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文明美德徵文13篇

文明禮儀從我開始

九年級一班 於西蒙

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追求利益,喪失了文明美德。

在大街上,如果有一個乞丐,我們所看到的並不是路過的人對他的同情,施捨,而是人們對他的猜忌,漠然。我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掠過一絲涼意和悲哀。

我不禁這樣想:“中國這個禮儀之邦怎么了?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到哪裡去了?現代社會是進步了,但有些人的內心且仍然像魯迅所處時代一樣麻木不仁,他們與從前封建時代的人有什麼區別,我真心希望現代社會像像陶淵明心中的桃花源一樣,人人互相幫助,安居樂業,那該有多么好啊!”不僅僅是我,有許多人也這么想,他們心中充滿著對文明的追求,他們也從心底里希望文明被喚醒,人與人之間真正和諧共處。

當然,我們的周圍不光有那些沒有文明禮儀的人,還是有一些具有文明禮儀的人,有一個青年男士抱著孩子上了公共汽車,沒人給讓座,一位老先生不落忍站起來給這個男青年讓座,慌忙之中男青年踩了老者的腳,痛得老者哎呀直叫,男青年一屁股坐下,一句話都沒說。乘客中一位中年人看不過去了,指責男青年不懂禮貌,男青年理直氣壯地回答:“給抱小孩讓座是應該的。”乘客對這個不懂禮貌的年輕人紛紛指責,老先生歲數這么大,給你讓座,你踩了人家腳既不道歉,又不說聲謝謝,怎么能這樣呢!男青年不服氣,大聲與眾人爭吵,讓座的老先生出面勸架,讓雙方都少說兩句,為這件事爭吵沒有意思。故事中的老先生就是一位文明的人,他的腳被踩,被迫給讓座,卻以德報怨,他是我們每個人應學習的榜樣。

如了上面的故事,我深有感觸,我終於真正了解到什麼是文明,文明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從自己的行動中體現出來的,我從心底暗下決心:即使周圍所有人都把文明深藏心底,我也要以實際行動貫徹文明,我還要把文明這顆種子播向周圍,播向社會,播向世界。

德謨克利特說過:“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讓 我們共同做一個真正的文明人吧!

德於心

九年級一班

一些事物總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而顯露出不同的風采,而對德的理解,也許會因為時間齒輪的磨合而愈來愈深,愈來愈明了。

小時候就總聽父母說“程門立雪”和“孔融讓梨”的故事,但也是一個一知半解,有時候那稀稀疏疏有些頭髮的小腦瓜也會想問“那老先生為什麼不行來讓兩個學生進去呢”。甚至有時候會有些不負責任的說:“這種美德心裡知道就行了,有這個尊敬師長、孝順父母長兄的念頭、想法就可以了嗎!”現在想想,自己當年還真不是一個美好高尚的乖小孩呢,只是知道德於意呢!

上了國小後,不再像原先那樣的無拘無束,有了老師和校規拘束了我,在明朗溫馨的教室里成長生活著。只是就像音樂中,不和諧的音符總會有的。

清掃後的教室里或多或少總會有些紙屑,本該愉悅的課間卻充斥著爭吵的髒話……,這不是文明學生該做的事,更不是什麼所謂的德。發現這些後,我便從行為上自我約束,絕不做一個野蠻的“文明人”。於是,教室里多了一個掃地的女孩,課間的走廊上多了一個整潔大方的女孩……,我慢慢地改變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因為我知道了文明美德不僅在於意,還於行。

現在我已經國中了,也許是十幾年老師所傳授的“德”已經潛移默化了,也許是十幾年的閱歷豐富了我,總之,我感到了“德”的意義我又深入了一層,德於意、於行是遠遠不夠的。於意,只是想想而已,沒有絲毫的誠意,於行,又好像只是些形式上的東西,只是些裝飾品,而,“德”本身應於心。於心,才能真正地了解它。

十幾年的歷程,十幾年的感悟。德於意,德於行,德於心,伴著我走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和依舊笑顏的今天

德——一路隨我。

心裡的暖陽

九年級一班 楊寓琛

秋天的午後,陽光總還算是充足,院子裡時不時也還會有老人們在樹下打牌嘮嗑的聲音。這應該說是比較熱鬧融洽的吧,可在梧桐樹下,總會有那么一個孤獨的人影,安安靜靜的坐在那,似乎一切都無關於她,也不曾有人問候過她。

她應該有七十歲了吧,看見她的時候應該都是在午後,一把小板凳,一根拐杖,身旁隨著一隻小京巴犬,不曾增加點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她總有那么一種親切感,或許是由於我沒有姥姥的原因,讓我覺得她是那么親切。散步時看到她會停下來望一陣。

厚厚的大衣,也許是因為年久的關係顯得有些破爛,還掉了色,她的腿總顯得粗粗壯壯的,是因為天冷吧,老人家都比較不嫌形象的要把自己弄得暖和。頭上的紅色毛線帽也破了線,鞋子也有著灰了,看似她應該是個貧苦的老人吧,日子應該不好過,可有一點,與我所有的想法都不符了。那就是她腰板挺直,眼咪一線,嘴角上揚,一切都看上去那么好,我多么想了解這位老人家。

天氣總是變化不確定,冬天似乎又提前了,一連幾天都是雪啊雨啊風啊的,午後陽光少了好多好多。多久沒見到那位老人家了,我竟然對這位不曾相識的人產生的想念。

這天午後,天上掛著太陽但卻只反射了一點點微光,我想出去走走,順便想看看她在不在樹下,雖然我知道可能不大可我還是跑著希望的去了。路上是碰見他了,只是手裡的凳子換成了一個很大的塑膠袋,小京巴依舊跟在他身後,拄著拐杖的手微顫著,塑膠袋給他增加了很大的重力,步履顯得沉重了好多。不知哪來的勇氣跑上前去接過她手中的袋子攙著她一步一步走著,老人家笑著摸摸了我的頭,說:“丫頭,謝謝你啊,這垃圾袋子又髒又沉我一個老婆子還真是拖不動的啊,天又冷又滑摔個一跤都沒有人知曉的嘞。”多慈祥的語氣。可能是因為那天的記憶猶新她記得了我,經常在遇到我的時候與我談天,尤其是在午後的梧桐下,我也會彾著把椅子陪著她曬太陽,聽她說話。

她似乎很久沒有與人暢談過了,細細的給我說了很多他的故事,他兒女的事。原來她的老伴去世多年,兒女在外工作,這房子是兒女孝敬她的,可她說,她寧願住破草屋也希望有人能陪著他,現在的她是長時間一個人慣了,只有那小京巴能陪陪她。

寒假的日子過的總那么快,這些天我幾乎天天要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老人家,他當我相親孫女一樣,會要我嘗她做的菜,我自然也視她為親奶奶,媽媽也很是同情這位老人家,是不是也會叫我去看看他幫她收拾收拾屋子買買菜,也會送些做好了的飯菜或是請他到家裡來。似乎這些天下來,老人家的心情也疏朗了許多,我看到她逐漸會主動與人嘮嗑,更好的是她學會了打牌,我想她的生活應該不會在孤單的,畢竟孤寡老人的心是需要人慰候的。

家長們忙於動作,我們忙於學習,多少的時候老人家們是守著空房子的,度日如度年,少了些心的交流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而這些都是多么難得的。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可現在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給老人們房子,錢,吃好穿好?那只是我們的一意孤行罷,他們想要的是更多的家人的溫暖,哪怕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吃頓飯,多難的!

而與此,更應該有人去走進他們的心,去感化溫暖他們,不是嗎?而這些,是我們這些人該做的,那是基本的道德,更是一種美德。

文明禮儀伴我行

初三一班 王思程

在每個人人生旅途的行囊中,有一把文明鑰匙,它並不起眼,卻能打開通往和諧社會的大門。雨果曾經說過: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可見在這個倡導和諧的社會中,文明已經變得萬分重要。也許大家都知道:“文明禮儀伴我行”這句話。它是文明禮貌儀表的一種象徵、一種形象。它無時不刻的在我們身邊伴隨,與我們同舟共濟。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向被人們稱作禮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總理請一位姓朱的理髮師傅給他刮臉,剛刮到一半,周總理忽然咳嗽了一聲,朱師傅沒提防,颳了個小口子,朱師傅心裡一陣緊張,忙說:“我工作沒做好,真對不起總理。”周總理微笑著寬慰他說:“怎么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沒和你打招呼。還幸虧你刀躲得快。”事後,周總理還一再向朱師傅道謝,盡力消除朱師傅的顧慮。

其實文明不僅僅是體現在偉人身上 ,也不是只有偉人才會講文明禮儀,在新時代,我們中學生也要講文明禮儀, 這樣才是一個優秀的中學生。 記得有一次,正是八月份,日頭毒的厲害,中午還是大太陽,一到下午天就陰沉下來,不一會兒電閃雷鳴下起了暴雨,我急匆匆的從補課學校往家裡趕,拐過十字路口時,看見地上灑滿了爛了的桃子梨等水果,一個穿著雨衣的阿姨正在撿著那些水果,還時不時摸著眼淚,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那位阿姨看起來特別狼狽可憐,可周圍的人就如同沒看見一樣,自顧自的往回趕,我心想,這些衣著光鮮的人滿嘴文明禮儀,到了關鍵時刻都怎么表現的?我實在看不下去,就幫那位阿姨把水果全部撿回去。那位阿姨不停地向我道謝,我卻擺擺手說這是中學生應該做的。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感覺到自豪,因為比起那些大人來,起碼我自身的道德品質比他們高,難道現在的人們不應該反思一下他們的道德情操嗎?

其實文明禮儀可以體現在許多地方,可以體現在小事上,也可以體現在大事上,可以體現在人身上,也可以體現在集體上。在平時我們只要一個彎腰,就能把地上的垃圾清掃乾淨。我們只要一個住嘴,就能把隨口而出的髒活收起來。我們只要一個退後,就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放在社會的每個角落。

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

——題記

九年級一班-趙一彤

中華中華名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名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都是在身邊的小事中體現出來的,為老弱病殘讓座,見人要問好,不要亂扔垃圾,幫媽媽做一次家務,參加公益活動......許多許多小事,可是往往就是沒人在意。文明禮儀就像是冬日的一抹陽光,她會在你感到無助的時候給你帶來希望。她就是一棵小樹,只要你懂得細心澆灌,他就不會讓你失望,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寒假的時候,我賴在家裡什麼事都不敢,媽媽就讓我出去轉轉,不要整天呆在家裡,於是我就順從的出了門。可是出了門卻發現自己沒有地方可以去,所以就在街上轉來轉去。

這時有位阿姨帶著一個小男孩走過來了,那位阿姨一見我身邊那位大婆就講:“阿姨真不好意思啊,我兒子剛才拿了兩個小煙花在手上我也沒在意,回家才知道,我兒子以為你看到算過帳了呢,我知道我就付了三個大禮炮和三條小鞭炮的錢,沒付這兩個小煙花的錢。你們煙花一直比人家賣得便宜再忘記算帳就要虧本啦!”大婆笑著說:“你是老顧客我們就算是朋友了,過年了送兩個小煙火給小朋友玩玩也是應該的,天這么冷還特地跑一趟送錢來。還真讓我不過意啊。這兩個煙火就當孩子的新年禮物,肯定不要你付錢的。你非要付錢就是看不起我噢。”那位阿姨笑著說:“謝謝你啊,你太客氣啦!”那個小男孩也趕緊說:“奶奶謝謝你!”大婆笑著說:“不客氣,天氣冷你們趕緊回家吃中飯吧!”接著那位阿姨和小男孩高興的走了。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讓我們和文明手拉手 一起共創美好的家園。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九年級一班 韓曄琳

兒時老師教過我一句話,那時想來並沒有許多感受,只是像順口溜一樣成日掛在嘴上。在歷經了很多事情之後,我越發覺得這句話重要起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的確,文明美德有時候是我們所能擁有的獨一無二的法寶。

小時候,第一次與爸爸媽媽外出見到充滿“新鮮感”的大人時,爸爸媽媽教我懂禮貌,讓我學會叫“叔叔”“阿姨”,當這幾個字從我口中說出時,大人們對我又摟又抱,笑著說:“這孩子真乖。”那時我心裡就有無限的成就感,我才接觸到這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禮貌,它可以讓你受到所有人的歡迎,它是一個從一出生就務必會伴隨你長久的東西,它是爸爸媽媽最希望教給你的東西。

長大了一些,當我開始上國小時,入學第一課,老師就帶領全班同學學習文明美德,那時的我還不懂這詞語的意思,於是便問老師,老師說:“見了老師要行禮,看到了垃圾要隨手撿起,珍惜每一粒米等等,這些啊,都是文明美德。做到了這些,你們就都是合格的小學生了。”我點了點頭,把老師的話仔細想想,這才知道,原來文明美德就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裡,只有做好了這些小事,我們才是做到了講文明懂禮貌。

而現在,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都明白文明美德是什麼,也都懂得它們的重要性,只是不能說可以完全做好。你一定聽說過程門立雪的故事吧,這個故事所表現出來的,便是我心中對於文明美德的看法。這禮儀不僅是敬人、律己的一種行為規範,更是文明與美德的核心,會受到他人的尊重與理解,孔子曾經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正是如此,文明美德對每個人的成長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沒有它,我們就不會受到歡迎,不會與他人相處,甚至不會獲得成功。在我看來,可以說一個動作,興許有時就會改變一生。前些年從網上會陸續看到一些用人單位故意在門口放置一把倒在地上的掃帚,很有幸,一些人扶起了它,便是把握住了機會,敲開了機遇的大門,不過這僅僅是一種幸運么?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卻被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收穫,我想不然,很多時候,一些好的習慣,培養而成的美德是會在不經意間為我們的自身形象加分的,所以文明美德會貫穿我們一生,我們一輩子都需要它。

不論是上學路上一句不經意的“老師好”,還是彎腰撿起一片垃圾,亦或是節約一粒米粒,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培養我們自身修養的行為,都會是文明美德的集中體現。

有人說,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我想是的,擁有了禮貌,不能說是擁有了一切吧,但最起碼是檢驗一個人品德成熟的關鍵。曾經的我會很感動於“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的可貴美德,欽佩於孔融讓梨時懂得謙讓的品質,不過現在,我更欣賞自己周圍的人每時每刻對於文明美德的態度,同學們常常會用“請”、“你好”、“沒關係”這些有禮貌的日常用語。每位同學彼此之間都用誠懇、友好的態度待人;用熱情、大方的舉止處事;用善於寬容的方式對待他人,我想,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成熟的體現?所以,文明與美德使我們成長,把它們放在心上,也許每個人都會擁有不一樣的收穫。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九一班 孫宇鴿

早班公車上,清一色的是趕著上學的學生,為了保證按時到校,車廂內一下子顯得很擁擠。一個男生不小心踩到了一個女生的腳,男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趕緊對女生說對不起,女生露出善解人意的甜美微笑,搖搖頭說沒關係。看著這幅和諧的畫面,突然想起了小時候一件讓我至今難以忘記的小事……

小時候因為一度比較調皮任性,沒少得罪別的玩伴,且比較倔強,自己認定了的事絕對不會改變,因此從不會輕易給任何人道歉,直到那次,我才有了改變。

那是一個炎熱的中午,大人們大都在睡午覺,我們幾個小孩不屈服於太陽,依舊在院子裡瘋玩,盡情的追趕著。我邊跑邊得意地回頭看夥伴們在後面追,兩隻腳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正跑得歡時,只聽哎吆一聲,接下來就是“咣啷”一聲響,然後就感覺右腿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一股鑽心的痛。我回頭一看,原來是撞到了樓上阿姨的腳踏車上,多虧阿姨眼疾手快,扶住了快要倒的車子,但車籃里的不鏽鋼盆子還是被彈出來摔出去了老遠,在地上不停的打著鏇兒,發出清脆的聲響。正在我仔細觀察”現場”時,感覺有一隻手在摸我被撞的那條腿,還有一個溫柔的聲音:“小朋友,對不起阿姨撞到你了,疼嗎?走,阿姨給你擦些藥吧。”這時的我已不知所措,就只好依了阿姨。回到家我把事情的經過給媽媽說了一遍,誰知媽媽竟拽著我,叫我去給阿姨道歉。我死賴著不去。媽媽就對我說:“孩子你知道嗎,這件事本來就是你的錯,是你貪玩撞到了阿姨的腳踏車,還讓阿姨給你道歉,該道歉的人是你,知道不?今天必須去給阿姨道歉!”在媽媽的強逼之下,只好硬著頭皮跟阿姨說了對不起,阿姨摸著我的頭溫和的笑著說:“沒關係,小孩子嘛,都貪玩。”還拿出餅乾讓我吃,我覺得臉上一陣發燒,抬起頭看了一下阿姨,覺得她好偉大,一點都沒有怪我的意思。她讓我明白了,只要勇於承認錯誤,積極地禮貌地跟別人道歉,即使你錯了也照樣可以得到別人的原諒。文明禮儀不僅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從此以後我暗下決心,要像阿姨學習,文明禮貌的對待每一個人。

記得進幼稚園第一天,老師就對我們說:“小朋友們,你們從小就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老師給你們發東西或者倒水時,你們要記得說謝謝喔!”幼稚園那段時光,一直把老師的這句話當做聖旨看待,從不敢有絲毫懈怠。那是幼稚的我還認定只是在老師發東西和倒水時才需要說謝謝,別的時候不用說,那時候對於文明禮貌的認識雖然簡單,卻已開始影響著我。

轉眼我已經成為了一名小學生。開學第一天,老師就對我們說“同學們,你們現在已經成為一名小學生,就要講文明,懂禮貌,在別人給予你幫助時,學會說謝謝。”那是因為年紀小,還不能理解什麼叫“別人給予你幫助”,但是我依然牢記著幼稚園老師的教誨,時常記著說謝謝。隨著一年一年的長大,知識的積累也逐年增加,終於在國小畢業時明白了進校時聽到的這句話,也明白了文明禮貌不僅是說一句謝謝這么簡單,不僅言談舉止要文明,而且要讓文明美德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每做一件事都要體現出禮貌和修養,大到常年堅持無私的幫助同學,小到借同學一支鉛筆……

如今的我已是一名中學生,隨著閱歷的加深,對文明美德的認識也更加深刻。文明美德可以是一句發自內心的真誠謝謝,也可以是一個彎腰撿起紙屑的動作,或者是安靜的圖書館裡一個示意的眼神……其實,文明美德就是從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日日積累讓文明禮儀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由然而生的民族的靈魂。

我相信,文明美德之花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定會綻放,一路與我前行,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九年級一班

五千年前,在充滿原始氣息的地球上誕生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文明;五千年後,這種文明以其13億的龐大族群傲然閃爍在世界東方。那,便是中華的文明。

當問及對於中國的印象時,許多外國人這樣回答到:“一個謙虛、和藹的民族。”“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歷史悠久,古老的。”這些答案各不相同,但在我看來都是同樣的:歲月的沉澱積蓄成文化的內涵。

有位名人說過:“距離產生美感。”我很贊同,我想之所以現代中國留給世界各國人民的印象如此良好,是原因是因為他們未曾體驗過中國的生活。當你走入我們的生活你會發現一切都與內心所想不同了。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文明美德早已煙消雲散了:原本誠實守信的我們製造了有毒奶粉,原本清正廉潔的官員收受賄賂......仿佛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美德都被無視了。那所謂的二十一世紀現代科技奪去了我們對所有美好事物的感官。我們已經忘卻了最原始的禮儀,遺失了那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最平凡的美德,丟棄了本該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善良性格。

我們在這高新技術的產品前實在沉浸的太久了,我們實在應該去體會一下單純無雜質的簡單心靈了。在效率至上,講究速食的年代,誰說我們不能夠天真的對身邊的人笑一笑呢?科學家研究,一個人笑的時候只要牽動面部的3根神經,而哭的時候則要牽動73根面部神經。難道還要吝嗇於去做一個毫不費力的表情嗎?是不是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就是丟臉丟大了?是不是吃完碗裡的米飯就是成了餓死鬼?是不是對自己嚴格要求就是墨守陳規的笨蛋?  

我們在這貌似時尚的誤區里瞎轉悠的得意,我們實在應該去重新打開赤誠之心尋找我們丟失的禮儀了。我們總是自以為很灑脫, 其實我們正在被自己的盲目湮沒。仿佛是沉浸在多么美妙的景致中,而實際上,張大眼睛,停下匆忙的腳步,再抬頭望望天空。我們長大了那么多,卻也改變了那么多。我們累計了知識,卻把自小養成的那些好習慣丟棄了。看著天空,就好像看著昔日的好朋友。自己變了那么多,變得那么壞,變得把別人的好心嗤之以鼻,變得不屑用溫柔的目光問候周圍的人,變得不再有童真般的善良心思。只有天空還是乾淨的本色。

並不是要我們做的好有多么難,而是那種根深蒂固的心理讓我們自己失去了判斷好壞的能力。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承載著浩浩蕩蕩的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向來被稱為是“禮儀之邦”作為一個中國人,怎么會做不到最基本最簡單的國風?我們是中國人,自當秉持住中華民族的文明美德,將這份美德貫徹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成為我們終生為之榮耀的光輝印記。

時間依舊再走,不會停留。但我們這份對中華文明的熱衷與追求始終如一。

願文明之花長開,文明之樹長青,文明美德始終伴我成長。

文明美德 伴我成長

九年級一班 李欣怡

小時候,在幼稚園的里,園裡的阿姨都教育我們要懂禮貌。見到老師要問好,要幫助其他的小朋友,別人說話的時候要聽人說完在說話,上課發言要舉手,不隨地吐痰等。。。。。。從兒童時期起就接受到此類的文明禮貌的思想,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就慢慢的養成了習慣,甚至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月,到處都張貼著文明禮貌宣傳用語,到處都唱響著“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聲,走在大街上,你會看到有一群群“紅領巾”攙扶老奶奶過馬路、幫助阿姨提東西、還有的在街上打掃衛生。。。。。。活潑的孩子們將笑容掛在臉上,傳播到四處,文明禮儀之花中華大地處處盛開,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讓我們這一代肩負起民族的復興神聖職責。

透藍的天空中朵朵白雲柔柔浮動,高高的楊柳柳葉輕輕的搖擺,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文明禮儀一直陪伴我們直到永遠,訴說著雷鋒精神會代代相傳從未離開,訴說著我們中學生講文明懂禮貌才是美德、訴說著的生活中要堅定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從遠古走到今天,從蒙昧走到文明,千萬年的滄海桑田,千萬年的風風雨雨,在這片廣袤的熱土上滋生著一種叫做文明美德的東西,它會伴隨著我們一直這樣走下去。

文明美德將會伴我成長!

文明·美德·每個人所應具有的

九年級一班 梁超虹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擁有著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開始教育他們,教他們待人處事的禮儀;教他們不知多少年流傳下來的文明美德。而文明與美德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最大的一筆財富,是我們後人所最應珍惜的,是我們每個人所應具有的,是最不可丟失的。

文明與美德在古代許多名人和事物上都有所體現。雖說我們只能從一些流傳下來的故事和史書記載中去了解,但他們的美德卻被表現了出來。諸葛亮、文天祥的忠貞不渝,古代興盛時期帝王的善於納諫和任人唯賢以及忠貞之士的敢於直言、以死報國,藺相如的大度,廉頗的敢於認錯。這些是值得被學習的,是人們時時刻刻都應具有的,是現代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項。

在現代生活中,文明美德也無處不在,隨時隨地,只要你用心便可發現。

街道里,一個繫著紅領巾的小男孩扶著一位老人走過馬路,一輛輛汽車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雪天,一個即將摔倒的小孩被路人護住重新站穩。公共汽車上一位老人的到來改變了車中的氣氛,人們爭先恐後地老人讓座,車中洋溢著美德。這些都是很小的一個事情、一個舉動,是最基本的美德,而這美德卻也是最美的。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一位中年婦女盡心盡力地照顧著臥病在床的婆婆,這是偉大的也是平常的,這是她應承擔的責任,而現在的社會中又有幾人能做到呢?在這和平的年代裡,並不需要英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儘自己的責任,在小事上體現出中華的美德,不因其事舉手之勞而忽視不做,正如孔子所說:“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些小事中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文明與美德,文明美德是一個身為禮儀之邦的人所應具有的最基本的東西。

當災難來臨時,每個人都應伸出援助之手,有的人捐出許多,但對他來說卻只是九牛一毛;有的人雖捐不多,卻已傾其所有。美德,由此可以比出。如果每個人都能盡其所能地幫助別人那這世界將更加美好。文明美德,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

文明美德,無處不在,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基礎,希望每個人都能盡己所能,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不論事的大小,都能認真對待。

讓心中最美的花綻放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九年級一班 申佳鑫

每年看央視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晚會,都會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感嘆一番。他們是新世紀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但我們是不是忘記了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呢?他們比我們多的只是美德。

三月的風是文明禮儀之風,三月同時也能夠喚起我們的美德之心。

一直認為都認為那些衣著光鮮美麗,在眾人面前行為舉止十分得體的人就是具有美德的人,社會上一些受人尊敬的人就是具有美德的人。我認為荷葉上的花就仿佛是具有美德的人,但往往真正具有美德的是花下的荷葉。

我們從小在家長的教育下學會了長大後要做有美德的人,或許我們在公車上讓過座,或許我們會撿起地上的果皮紙屑,或許我們尊老愛幼……當我們在做這些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就是有美德的人呢?

這是我們的小美德,只有一些大美德才能讓我們心生欽佩之情,滿懷崇敬之意。

楊善洲書記22年來義務植樹,他無私的付出,他不求回報只為能綠了那荒山。那滿山的綠樹,他那滿頭的白髮就是美德的象徵。敢問我們誰願去放著那幸福的生活不過,去那荒山種樹?又有誰不計報酬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60多年?說實話普通人是做不到的。我們不得不承認他那偉大的品質。我仿佛能夠看見楊書記背著樹苗一步一步上山,親自為小樹苗培土澆水。在遇到天陰下雨,楊書記在擔心他上山所種的樹苗,他會冒雨走一遭;在別人不理解他,嘲笑他的時候他仍舊堅持自己的信念;在小書苗不能夠很好的成活的時候,他定會檢討一番,總結經驗,重新來過。

種一棵樹很簡單,種一天的樹也很簡單,難得就是種了成千上萬棵樹,難得就是天天如此,20多年風雨不動。他不是偉人,他也不是奇人異士,只是他的身上有那股為人民服務的熱情,那份美德。

當然我們不必過分的羨慕,我們應當做的便是把羨慕之情化為行動的動力。儘管我們做不到那樣偉大、無私,但至少我們可以讓我們幫助過的人心存感激,讓我們心中的那多美德之花慢慢的開放。

三月真是溫暖,連我們的精神也變得暖意洋洋的……

載著文明的小船

九年級一班 朱晨璐

又一個春天,又一個花開的季節,踏入林間小道,莫不精心,踩過一株小草,驀然,顫抖的聲音夾雜濕潤的淚水“我也有生命,請君足留情” 不知怎的,我的臉頰微微泛起了紅絲。想到兒時,整日將文明掛在嘴邊,明白見人要問好,見草要留情的道理,如今喟嘆,文明何處可尋?

“美德大部分包含在良好習慣之內”所以擁有美德就要文明行事,哪怕是一個座位一片紙屑.每當乘坐汽車時,我們都會聽到為弱者讓座的提示語,可面對利益與美德,你選擇了什麼?也許,身旁的老人貌似空氣,對我們毫無影響。這就是我國人民的修養,然而每當你走在美國的街頭,放眼望去看不到一絲刺眼的垃圾。正所謂“有了很好的道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也許我們正是輸在了文明上。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是否應該載著文明的小船滑向未來呢?

孟德斯鳩曾經說過“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就是美德。”而一個人的文明行為折射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是一個國家的體現,就像周恩來總理為我們樹立了文明的標桿。所以我們的行為不僅代表著我們自己,更體現著我們的國家。讓我們從現在起,不是滔滔大談文明禮儀,舉止不一,而是為了自己為了祖國從自己的坐言起行開始,告別不文明的行為,讓文明之風伴隨左右!!!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九年級一班 程景輝

文明美德是一束花,它無聲無息地綻放著,絢爛了我們的生活。我們要保持著這一束花,讓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對我們很重要,它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自打小時候起,媽媽就教我們要禮貌待人,養成良好的習慣,見到老師要問好,見到同學要說早,誠實守信,尊老愛幼。。。。。我們只知道隨聲附和,卻不知道其中的含義。然而,從那時起,文明美德也在心中種下了種子。有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保留了這些習慣,最終成為了為人所敬仰的名人。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拜師程頤,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就是家喻戶曉的程門立雪典故,楊時正是以他對老師的尊敬贏得了眾人的千古美談。還有現代的道德楷模雷鋒同志,一心一意為人民,他把自己攢的錢捐助那些貧苦學生,平日裡還經常幫同班人洗衣服,做勞動,他就是文明美德的化身,雖然他已經死了,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反之,有的人,沒有美德,終究被世人所唾棄。在清朝時,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由此可見,文明美德是一個人的基本要求。生活中類似的事情還很多,亂扔垃圾,滿口髒言,不遵守紀律等。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丟失了那些珍寶,受到不良誘惑,損人不利己。

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文明美德從小伴我們成長,它會使我們受益匪淺。文明美德好比一縷陽光,它會毫不保留地照亮每個人的內心,讓人間充滿溫暖,充滿愛。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美德。但是,我們付諸行動了嗎?遇到老師問好了嗎?見到垃圾撿起了嗎?看到同學有困難提供幫助了嗎?我們都還需要去努力培養、保持。同學,昨天已經過去,今天明天還在繼續,讓我們抓出時間,做個講文明有美德的好少年。願文明美德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