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小 四(4)班 龐宇景
國學經典伴我成長,如黑夜中的一顆明星,點綴了夜空。它又如沙漠中的一顆小草,點染了沙土。而在當今,他好似一個知識寶庫,點亮了我們的心靈 。
剛讀國小時,我就一直跟著老師讀國學,國學就和普通的書沒什麼兩樣。老師一直告訴我們讀國學很好,而且國中以後也要考這些問題。那時我特別不耐煩。心裡想:反正國中還早呢!再說了 ,讀國學有什麼好的,不就是嘰里呱啦地讀下去嗎?為什麼老師還強烈我們去讀國學呢?算了,還是聽老師的話去讀國學吧,可能真的對我們有幫助。隨著讀國學的次數越來越多,我對國學有點了解,對國學的看法也有了些改變 。
奶奶正和樓下幾位鄰居聊天,其中一位鄰居說:“現在國家的政策真是越來越好了,什麼東西都幹得有模有樣。”聽了她的話,我心裡想:國家這些年為了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斷推出和改進各項政策,讓人民擁有更大的權利,使我們收到了更好的教育。奶奶突然說道:“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啊!”我聽後連忙糾正道:“奶奶 ,現在這句話不適合了,現在流行說: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她們聽了我的話,便哈哈大笑了起來。
國學,是你讓我的知識一天天充實,是你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聲對你說:“謝謝你 。”
讀《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有感
梁一前 四(2)班
某個周末的傍晚,我吃過晚飯以後,和往常一樣,坐在窗邊細細體會著讀書的樂趣,這一次我所讀的書本是《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
“經典”無疑是一個蘊含著情感力量與神聖感召力的字眼。一個民族的經典是這個民族的印記,是構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國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對中國政治、軍事等方面都有極大的影響,對於傳統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莫大的重要作用。只有通過慢慢品味,文明才能悟出其中的妙處。
例如劉禹錫的《秋詞》,詩中的“自古”與“我言”兩詞將作者的獨見完全體現出來,整首詩立意新奇,蘊含著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讓我讀完後感到舒暢不已。又例如溫庭筠的《過分水嶺》,一個“似”字用得十分恰當,語意靈動輕妙,與全詩平淡中見真情的風格相統一,而詩人豐富曲折的聯想和自然平易的表達,將自己對溪水源源不斷的深情全都投入到詩中,真是妙不可言。
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燦爛的篇章和飛揚的文采,綻放出中國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韻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和標誌。
“庭院深深深幾許”,我們雖然無法通過《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有限的篇章盡覽偉大傳統的幽深風景,但我們希望充當一個盡職合格的小導遊,由此可以走進傳統文化的家園,進而自己去尋幽探勝。
作為一個中國人,古典和國學是我們的精神產業,正如台灣作家張曉風所說:“在讀書之餘,我們要把最高的敬意歸給歷代作者,是他們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記錄了下來。是他們,用精粹簡練的語言替眾生說出了種種感受。也是他們,給了整個民族共同的記憶。”誦讀這些篇章,猶如穿越了時空的隧道,感受人性的關懷與尊嚴,傳承文明,持續未來。
國學經典是古代聖賢的思想精髓。文明誦讀經典,能夠聆聽聖賢的教誨,這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在今後的日子裡,我會堅持不懈地閱讀經典,把聖賢的教誨貫徹到生活和學習之中,落實到一言一行。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在忙碌的今天,它依然能夠打動我,讓我靜靜去品讀,讓我去探索這歷史悠久的燦爛文化。你們,所有和我一樣熱愛讀書的朋友們,你們是否願意停下那匆促的腳步,和我一起誦讀這本《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品中華文化呢?
我愛讀《國學經典誦讀》
四(2)班 司佳佳
“經典”無疑是一個蘊涵著情感力量與神聖感召力的字眼。一個民族的經典是這個民族的印記,是構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燦爛的篇章和飛揚的文采,綻放出中國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韻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和標誌。即使是在我們義無反顧地以加速度的姿態,不計成敗地奔向現代、後現代的今天,提及它,依然能夠打動我們內心深處最為柔軟的部分。
我愛讀《國學經典誦讀》,幾乎每天都讀,我經常會醉在《國學經典誦讀》中的優美的古詩中,體會詩人的心情和了解詩人的身世。你一定會奇怪,小學生對古詩來說根本沒興趣,可偏偏為什麼我就對它有興趣呢?那你就看看我是怎樣愛上《國學經典誦讀》的故事吧!
其實,我也跟大家一樣普通,每次我考試的時候,錯得最多的還是古詩,記得有一次,三年級期末考試時,試卷上出了一首古詩,要求把古詩填完整,古詩是這樣的:
村居
詩人:
草長 飛 ,
春煙
兒童 學 ,
忙趁東風 。
我思考了一會兒,還是想不出,因為每次考試前,我總是死記硬背地古詩,讀熟之後,就自以為是地背熟了,可過了幾分鐘就忘了,期末考試的前一天晚上,我也是加班加點地背古詩,可到了關鍵的時刻竟然忘了,我看了看手錶,天哪!只有5分鐘了,沒辦法了,只好亂填了:
村居
詩人: 李白
草長 鳥 飛 一月天 ,
楊柳醉拂提 春煙 ,
兒童 放 學 回來早 ,
忙趁東風 放風箏。 。
填完後,我急忙寫下一題。可試捲髮了下來,古詩的10分,我全丟了,聽老師說,我還差10分就獲得三等獎。唉,真是不應該啊!但是,自從四年級接觸了《國學經典誦讀》我的古詩提高了,我第一次讀《國學經典誦讀》裡面的《秋思》後,覺得很不錯,我先讀古詩,再讀注釋,就大致了解了古詩的意思和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再讀譯文和簡析,就對這首詩又有深一步了解了,最後再讀連結,就明白了詩人的身世了。漸漸地,我的古詩再也不用死記硬背了,因為我可以根據詩的意思來背,到考試的時候,我也記得住,古詩都不再丟分了,多虧了《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
誦讀這些篇章,猶如穿越時空的隧道,與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對話,了解歷史與文化走向,感受人性的關懷與生命的尊嚴,傳承文明,接續未來,以便於我們走向更加豐盈優雅的人生。
台灣作家張曉風所說:“在讀書之餘,我們要把最高的敬意歸給歷代作者,是他們把世界上最美麗的事物記錄了下來。是他們,用精粹簡練的語言替眾生說出了種種感受。是他們,給了整個民族共同的記憶。”
正如《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中的前言說的那樣:孩子,作為一個中國人,古典和國學是你的精神產業,你本來就有合法的繼承權,我們現在交給你,你不必感謝我們,我們只是把你該有的東西交給你就是了。請記得不要容許任何人剝奪了你的權利——包括你自己的惰性。總之,好好珍惜這百分百屬於你的一套書吧。
國學伴我成長
瓊海市第一國小 四(3)班 王麒銘
“兒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兒子,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還記得小時候媽媽教育我時,從她嘴裡總是冒出這半文半白令我一頭霧水的話,我知道那是古話,所以嘴裡雖然附和著,但心裡卻直笑她迂腐。
“人之初,性本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伴著郎郎的讀書聲,去年,我們班開始了每天必修的課程——國學。“咦,這些東西怎么那么耳熟呢?跟媽媽所說的那些話……”我心裡有點納悶。後來老師告訴我們說,所謂國學,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佳句,但是可別小看了這些古文,它所表達的道理卻對現代人很有幫助。在老師逐句逐句的講解下,我才曉得其內容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淺,我深深地愛上了國學。
學習國學,讓我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以前放學回家,我總想玩或看課外書,外婆叫我做作業,我總說:“外婆,我再看十分鐘。”十分鐘後,外婆再叫我,我又說再等兩分鐘,或是又要上廁所,拖拖拉拉不想做作業。現在我認識到時間的寶貴,生命的短暫“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於是就抓緊時間做所有的事,我還要抓緊時間學習,長大以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我很貪玩,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媽媽教育時我總愛提到xx(班上一些優秀生)又做了什麼錯事讓老師批評,以此來反駁媽媽。“三人行,必有我師,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了國學,我才知道這話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
國學使我懂得要有禮貌,要孝敬父母長輩,要樂於助人,要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等等,現在,媽媽再引用古人的話教育我時,我可不敢取笑而是更加佩服媽媽了。我一定要把這些從書本中學到的道理和知識,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個優秀的好學生。
思無邪
瓊海市第一國小 四(3)班 陳芳瑩
在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當中,經典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正如《國學經典誦讀》序言所講,“‘經典’無疑是一個蘊含著情感力量與神聖感召力的字眼。”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每一個都是閃耀著金色光芒的明珠。
是呀,古人,用一句詩,一句詞,便可以概括自身的千言萬語,概括了自己的心情。泱泱中華,無數文人墨客揮動筆桿寫下鴻篇巨著,讓後人品讀、體會。
秦漢的文人風骨凝就了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傳千古的錦句華章;宋代的古筆釅墨書寫著一朝盛世的婉約風骨;明清的演義傳奇描摹出一個時代的人世滄桑。古老的文化猶如一杯香茗,透過歷史的塵封散發出無盡的幽香;古老的文化猶如一陣清新的微風,透過亘古的光陰迎面撲來。品讀經典,在時光的軌道中自由穿梭,與名家大師進行思想的對話,受益匪淺、回味無窮。
我十分慶幸,在我的國小學習生涯中能夠遇見《國學經典誦讀》,當真是我的運氣。其中,有朗朗上口的《金縷衣》,“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叫人回味無窮,有氣概豪邁的《從軍行》,“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仿佛自己就得到了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
品詩,亦是品人。讀李白之詩,仿佛就看到了身著一襲白衣,詩句信手拈來,笑看風起雲湧;豪放不羈的東坡居士抬頭見明月,大醉做《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經典猶如一曲古箏,淨化心靈,升華靈魂。讀經典,品經典,已然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典已經讓我成為一個恬靜的女孩,永遠“思無邪”。
經典文學,我的追求
瓊海市第一國小 四(3)班 蔡欣欣
有什麼能比乘一葉輕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泊更讓人心醉神馳,渾然忘俗呢?那滿載思想的小船便是書——名家經典。它帶著我漂過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駛向誘人的港灣,神秘的小島,未知的遠方。
名家經典真是個奇妙的東西,那上面一個個字就像一塊塊具有魔力的磁石,拽引人們的眼睛和靈魂。無論何時,只要一巻在手,能使你忘卻世俗繁華,融入別樣的人間仙境。
我是從三年級開始認識經典的。那時候,根本不知經典是什麼。通過老師引導,才慢慢認識經典,了解經典。我認識經典已有兩年了。老師上的每一堂生動的課堂,我都能體會到經典文學它非凡的魅力。我都能體會到經典文學中每一個字的意義、每一句的含義。
經典文學,我的夥伴,我的老師,我的追求!
經典文學,在我的成長道路上刻上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印章。
經典,伴我成長
瓊海市第一國小四(3)班 龍虹霏
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著五千年傳承不息的文明之火。“經典”無疑是一個蘊涵著情感力量與神聖感召力的字眼。品讀經典,在時光的軌道中自由穿梭,與名家大師進行思想的對話,妙趣橫生。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展現了五千年以來的社會變遷、戰爭戰事、風雲人物、詩詞歌賦、文學名著等。學海無涯,歷史人物寫出的種種篇章,讓我們走向更加豐盈優雅的人生。
正如顔真卿所言:“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若不讀書,豈非虛度光陰?古人的字字句句,諄諄教誨,讓我們受益匪淺。
書中的《笠翁對韻》更是為我們奉上了滋養頭腦,愉悅身心的書籍盛宴。《三字經》、《千字文》等蒙學經典,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人性的關懷與生命的尊嚴,傳承文明,是做一個炎黃子孫的基本,古典和國學就是我們的精神產業。
泱泱華夏,滾滾逝水,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鴻篇巨製。在歷史的畫卷前回首抑或前瞻,總有千般華彩、萬種風流等待後人品味與鑑賞。
讓我們隨經典一起愉悅地欣賞錦句華章,歡樂成長吧!
讓經典成為力量
瓊海市第一國小 陳燕敏
學校自開展國學經典誦讀以來,師生風貌發生可很大的變化,語文學科建設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學習著,實踐著,收穫著,快樂著,我們有這樣的體會:
一、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學工作的發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的開展,不但拓寬了語文教學的時空,而且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校園美化等各項工作的開展,也促進了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的形成,有效地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誦讀活動實現了育人和學校“三風”建設的結合,使教師的思想觀念得到轉變,師生的“精、氣、神”得到提升,使學生的行為習慣進一步規範,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從學生的一篇篇習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天天在進步。
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誦讀興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以下就培養小學生誦讀興趣的探索和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介紹誦讀意義,教師體驗先行
經典中蘊含著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這些內容只有通過我們親身的誦讀才能深刻體味,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才能夠親近和獲得聖人們的“不言之教”。誦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學習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當今科學界所採用的邏輯推理,而是一種“直覺啟發式”。這一點作為當前我們學習內容與方法的重要補充,理應保持與國學經典內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學習方式,而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教給學生,首先與教師自身是否正確認識誦讀密切相關。教師對誦讀意義的了解和介紹是以其具備一定的誦讀實踐為基礎的。對於誦讀的意義,我在教學之前已經實踐過一段時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體驗,這一點恰恰是非常關鍵的教學準備環節。因為,教師體驗先行是學生誦讀的第一步。
二、建構誦讀環境,體驗清靜自然
在誦讀之前,給學生放一些輕柔的民族音樂,引導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放鬆身心,感受心靈和身體的寧靜自然,緩解和消除平時的緊張或壓抑感,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現代社會環境下的傳統文化教學,如果是在喧囂忙碌的城市氛圍中,這種氛圍本身與經典文化所要傳遞和表達的寧靜、悠遠是不一致的。如果學生們找不到清靜自然的身心感覺,那么經典誦讀也往往停留在動口不動心的狀態,難以深入體會經典的博大精深。事實證明,學生也非常喜歡這種音樂沐浴下身心放鬆的體驗。也許在人們日益忙碌的現代社會,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鬆,找回清靜自然的感覺,
三、有聲有色,音聲相合
針對很多學生誦讀一段時間之後出現的興趣減退和注意力分散的問題,筆者曾運用“內觀經典誦讀法”[2],讓學生們嘗試在熟背的基礎之上,閉目回想經典中的字句。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解決注意力渙散的問題,還可以激發學生右腦的圖像思維,讓整個誦讀或背誦的過程不那么枯燥,而是“有聲有色”,進一步提升誦讀的興趣。
儘管國學經典誦讀有以上諸種方法,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誦讀的興趣。這時,教師的親身示範與表演,鼓勵學生勤於實踐,經受住最初一段時間的“無聊期”,逐步找到誦讀的樂趣與感覺,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階段如果喚起了學生的思考和共鳴,那么下一環節學生就會更有熱情和參與意識,自然也會把這種學習的喜悅感和收穫感帶入到誦讀環節中去,有助於他們靜下心來專注於誦讀體驗。總之,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是讓學生接近國學經典、體會國學精髓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