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漵浦”徵文三篇

漵 水長流

盧峰鎮一完小附中九(2)班 梁茜然

指導老師 劉克宇

漵水,那一江橫穿漵浦,將縣城劃為南北兩區的碧水,算是這漵浦最美的風景了吧。

碧空萬里時,陽光灑在碧綠的河面上,波光粼粼。河面上還倒影著掠過的幾隻鳥影。淺水處偶爾看見幾尾正在嬉戲的小魚。不遠處長樂坊半島上一片蔥鬱的樹木,將斜鋪下來的朝霞當做紅頭巾,用來掩飾羞澀的面龐。

煙雨朦朧時,天水相連,霏霏雨絲在漵水上空掛起一扇雨簾,為漵水陡添了幾份神秘。那長樂坊半島躲在雨簾後,若隱若現。那大片的翠綠被煙雨染成了淡淡的墨綠,少了天晴時那份活力,卻顯得更寧靜,讓人目光不禁多停了會。堤上的楊柳隨風曼舞,揉碎了這一江碧水。煙雨籠罩中的漵水,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讓人恍惚置身夢境。不願醒來。

夢境中,一座小亭若隱若現,那邊是“楚國孤臣戀舊遊,楚天今古一亭幽”的屈子亭。凝望著那一座小亭,恍惚中,一個骨子裡透著堅毅、憂國憂民的詩人的背影出現在眼前,又漸行漸遠……耳邊忽然傳來一聲被雨霧裹緊的嘆息,含著深重的無奈。還有著許多我並不能理解的情緒在其中,讓人一時百感交集……

再次將目光落在那川流不息的漵水上,不禁感嘆屈原這悲壯的一生。因不忍大好江山斷送在奸佞之手,卻又無力回天,只好歿入江中!但波濤卷不去,忠魂得永生。正所謂 “節分時節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只為了屈原那縱身一躍,只為了那聖賢的瞬間壯舉,便流傳下來了中國的這個傳統的端午節。

撐著傘,沿著城北的大堤緩緩向前走去,不久便看到那佇立在煙雨中捋著鬍鬚、眺望遠方的屈原石像。抬頭仰望著這尊石像,心中不禁騰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情。

斯人已逝,江水依舊。日升月落,寒暑交替。恍惚中,已是千年。

看著濃霧煙雨中的幾葉小舟從眼前劃向遠處,檣櫓撐響動聽的歌謠,劃破了如鏡的河面,盪起了陣陣漣漪,寫下了漵岸人民嶄新的序章……

單看春花開又落,秋風吹得那夏月走,冬雪紛紛一年又一年,這一江漵水仍滾滾向西流……

老師點評:

作者用詩的語言寫意出漵浦沿河朦朧的景象,又用深沉的情愫巧妙地懷念兩千多年前屈原的行蹤。雨霧陡添了神秘,石像堅毅了精神。漵水的歌謠,從遠古響至未來的時空。歷史感和現實感交織,心靈的追溯與感慨交融!

驚險“龍鳳寨”之旅

盧峰鎮一完小附中九(2)班 張志強

指導老師 劉克宇

在漵浦少有名氣的龍鳳寨,巍峨聳立在我的家鄉—低莊岩頭村,風景如此之好,引無數遊人去欣賞。

聽人說,龍鳳寨這個名字是這樣來的。傳說遠古時候,一隻金鳳凰從東海飛經低莊,不巧被后羿神劍誤傷。正是鳳凰保住了最後一個太陽。鳳凰跌落低莊東山,奄奄一息。四都河裡的青龍,挺身相救。不日鳳凰傷愈,飛往崑崙幫女媧補天。青龍愛慕鳳凰,鳳凰被青龍的真愛所感動,決定先愛情後事業。競惹怒女媧,縱天火焚燒龍鳳寨以逞天威。青龍與鳳凰誓同生死,雙雙被燒成一座奇特的大山。大山周圍無山,平地凸起,四面絕壁千仞,盤尾抬頭是青龍,亮翅翹首為鳳凰。酷似審天之狀,更像龍鳳耳鬢廝磨之形,先人遂命名“龍鳳寨”。

憑著對龍鳳寨的無限神往,在一個低莊趕集日,我約了幾個朋友一同去游。七人中,有一個是去過的。他給我們指了個方向,說那山的頂尖指向西天的就是龍頭。此後,他一句話也沒說,讓我們自己去探索。

低莊集市上,人上人海,接踵摩肩。我們七人像泥鰍一樣迅速擠出人海,走過低莊大橋,穿過鐵路隧洞,從漵浦四中後面上山,一會兒便來到山腰下。天下著濛濛細雨,小徑都還積著昨晚的雨水。起步走就占了一腳的黃泥巴,真是掃興。但過了一會兒,小徑兩旁成排成排的松樹,青翠欲滴。一望無際的草地引來了大片大片的羊群。我們正陶醉在這綠海之中時,眼前的景觀不由讓我驚嘆。一座好好的石山奇蹟般地從中部裂開一條縫。那石縫,足足有半米寬,一個人可以斜身走進去。在裡面大聲喊話,那回聲就像復讀機似的。

到了半山腰時,開始口渴、乏力,瞧見那從山谷流下來的泉水,我們猛地竄上去,美美的享受幾口。哇!沒想到,這水是那么清甜。喝完水後,整個人立刻精神抖擻起來。在“雲中梯”下的亭子裡休息小會兒,整裝束道,爬那所謂的雲中梯。這梯子也是名副其實,直插雲天,根本就看不見梯子的頂端。梯子坡度約70度,400多個階梯,全是在褐紅的石壁上鑿出來的。起初沒什麼感覺。爬到梯子中間時,爬在最後的人往後瞟了一眼,差點摔了下去,幸好被前面一個人拉住了。實在沒勁時,想歇下腳,根本就沒歇腳的地,只能趴在石階上原地不動稍作休息。

經過10多分鐘的努力攀爬,我們終於登上了龍鳳寨峰巔。突然有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放眼望去,山下的田野鋪向遠方,天空中大片大片的雨煙飄來飄去。幾隻山鳥在我們頭頂盤鏇,一陣陣天風吹動我們濕重的衣袂。我們坐在在山頂禿石上休息,眼望著不遠處聞名遐邇的龍鳳寺。都說這寺求親求子都很靈,有神仙庇護。於是我們進龍鳳寺玩。一推門,見到的就是菩薩金像,金像前面就是一張大桌子,上面擺著做法事的東西,牆壁四周貼滿了符。走出龍鳳寺,望到絕壁對面的鴛鴦石。寺和鴛鴦石中間有一段距離,沿著陡峭的石壁鑿出一腳寬的小路。我們冒著雨,身子貼緊這石壁,雙手也摸著石壁,一腳一腳小心翼翼走那石壁上的小徑,慢慢登上鴛鴦石。那鴛鴦石有我們教室那么大一塊,是由淡紅色小沙粒凝結而成的巨石。那鴛鴦石好像一個宇宙飛碟從天而降,正好砸在青龍尾巴上,千百年來,就這樣少半頂在山頭,多半懸在半空。好奇!好險!好壯觀!

我們肚子貼緊鴛鴦石,趴在鴛鴦石上聽風聲。感覺鴛鴦石的溫度,揣摩鴛鴦石內心的想法。正津津有味時,天空又露出傾盆大雨就要潑來的面孔。於是我們決定下山。下梯子時,都不敢把臉對著下面。只能背對天空兩手放在梯子上屁股高高翹起,從腳丫下看著路線。那動作,真的是要多醜有多醜。現在我懂了為什麼會有人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了”。

站在山腳下,我不禁回頭,向小路盡頭望去,長吁一口氣。這才領悟到:這千秋不變,生生不息的寨子,不正閃爍著中華民族的活力,象徵著中華名族的精神嗎?他有著博大的胸懷,深邃的內涵,堅毅的風骨,這才是龍鳳寨吸引我的所在。

老師點評:

讀完本文,感到作者的敘述痛快淋漓!一座雄奇的龍鳳寨,有著悠久傳說的龍鳳寨,就這樣真實地站在讀者面前。作者以遊覽路徑為線索,從山下寫到山頂,從傳說寫到現實,其中,天坑般的石縫、高陡的雲中梯、懸空的鴛鴦石等景點,尤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漵浦,美在不言中

盧峰鎮一完小附中九(2)班 舒 蓉

指導老師 劉克宇

對漵浦,我其實是不太了解的,因此不想輕易地去讚美什麼。我只是把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用筆墨透徹在字裡行間。

一河漵水,劃分漵浦。一方城南,一方城北。我喜歡站在連通南北的大橋上,看那漵水連綿淌過。漵水看似滾滾卻又綿長,它一直守著這座屬於他的城。它似漵浦的心緒卻又比那更濃。

漵浦這個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這個城和別的城沒什麼不同的,依然是忙忙碌碌的人,來來往往的車,高高低低的樓……可真要說不同,那就是我對這座城的情是別的城所不可比擬的。

有霧的早晨我通常不坐車,就那么披著薄霧上學。我喜愛被霧籠罩的漵浦,那如躲在紗簾後嬌澀、怕生的少女那種模糊的美感。美是不能完全體現出來的,朦朧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走進漵水邊,堤岸上的柳新抽出的嫩條正隨風蕩漾,甚至看不清它是否落入水中,看見的只是水面上泛起的幽幽漣漪。偶爾,有幾輛車從身旁的馬路飛馳而過,連帶著空氣一起被扯動的還有晨霧…那么一縷縷的,似化不開的眷戀……

當一片晨光散在霧上,我看清了霧紗後少女婆娑的姿態,羞澀的面靨。有種無法形容的美,美的事物它不需要太多的詞藻去修飾它就是美的。你能想像得到。陽光與霧並不能長久的同時存在。如此,那如曇花一現,瞬間卻也永遠……永遠的停泊在你心上。

上溯到兩千多年前。是否有一人把這座城看破?這蒙著霧的城,這披著光的城。他是否又像我踱著步子反反覆覆踏在那漵水的堤岸,把心緒和牽掛濃縮在那一印又一印的足跡里。我想像著他焚一爐香,思戀也徘徊繞樑。只是太遙遠的歲月,看不清了眉睫,淡了的回憶盡頭風聲卻也依舊凜冽…多年後,史書把這頁撰寫。至今,仍有座亭子為他而駐——屈子亭,仍有個節日為他而傳——端午節。

回望到民國初年,漵浦也曾孕育過一名奇女子。看著現在的漵浦,我仿佛也能透過時光,觸摸到她的模樣。她有一頭齊耳的學生短髮,身穿著清麗素雅的短裙。電視上看到的那時的女子好似都那模樣,很是利落呢。不過她注定和那時的其他女子不一樣。她也如我一般注視著這座城,目光看似淡然,眼底卻早已波濤洶湧。風起,天瀾。她對這座城也是深愛著的。至今,仍有一園芳菲落在漵水邊——向警予紀念館。仍有一段佳話不屈不服。

我記得這城中日月,記得蟬鳴後又初雪,記得屋檐上的細雨又停在了我初見它的季節,那時,春風正綠過柳葉……我愛著這座城,這愛是緘默的。卻並不比他們響亮的一聲“我愛漵浦”來得容易。

我對漵浦不甚了解,不想去輕易讚美。可一說起它,卻總有道不完的,言不盡的。感覺總有…總有什麼暖暖地在全身流淌……融進骨子裡了……

老師點評:

本文語言含蓄雋永,耐品耐嚼,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感。作者真情流露,寫作才華初顯,寫出的短章讓人讀後會莞爾一笑。