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徵文:團年飯

學生:王兆堋

題目:團年飯

團年飯

“團年飯,團年飯,吃起團年飯好香甜。小孩兒吃團年飯,拿到壓歲錢;大人吃團年飯,盼望去栽田。”每至春節,總想起兒時的歌謠,總有甜甜的味道兒從我的心間升騰。

我的爸媽好多年沒有栽種農田了,在外打工掙錢,養家餬口,我想也算是“栽田”吧。每至春節,我總盼望他們能從兩千多里之外回來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一家子和和美美吃頓團年飯。

今年,他們依然回來了。只是回來的時候已經是除夕的頭一天晚上近十二點鐘了。我在等待他們,我很期盼,沒有睡意。趁此,便替他們準備好熱水,希望在寒冷之夜,在他們到家之時,能洗一個熱水臉,洗一次熱水腳,洗去回家旅途上的睏倦,讓他們感受到熱騰騰的暖和,讓他們知道女兒又長了一年,是一名高中生了,已經長大,已經懂事。

第二天就是除夕,俗稱“吃團年飯”,吃了團年飯,迎接新的一年。清早,我為他們做好了早飯。經過一夜的休息,他們精神飽滿。坐在一起吃飯,媽媽的話很多,問寒問暖,一年了,沒有得到的親切,現在突然有了,我就像在大冷天突然有了一個火爐,暖和遍及全身。過年,真好!

早飯後,我把桌上的碗筷收到了廚房,洗完之後便和父母一起準備“團年飯”。一家人忙活起來。殺的殺魚,宰的宰雞,理的理菜,親親熱熱,溫情在我的血液中流淌起來。

我負責削土豆皮,洗藕……爸呢?煮雞烹魚,做他的看家菜,媽做她最拿手的涼拌菜。忙活了一陣,到中午十二點鐘,一桌豐盛的菜餚端上桌子。

爺爺和奶奶坐上席,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做兩旁,我們小孩子呢?坐下席。座次排定,爺爺宣布“過年”。媽媽先給爺爺和奶奶夾了菜在碗裡,這是禮數。媽媽說:“爸、媽,一年了,沒有在二老身邊做飯端湯,服侍你們,你們要體諒我們喔。”然後一笑,自己也吃了一口菜。我地的習俗,兒子孝順不算孝,媳婦孝順才算孝,媽媽占先了。爸爸為爺爺斟了一滿杯從外地帶回來的好酒,舉杯祝爺爺身體健康。叔叔嬸嬸也如是。一家人樂呵呵的。我好久沒有見過他們這樣開心。我趁大家高興,用飲料當酒敬長輩,助興。

爺爺、奶奶樂開了懷,笑容爬到了臉上。爺爺咂巴著爸爸的酒:“一家人隔一段時間相聚,這好啊!只要人不懶惰就對!”我品味出爺爺的話:大人們要為下一輩做勤勞的表率!

酒過幾巡,爸、媽酒後吐真言了,談論起自己這一年在外發生的開心的和難以忘懷的事情,傾訴了了自己的心裡話,也說道自己不想在外流浪,居無定所的苦楚。他們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說道情處情意懇切,說道笑處笑語飛揚。

這頓飯是我這一年來吃得最開心的,不僅有濃濃的親情,還有外界的生活故事做菜,往日的留守學生的孤獨感完全被驅散,卻又讓我增一份努力向上的心思:我想讓家人常團聚,親情常陪伴,自己要有孝敬他們的能力!

這頓團年飯,爺爺的話時常在耳:“只要人不懶惰就對!”在新的一年裡,奮鬥以成!

指導教師推薦語:

俗話說:年是一道坎兒。一年一年就像向上的梯級,從字裡行間,能夠看到一個留守學生正在走向成熟。她開始體貼父母,開始思考希望父母不再在外漂流,開始思考人生要奮鬥以成。這是我們傳統節日孕育出來的希望。

《團年飯》為我們再現了一個有禮數家庭過年的風貌。不管在外有多遠,回家有多難,都要回家看望父母,說說貼心的話;都要關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雖然沒有直接著墨寫父母關愛兒女,是通過小作者的心理來折射(寫作上惜墨如金的體現);座次體現家教禮數,長者教育的藝術體現出家風。

《團年飯》如捧在讀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