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1)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2)

讀《昆蟲記》有感

今天,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覺得它真是世界上的一本奇作,而它的作者也真是一個奇人,因為竟會有人用一生的時間來觀察蟲子,來寫蟲子。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法布爾出生在一個貧窮的人家,他十分喜歡昆蟲,小時候經常在田地里、草地里觀察昆蟲,還經常帶一些昆蟲回家玩,但他的爸爸媽媽不讓他玩昆蟲,把他的昆蟲全扔了,但法布爾仍舊躲起來悄悄地玩。

這本書最讓我難忘的是寫蟬的那一篇。它告訴了我們蟬從不像寓言中那樣向螞蟻要食,卻是螞蟻像強盜一樣強奪蟬用嘴打出來的漿汁。如果蟬死了掉到了地上,螞蟻們就會變成了一群惡魔,把蟬撕開、肢解、咬碎、化作細渣,以便進一步充實它們的儲藏室。而蟬在產卵時,從不殺死掠卵者。蟬的幼蟲要在地下呆四年,卻只能換來一個月的狂歡,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蟬太吵鬧了。

讀了這本書,它讓我明白了生命是十分珍貴的,去了就不再來,昆蟲也有它的生命,不要輕易地傷害它們。在這本書中,法布爾以蟲性反映社會人生,他對昆蟲的本能、習性、繁衍、死亡等描寫,滲透著對生命的頑強的讚美。

《昆蟲記》在教育我,每一本書都在教育我。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3)

讀完《昆蟲記》,我不禁被這本書所吸引。

作者對觀察昆蟲不僅流出了數不清的汗水,而且嘗遍了人間的疾苦。我仿佛看到汗流浹背的他伏在實驗室桌前工作的情景。他收穫得是一股勝利的源泉。那些昆蟲將會感到幸福,那些學者將會得到促進,那些讀者將會被激勵。他是科學者的開拓者,他用雙手詮釋了生物界裡的一個個未解之謎。

《昆蟲記》已成為科學界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作者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一戶貧窮人家,終生勤奮好學,專注於探索昆蟲世界的真諦,耗盡畢生心血寫成了《昆蟲記》。

記得有一次周末,老師布置了一篇描寫景色的作文,我即沒有親身體驗,又沒仔細觀察思考,便盲目地動筆,草草了事,就交給了老師。結果老師在評語中這樣評價:顯然沒有親身體驗,文章絲毫沒有頭緒。聽了這些,我暗暗發誓:從此以後,無論是寫什麼文章,都要先觀察,後動筆,還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法布爾的文章不僅條理清晰,而且他的詩也富有哲理性,古色古香,韻味十足。從中我體會到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勇氣和毅力。他用散文的語言,將苦澀、單調的科學主題表現的淋漓盡致,把那些昆蟲躍然紙上。

《昆蟲記》用真理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及人生的價值,也只有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人,才值得大家敬佩。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4)

讀《昆蟲記》有感

南京市南湖第三國小五年級二班楊歡

對於昆蟲我根本沒興趣,直到我讀了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

在這本書中,詳細全面地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昆蟲和各種昆蟲的外表特徵和獨特本領。作者的描寫非常的細緻,甚至連很多難以看到的小動物的巢以及它們的卵如何孵化成幼蟲、幼蟲如何成長等等,作者都盡情的表述出來了。

我對昆蟲沒靈感,自從看過這本書後,我明白了:每個昆蟲都是一個值得我們留意的生命,還有就是,對事物的熱愛以及孜孜不倦的勤奮追求是取得某種成就的前提條件。

儘管昆蟲的家族是非常龐大、十分常見的,但是,我在以前並沒有留意它們。那些小昆蟲對我而言根本是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玩意。但是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它們也有複雜而又忙碌的生活,他們也有對親人的責任和愛心,他們也有十分高超的本領,這些有時甚至讓我們人類都望塵莫及。

這十卷之多的《昆蟲記》,雖然我只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我對法布爾爺爺的頑強探索昆蟲的精神十分敬佩、崇敬。

這部名著雖不如《四大名著》、《史記》等古書,但也很有流傳價值。因為我從中明白的一個人生的大道理:人對於自己的目標要勤奮地去追求,哪怕那個目標在別人看來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只要你持之以恆、永不放棄,就一定可以達成目標,最終獲得成功。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5)

這次我想推選的書是法國的法布爾耗盡畢生心血才完成的《昆蟲記》。

這部書是法布爾歷盡千辛萬苦、耗費了大量的心血才完成的。這部書詳細地講述了每個動物的外貌、特徵、如何捕食等等。讓人一下子就知道了這個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外貌。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中的動物寫得非常好,將動物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人們見這個動物哪邊奇怪就開始探索這個迷團的答案,通常是一種沒有根據、沒有經過實驗的結果來解決這個謎團的。有了這個不正確的答案後人們就信以為真,不再對這個答案進行質問,對這種動物進行研究來進一步證實這個答案的精確性和準確性。而法布爾卻不是這樣。人們得出了一個荒唐的答案後竟然相信了。而法布爾是捉了幾隻這樣的動物來養,捉來的幾隻動物用來為自己做實驗,如果第一次的實驗結果與人們得出的答案不相符時,他還不敢講人們求出的答案是錯誤的,他用了不同的幾次方法求出的結果都與人們求出的答案不相同時,他才敢講人們求出的答案是錯誤的。這才使人們從一個誤區中走了出來,得到了一個十分正確的結果,遺忘了以前荒唐的答案。可以講說是法布爾寫的《昆蟲記》與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是一個性質,使人們從一個誤區中走了出來,選擇了正確的答案,遺忘了荒唐的答案。他為世界人民做了一個重大的貢獻。

我看完了這本書令我深有體會。我一心想為班級做貢獻。同時也有了勇於探索的精神。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6)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借了一本《昆蟲記》,看了一下書名,我並不覺得怎么感興趣,但剛一看就被吸引住了。

這本書很奇特,別的書一般都是寫一個故事,而它卻是法國的一為昆蟲學家法布爾寫自己研究昆蟲的經歷的。在書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裝死》這一章,法布爾先是研究黑步甲,他把一隻黑步甲從不高的地方扔下去,結果那隻黑步甲一動也不動,你一定以為它在裝死,但法布爾通過實驗證明,昆蟲裝死不是刻意的,而是受到刺激,昏厥過去。

看到這兒,我不禁為法布爾的專心、細緻所折服,像法布爾這樣細心研究一樣東西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作者描寫之細膩,讓我感覺到一隻只活靈活現的昆蟲就展現在我的眼前,像在看一場表演。我身邊雖然每天都會發生一些新奇的事,但是我沒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總是讓它溜走了。

有一次,我去喝喜酒,但因觀察不仔細,寫都寫不出來,現在想起來,發現有很多值得我寫的地方。比如,當新郎和新娘手挽著手,走過來時,閃光燈與燈光會聚成一片,讓人眼花繚亂。當新郎、新娘倒香檳酒時,酒水順著杯子流下,像小孩子在滑滑梯一樣。這都可以寫呀!

是啊,《昆蟲記》讓我懂得了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