃都去上學,我也要去,哭著在地上滾,直滾到前門口。這時大姨來了,怨我母親把我慣成啥了。母親卻笑得很開心,夸自己娃將來有出息。她說愛念書有啥不好?毅然決然地送我進了書坊。後來二外爺把他的二兒子過繼給了我的外爺,是我們的二舅。媽就對外爺說,叫他二舅好好念書,跟我家老二(指的是我)一樣,保險能頂門立戶呢!

母親指望著我有出息呢!

我念到三年級那會,先生讓買本字典。我對母親說,有了字典,學的字多。母親急著下地,不說買也不說不買,親了我一下就出了門。累了一天,晚上端來做針線活的蒲籃,坐在煤油燈下穿針引線地又是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我一醒來就看見板柜上有雙新布鞋。我操心著買字典的事,說母親淨諞閒傳,把我的事不當事。母親的臉分明看著非常疲倦,但卻笑得很舒坦,她說,傻娃,那就是你的字典呀!吃畢早飯她就去菜市場。下午我就有了那本《四角號碼字典》。也不知咋的,我有意沒意的看了看定價,0.45元。啊,太便宜了!在我心中,它永遠是無價的。我一直把它保存在身邊。

在母親心目中,學校里的先生是很神聖的。可是她卻信著“書坊、戲上,瞎娃的地方”這個傳訓。我國中畢業那陣,銅川市成立話劇團。我們班主任推薦我去。人家看上我這個苗子,安排我去西安學習編劇。我個沒見過世面的窮娃,這是天大的好事呀!我媽咋也不同意,她說她瞎不起……後來我才明白她的意思,劇團就是戲上啊!我生氣地問她,書坊也瞎娃哩,你咋叫我念書呢?媽很坦然地說,書坊不是有先生呢嘛。話劇團因條件不成熟流產了。我被保送上了師範學校。媽歡天喜地的,說她這下就放心了,我娃日後也就有了飯碗!她萬萬沒有想到,學校在三年自然災害時下馬;我萬萬沒有料到,我回家不久媽就病下,再也沒有起來!

半個世紀了,我都在時不時的想著我那苦命的母親。她沒遇上好時代,她沒嫁到好家庭,她沒世就好兒男。她以為天下最好吃的是白蒸饃夾肉,卻聞所未聞;她理想的最好的穿著是一身洋布,卻臨終都是租布衣衫;她最奢侈的想法就是好好歇上幾天,卻在病床上還剝著棉花......媽如果有在天之靈,我想告訴她,兒子雖離開了她,但卻託了她的福。媽的德行感動了上帝,上帝給了她兒子一個好運氣。我雖然不是教書先生,卻最終拿到了中師文憑;雖然未出人頭地,卻一輩子逮著讓媽瞑目的文事;雖然背井離鄉的,卻能夠在縣城蓋起了單家獨院;雖然一生只給媽拿回了那兩棵並不治病的蘿蔔,卻在咱們那窮鄉僻壤的村子裡算是光宗耀祖的一丁啊,母親,我想給你說,時代是前進的,社會是發展的,人一輩比一輩強。咱和咱比,不也強得多了嘛!

願母親九泉之下能夠一笑。

回憶母親的作文篇【二】

早就想寫一下媽媽了,可每每靜下心來,我卻不敢回憶關於媽媽的一點一滴,因為只要打開這扇記憶的閘門,我就無法控制情緒,肆無忌憚的淚水就會馬上迷濛了我的雙眼。

時至今日,親愛的媽媽已經離開我們整整三年了,這三年以來,我覺得自己就像一根無處攀爬的藤蔓,再也找不到該立足的位置;又像一隻斷線的風箏,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有時候,我又覺得自己特別像水中的浮萍,飄飄搖搖,卻永遠也無法安定。

如果不是清明節或者媽媽的祭日,平常我幾乎沒有勇氣回去。因為還未踏進我們村莊的土地,決堤的淚水已經如同泛濫的小河,無論我怎樣抑制,都無濟於事。走到家門口,我停下車子,再也看不到一臉笑容的媽媽蹣跚著腳步,給我打開大門的身影。靜靜地坐在屋子裡,無論是睜眼閉眼,頭腦里晃動的都是媽媽忙碌的身影和關切的眼睛。走進廚房,媽媽坐在灶台前一邊填柴一邊仰著臉不放心往鍋里看的神態就像放電影一樣在我眼前回放……可是,除了在夢裡,我卻再也感受不到來自媽媽的那種切切實實的溫情和暖意。

記憶中的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最了不起的女人。小時候,我只是經常從鄰居口中知道,父親是在為村里修橋時因一次偶然的事故不幸去世的,從此,年僅三十二歲的媽媽用她瘦弱的肩膀擔負起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年僅三十二歲的媽媽用她一雙粗糙的手給五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擎起了一方與眾不同的天空。當時,我的大姐只有十二歲,哥哥九歲,二姐六歲,我兩歲,最小的妹妹還不到一百天。可以想像,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在靠掙工分養家餬口的年代裡,獨自支撐起一個家養活一群孩子的的艱辛和不易。可是,堅強的媽媽從未提起過這段心酸的往事,堅強的媽媽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她起早貪黑,風裡來,雨里去,竭盡全力,既當娘,又當爹,辛辛苦苦養育著孩子,竭盡全力經營著這個可憐的家。

記憶中的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明事理的人。能回憶起的往事已經是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的了。那個時候,我記得我家按人頭分了十四畝地,在那手裡刨食的歲月里,媽媽得用一雙粗糙的手餵飽五個孩子啊!每天,我不知道媽媽幾點起床下的地,只知道媽媽從地里回來時不是太陽過午,就是披星戴月。雖然哥哥姐姐上學之餘都勤快的幫媽媽下地幹活,可地里瘋長的野草還是不能斬草除根,媽媽鋤著這塊地,剛剛鋤過的那塊又悄無聲息地長起來了。記憶里最清晰的就是媽媽從地里回來放下農具時累得精疲力盡的樣子。媽媽總是皺著眉頭,佝僂著身子,小聲呻吟著,然後走進廚房,再去給我們做飯。年幼的我和妹妹總是遠遠地瞪大眼睛偷偷的看著,為不能幫媽媽的忙而深深的愧疚著。

最忙碌的時候是麥子成熟的季節。記得哥哥初三那一年,要強的媽媽在收麥前生病臥床了,回家過周末的哥哥決定輟學在家收割麥子幫媽媽撐起這個家。我清楚的記得,媽媽聽了哥哥的決定,一氣之下,艱難的從床上爬起來,順手拿起門後的掃帚,不分清紅皂白就是一陣狂打,哥哥是鐵了心的,又怕媽媽氣壞了身體,躲在了門外的大槐樹後,媽媽氣得咬牙切齒,舉著掃帚左追右攆,最後,哥哥答應麥罷再去上學,媽媽沒有任何辦法的情況下,才同意了哥哥在家幫忙。於是,哥哥錯過了那年的升學考試,同村兩個沒有哥哥學習成績好的,都考上大學了,其中一位在縣委上班多年,後來還當上了鄰鄉的黨委書記。哥哥沒有上完學這件事,成了媽媽一輩子的心病,只要提起來這段往事,媽媽就狠自己的病生的不是時候,耽擱了哥哥的前程。理所當然,媽媽的希望哥哥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和妹妹的身上,完成學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還好,妹妹參加工作後,又考了研,讀了博士,成為周圍幾個村子裡學歷最高的人,這才算圓了媽媽和哥哥多年的夢想。自此以後,媽媽的自責才日漸減少。其實,哥哥和姐姐在班裡都是名列前茅的,只是懂事的他們知道為媽媽分擔才早早的下學罷了。可以說,沒有媽媽的深明大義,就沒有我們兄妹幾個的今天。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勤儉的人。從小到大,我們兄妹幾個都被媽媽的勤勞和節儉耳濡目染著。每天,媽媽做好飯,默默的看著我們一個個端著碗走出廚房,自己則拿起掃帚掃完屋裡掃屋外,或者端起盆子去門前的小河裡洗衣服,等我們一個個都吃完飯了,媽媽才把剩下的飯菜盛出來,狼吞虎咽的吃起來,然後洗刷完畢,拿起農具又去地里幹活了。等一家人吃完飯自己再吃飯的習慣,媽媽堅持了一輩子。記得嫂子曾經這樣埋怨媽媽:年輕時什麼都沒有吃到嘴裡,以後應該補一補了,可您竟然不知道好吃的東西香。媽媽就是這樣,無論買回家多少好吃的,她也只是嘗嘗,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裡看著她吃點零食,還會發現不知什麼時候,媽媽會像變戲法似的把東西藏起來了,隔一段時間再拿出來哄小孩子。直到她摔倒後臥床,還是什麼都捨不得吃。媽媽的會過日子是出了名的,她的言傳身教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

媽媽的一生是一部曲折離奇豐富多彩的大書,足夠我們一輩子閱讀,一輩子學習的。

——寫在媽媽三周年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